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适当减少对孩子的生活料理
- B.提高对孩子的学习要求
- C.教一些小学的读、写、算知识
- D.加强对孩子的读、写、算方面的准备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 B.强化
-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D.社会技能的发展
- A.经济功能
- B.社会功能
- C.文化功能
- D.家庭功能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A.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短,次数应越多
- B.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 C.制订作息制度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差异
- D.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虑到家长的配合
- A.0—1.5
- B.1.5—3
- C.3—6、7
- D.6—12
- A.《大教学论》
- B.《教育漫话》
- C.《爱弥儿》
- D.《普通教育学》
- A.缺乏有意性
- B.情绪性
- C.直觉行动性
- D.表面性
- A.情绪冲动性
- B.情绪易变性
- C.情绪两极性
- D.情绪感染性
- A.记忆
- B.知觉
- C.注意
- D.表象
- A.成熟
- B.生长
- C.遗传
- D.发育
- A.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 B.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
- C.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习惯
- D.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 A.家庭教育
- B.社会教育
- C.学校教育
- D.自我教育
- A.15
- B.5
- C.7
- D.10
- A.生源
- B.师资
- C.园所文化
- D.信誉
- A.武汉
- B.武昌
- C.宜昌
- D.襄阳
- A.1—2
- B.2—3
- C.3—4
- D.4—5
- A.认识依靠行动
-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 C.开始接受任务
- D.开始生活自理
- A.直观行动性
- B.具体形象性
- C.自我中心性
- D.抽象性
- A.注意的选择性
- B.注意的范围
- C.注意的稳定性
- D.注意的分配
- A.测验
-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术、认字的水平
- C.考试
- 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 A.经济发展水平
- B.环境因素
- C.社会文化水平
- D.社会政治制度
-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 B.全面发展的原则
- C.经常化原则
- D.多样化原则
- A.按规定不能用否定性的语句
-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 C.“超常”的表现
-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 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 C.智力开发
- D.培养创造力
- A.记得快忘得也快
- B.容易混淆
- C.语词记忆占优势
-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 A.“老师不知道。”
-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 35
-
儿童语言最初是( )。
- A.对话式的
- B.独自式的
- C.连贯式的
- D.创造性的
- A.2—3
- B.3—5
- C.10
- D.20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 A.领域间的整合
- B.领域内的整合
- C.超领域的整合
- D.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
- A.逻辑思维
- B.创造想象
- C.综合思维
- D.再造想象
- A.1994
- B.1995
- C.1996
- D.1997
- A.道德思想
- B.道德认识
- C.道德情感
- D.道德行为
- A.苏格拉底
- B.亚里士多德
- C.夸美纽斯
- D.卢梭
- A.黏液质
- B.多血质
- C.胆汁质
- D.抑郁质
- A.托儿所与小学
- B.社区
- C.家庭
- D.0—3岁儿童的保育及小学
- A.小小班
- B.小班
- C.中班
- D.大班
- A.环境
- B.智力
- C.个性
- D.性格
- A.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 B.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 C.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 D.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 A.桑代克
- B.苏霍姆林斯基
- C.陈鹤琴
- D.奥苏贝尔
-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 B.保障幼儿游戏的特点
- 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 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 A.兴趣和求知欲
- B.幼儿的积极性
- C.经验基础
- D.创新能力
- A.延续性
- B.多变性
- C.稳定性
- D.可变性
- A.人身权
- B.受教育权
- C.财产权
- D.健康权
- A.5±2个信息单位
- B.6±2个信息单位
- C.7±2个信息单位
- D.8±2个信息单位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 C.发展性教学模式
- D.最优化教学模式
- A.《学校系统改革案》
- B.《蒙养堂章程》
- C.《钦定学堂章程》
- D.《奏定学堂章程》
- A.睡眠不足
- B.情绪低落
- C.经常感冒
- D.人际关系不良
- A.幼儿的特长
- B.幼儿的智力
- C.幼儿的社会性
- D.幼儿的能力
- A.恐惧
- B.爱
- C.哭
- D.笑
- A.创造性游戏
- B.有规则游戏
- C.表演游戏
- D.个人游戏
- 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子
- B.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 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
- 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 A.社会认知
- B.社会态度
- C.社会意识
- D.社会行为
- A.确保幼儿安全
- B.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 C.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 D.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 A.福禄贝尔创建幼儿园后
- 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 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 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 A.心理年龄
- B.实际年龄
- C.智力年龄
- D.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