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消除产业中过剩的产能
- B.减少产业中大型参与者的数量
- C.减低产业中产品的价格
- D.降低产业中的固定成本
- A.两个企业合并运营和消灭重复的运营单位和产品需要大量的成本
- B.菲奥莉娜可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冒险
- C.惠普的实力尚不足以进行这样的收购
- D.现有其他竞争对手会采取更加强劲的进攻策略攻击惠普
- A.战略目标
- B.产品和经营范围
- C.管理者的风险偏好
- D.资源配置方式
- A.产品成本
- B.市场供求
- C.需求弹性
- D.竞争状况
- A.公共关系促销
- B.公共关系宣传
- C.公共关系活动
- D.公共关系意识
- A公司作为广州本地品牌,广告投入不大,崛起却异常迅猛。其行销威力何在?在A公司的市场开拓中,做得最出色的是活动营销。所谓活动营销,又称之为“事件营销”,是一种利用话题、迅速造势以达到某种营销目的的有力武器。活动营销通常借助话题甚至制造话题,吸引众多的参与者,引发媒体的争相报导和大众的口耳相传,在短时间内炒热某一事件,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和迅速提升知名度。这一工具由以往单纯仰赖广告的卓越创意而构筑的“单一诉求”,变为综合运用公关(PR)、销售促进(SP)、新闻等行销推广工具,形成“双向”的营销沟通。
- A公司在活动营销中,主要策划了以下几项活动——赞助科普刊物。在科普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科普文章,一是普及了产品概念,将生物工程这一高新技术开发出来的“多糖”概念,循循善诱地向消费者传播。因为如果不通过高强度的传播,让广大消费者了解这一概念,市场将无法打开。而通过影视广告方式来推广不仅花费巨大,可信性也会大为降低。二是巧妙地宣传了产品的疗效。按广告法的规定,只有产品批文为“药”字号的才准许宣传疗效,而A公司的两个品牌都是“食”字号的,是不允许在广告上宣传疗效的。通过科普文章的“举例式”叙述,则打出了一个又一个
- A.吸引新客户和新用户
- B.利用各种营业推广手段来回报那些忠诚于本企业品牌产品的顾客
- C.利用营业推广手段来补充和配合广告等其他促销策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 D.挤压竞争对手,采用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
- A.主要目的是推销企业产品
- B.帮助树立企业整体形象
- C.传播手段较多,利用各种传播媒体
- D.作用面较广泛
- A.失去了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支持
- B.成本太高
- C.顾客需求的变化
- D.行业竞争加剧
- A.规模经济
- B.学习及经验曲线效应
- C.纵向或横向一体化
- D.加强市场营销
- A.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 B.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C.能够开发细分市场,获得市场领先地位
- D.能够有效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 A.多样化的人际关系
- B.科学用人的艺术
- C.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 D.适度治人的艺术
- A.导向
- B.激励
- C.外控
- D.内聚
- A.直线职能型结构
- B.矩阵型结构
- C.事业部结构
- D.委员会结构
- A.调查
- B.分析
- C.评估
- D.直接进入
- A.2000人及以上;30000万元及以上;4000万元及以上
- B.2000人及以上;30000万元及以上;40000万元及以上
- C.2000人及以上;30000万元及以上;400000万元及以上
- D.2000人及以上;300000万元及以上;400000万元及以上
- A.复杂的购买行为
- B.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 C.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 D.追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 A.家族品牌
- B.特许品牌
- C.制造商品牌
- D.中间商品牌
- A.外汇倾销可以促进出口
- B.外汇倾销可以限制进口
- C.外汇倾销不能无限制和‘无条件地进行
- D.如果国内物价上涨程度高于货币贬值程度,才可能促进出口
- A.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进出次数越多,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可以降低因存货产生的资金积压成本和仓储成本
- B.存货周转率越低,说明存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多,存货进出次数少,可能存在存货过多或直销问题,此时,企业必须加强存货和销售的管理
- C.在正常情况下,销售存货应获得一定的利润,因此存货周转速度与毛利润成反比
- D.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流动性和企业销售能力的指标
- A.生活安定
- B.充分就业
- C.价格稳定
- D.经济增长
- A.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
- B.科学节约时间的艺术
- C.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
- D.合理分配时间的艺术
- A.经营性费用
- B.非经营性损失
- C.所得税
- D.经营性损失
- A.净资产收益率上升
- B.流动比率上升
- C.销售利润率上升
- D.资产负债率下降
- A.对外贸易总政策
- B.进出口商品政策
- C.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 D.最惠国政策
- A.严密性
- B.准确性
- C.可行性
- D.完整性
- A.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 B.质量的提高
- C.资本投入的增加
- D.缩小财政赤字
- A.税收
- B.购买性支出
- C.财政预算
- D.公开市场业务
- A.法定准备金政策
- B.公开市场业务
- C.再贴现政策
- D.减少税收
- A.公开市场业务
- B.增加税收
- C.压缩财政支出
- D.缩小财政赤字
- A.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全部资产期末余额
- B.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 C.应收账款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 D.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 360/营业收入
- A.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
- B.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 C.反映企业现金盈缺的原因
- D.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 A.公益广告
- B.认知广告
- C.服务广告
- D.竞争广告
- 36
-
债券的基本性质有( )。
- A.债券是债权的表现
- B.债券属于有价证券
- C.债券属于无风险证券
- D.债券是一种虚拟资本
- A.劳动合同期满
- B.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 C.劳动者无故旷班达1个月以上
- D.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
- A.谈判人员不多时,可以安排主要客人坐在主人左边
- B.如果双方在桌子两边相对而坐,客人应面向正门
- C.双方各居一边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感
- D.如果双方在桌子两边相对而坐,客人应占背门一侧
- A.劳动者如实说明婚恋态度的义务
- B.劳动者如实说明工作经历的义务
- C.用人单位主动告知工作内容的义务
- D.用人单位主动告知财务状况的义务
- A.疏通分销渠道
- B.分销渠道虚实分离
- C.细化分销渠道
- D.整合分销渠道
- A.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
- B.利率衍生工具
- C.嵌入式衍生工具
- D.独立衍生工具
- A.价格指数
- B.洛伦茨曲线
- C.基尼系数
- D.恩格尔系数
- A.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以每次市场交易中买方与买方的数值相等为前提的
- B.收入一支出恒等式是以每次市场交易中买方与买方的数值相等为前提的
- C.储蓄一投资恒等式的基础是收入一支出恒等式
- D.收入~支出恒等式的基础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 A.1200件
- B.1250件
- C.1300件
- D.1350件
- A.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
- B.纽约证券交易所
- C.东京证券交易所
- D.伦敦证券交易所
- A.复苏阶段
- B.繁荣阶段
- C.衰退阶段
- D.收缩阶段
- A.主体合法
- B.意思表示真实
- C.内容合法
- D.书面形式
- A.合理配置股权
- B.检查公司业务活动
- C.确保国有资产不受侵犯
- D.优化股权结构
- A.偿债能力分析
- B.营运能力分析
- C.盈利能力分析
- D.投资能力分析
- A.产品与市场范围
- B.增长向量
- C.核心能力
- D.协同作用
- A.资产总额;400万元及以上
- B.销售额;4000万元及以上
- C.资产总额;40000万元及以上
- D.销售额;400000万元及以上
- A.公共关系宣传
- B.公共关系活动
- C.公共关系执行
- D.公共关系意识
- A.各职能机构是否对下级拥有直接控制权
- B.各职能机构是否对下级拥有间接控制权
- C.各职能机构是否对下级拥有直接指挥权
- D.各职能机构是否对下级拥有间接指挥权
- A.60天
- B.90天
- C.120天
- D.180天以上
- A.独家分销
- B.广泛分销
- C.选择性分销
- D.分散分销
- A.企业资本运营
- B.企业兼并
- C.企业收购
- D.企业重组
- A.收购是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权益
- B.收购后,被收购企业只能解散
- C.兼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
- D.兼并的结果是一家企业继续存在或合并的企业组成一家全新的企业,原先的企业注销
- A.寻找并识别目标顾客
- B.前期调查
- C.试探性接触
- D.介绍和示范
- A.商誉
- B.土地
- C.协调资源的能力
- D.配置资源的能力
- A.有约期中止
- B.无约期中止
- C.阶段性中止
- D.终局性中止
- A.基础工资
- B.岗位津贴
- C.工龄工资
- D.技能工资
- A.价值层次结构
- B.命令层次结构
- C.权力层次结构
- D.流程机构层次
- A.过境交付
- B.境外消费
- C.商业存在
- D.自然人流动
- A.以获得经济利益为基本目的
- B.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 C.以价格谈判为核心
- D.注重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 A.0.5
- B.1
- C.2
- D.3
- A.激发和推动职工完成工作任务
- B.将职工的个人利益和需要满足
- C.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的统一
- D.充分释放职工的智力和体力的能量
- A.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者推定全损
- B.在装卸或转运过程中由于一件或者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部分或者全部损失
- C.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
- D.战争、罢工等引起的损失
- A.组织型
- B.智囊型
- C.实干型
- D.思想型
- A.信用证
- B.信用证和汇付结合
- C.信用证和托收结合
- D.信用证、汇付、托收相结合
- A.总体战略是由公司高层管理者制定
- B.业务单位战略由公司高管和业务单位负责人一同制定
- C.职能部门战略由职能管理的负责人领导制定
- D.业务单位战略由业务单位负责人制定
- A.强硬的谈判语言
- B.原则谈判语言
- C.外交谈判语言
- D.软弱的谈判语言
- A.计件工资
- B.计时工资
- C.浮动工资
- D.奖励工资
- 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优先股东分配股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普通股东分配股利
-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优先股东分配股息、向普通股东分配股利
- C.向优先股东分配股息、向普通股东分配股利、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D.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优先股东分配股息、向普通股东分配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A.便利品
- B.选购品
- C.特殊品
- D.供应品
- A.贪婪感
- B.占有欲
- C.紧张感
- D.征服欲
- A.现场控制
- B.直接控制
- C.集中控制
- D.前馈控制
- A.期望投资报酬率=风险报酬率一无风险报酬率
- B.期望投资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 C.风险报酬率=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 D.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一期望投资报酬率
- A.自动稳定性财政政策
- B.中性财政政策
- C.紧缩性财政政策
- D.权衡性财政政策
- A.红利
- B.岗位津贴
- C.工龄工资
- D.技能工资
- A.可转让信用正只能转让一次
- B.信用证中未注明“可转让”的,默认为不可转让信用证
- C.保兑信用证有双重付款保证,对于出口商最为有利
- D.远期信用证和延期付款信用证都不能提前收回货款
- A.总体战略是由公司高层管理者制定
- B.业务单位战略由公司高管和业务单位负责人一同制定
- C.职能部门战略由职能管理的负责人领导制定 .
- D.业务单位战略由业务单位负责人制定
- A.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 B.采用口头形式订立的非全Et制劳动合同
- C.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 D.用人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
- A.只有在投保某种基本险的基础上才可以投保附加险
- B.单独海损的损失由受损方自行承担 一
- C.共同海损的损,是是由各受益方按获救财产价值的多少,按比例共同分摊
- D.共同海损是船疗无意识采取措施造成的某些特殊损失或者支出的特殊额外费用
- A.市场渗透战略是以现有产品或服务投入现有市场
- B.市场开发战略:是以新的产品或服务投入新的市场
- C.市场开发战略是以现有产品或服务投入新的市场
- D.产品开发战略是以新的产品或服务投入现有市场
- A.由于恶劣气候、雷电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者推定全损
- B.在装卸或转运是一件或者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部分或全部损失
- C.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
- D.战争、罢工引起的损失
- A.DDP
- B.CIF
- C.EXW
- D.FOB
- A.船方不负责装卸费
- B.船方负责装卸费
- C.船方不负责卸货费
- D.船方不负责装货费
- A.家族品牌
- B.个别品牌
- C.特许品牌
- D.制造商品牌
- A.事业部制结构
- B.直线职能型结构
- C.矩阵型结构
- D.委员会结构
- A.地方政府
- B.股份公司
- C.非股份制企业
- D.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