- A.民营企业对企业年金需求的主动性较弱
 - B.税收优惠等激励性因素是激发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企业年金需求的关键因素
 - C.各类外资企业在员工保障方面差异较小
 - D.外资企业年金需求潜力巨大
 
- A.能有效降低风险
 - B.能有效降低成本
 - C.能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
 - D.能有效提高税收优惠
 
- A.国有企业
 - B.民营企业
 - C.公共部门
 - D.失地农民
 
- A.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提高会加大对企业年金的需求
 - B.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对企业年金的需求
 - C.劳动力市场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流动状况都会影响企业年金需求
 - D.企业所在行业特点也会是一个需求的影响因素
 
- A.企业年金需求相对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
 - B.企业年金市场需求主体广泛存在
 - C.不同主体对企业年金需求差异较小
 - D.不同国家企业年金市场需求具有各自的特点
 
- A.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压力
 - B.降低国内储蓄率
 - C.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和竞争力
 - D.促进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 A.月缴
 - B.季缴
 - C.半年缴
 - D.年缴
 
- A.1500/3*5%=25元
 - B.1500*10%-25=125元
 - C.1500*5%=75元
 - D.0元
 
- A.必须以保持公平性为前提
 - B.必须与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
 - C.必须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
 - D.必须考虑个人所获得的收益
 
- 10
 - 
									
694号文规定,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2010年开始,企业开始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张某每个月为其个人账户缴纳额为200元。此时,张某应纳税所得额为:()。
 
- A.5000元
 - B.4800元
 - C.4000元
 - D.3800元
 
- A.4500*15%-125=550元
 - B.5000*15%-125=400元
 - C.4000*15%-125+500*5%=500元
 - D.3000*15%-125=325元
 
- A.个人所得税
 - B.利息税
 - C.增值税
 - D.赠与税
 
- A.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包含两层法律关系和六个法律主体
 - B.投资管理人处于企业年金法律关系的核心地位
 - C.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
 - D.这种专业化分工的管理运行体制体现了制度设计上相互制衡的主导思想
 
- A.市场需求巨大,但监管政策的推动作用有限
 - B.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 C.管理运行模式单一化
 - D.基金保值增值压力仍然较大
 
- A.政府部门的协作监管制度
 - B.企业年金资产独立制度
 - C.严格限量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额度
 - D.专业机构相互监督与合作制度
 
- A.0.2%
 - B.1%
 - C.1.2%
 - D.2%
 
- A.①②③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A.10%
 - B.20%
 - C.25%
 - D.30%
 
- A.比例不得高于5%
 - B.比例不得高于10%
 - C.必须经委托人同意
 - D.必须经受托人同意
 
- A.委托人
 - B.受益人
 - C.受托人
 - D.原托管人
 
- A.10年
 - B.15年
 - C.20年
 - D.30年
 
- A.对
 - B.错
 
- A.20亿元人民币
 - B.30亿元人民币
 - C.40亿元人民币
 - D.50亿元人民币
 
- A.建立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
 - B.记录企业、职工缴费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
 - C.以企业年金基金名义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 D.计算企业年金待遇
 
- A.15
 - B.30
 - C.45
 - D.60
 
-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⑥
 - C.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A.对
 - B.错
 
- A.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注册,国家控股50%以上
 - B.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5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 C.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 D.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四分之一
 - D.五分之一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十二分这一,六分之一
 - B.十分之一,五分之一
 - C.六分之一,三分之一
 - 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 A.职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一次或定期领取企业年金。职工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
 - B.出境定居人员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 C.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职工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
 - D.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由原企业一次性领取
 
- A.3%
 - B.4%
 - C.6%
 - D.8%
 
- A.原劳动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B.国家发改委
 - C.财政部
 - D.中国工商联合会
 
- A.1991年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 B.1994年的《劳动法》
 - C.1995年的《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 D.1997年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 A.现收现付
 - B.完全积累
 - C.部分积累
 - D.可以自由选择
 
- A.保险公司与企业签订养老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证在员工退休时支付养老金
 - B.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精算、文件保管等服务
 - C.保险公司承揽的企业年金业务必须为其设立专用账户
 - D.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企业年金储蓄增值和死亡率风险从雇主到保险公司的转移
 
- A.投资连结保险中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基金
 - B.变额人寿保险是以通货膨胀为背景,为保持保险金额的名义价值而开发的
 - C.万能保险最大特点是具有灵活性
 - D.变额万能保险收益率不确定,具有典型投资特性,广泛被企业年金计划管理者所采用
 
- A.信托资产的独立性可以完全化解企业年金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 B.受托人审慎原则有利于保护受益人利益
 - C.严格的监管体系与全面的信息披露要求使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更加透明
 - D.信托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
 
- A.信托资产与委托人的自有资产和受益人的固有资产相区别,不受委托人或受托人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
 - B.信托设立后,信托资产由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全权管理,但信托资产并不脱离委托人控制
 - C.受托人因信托资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获得的财产,也归入信托资产
 - D.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外,对信托资产不得强制执行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日本
 
- A.欧美法系国家的企业年金计划多以信托管理模式的形式存在
 - B.大陆法系国家在引入信托管理模式同时,也保留或强调了其他模式
 - C.信托型企业年金管理制度所需要的法律体系比其他模式更为宽松
 - D.中国目前也已建立了约束信托行为的相关法律
 
- A.企业内部自行管理与运营基金
 - B.企业年金资产与企业自有资产在不同资产负债表中记账
 - C.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企业年金通行的做法
 - D.是一种类似于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安排
 
- A.两种模式下企业年金基金都独立于举办企业
 - B.信托基金型企业年金基金具有独立法人,而基金会型企业年金基金不具有独立法人
 - C.前者受托人拥有基金名义所有权,后者基金会拥有所有权
 - D.前者在欧洲大陆比较普遍,后者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非洲等国家比较普遍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