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传染扩散
- B.迁移扩散
- C.刺激扩散
- D.等级扩散
- A.纬度低,采茶期长
- B.劳动力资源丰富
- C.耕地土壤肥沃
- D.机械化程度高
-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A.斯里兰卡
- B.印度
- C.印度尼西亚
- D.中国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极地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A.我国著名盐场均在北方
- B.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海运发展最快
- C.杭州湾以北全部属岩岸,多天然良港
- D.潮汐能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沿海
- A.24小时
- B.19小时
- C.22小时
- D.21小时
- A.10月
- B.7月
- C.12月
- D.4月
- A.有针叶林分布
- 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C.有寒流经过
- D.属于白色人种分布区
- A.沿线的省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6个
- B.可以减少四川的酸雨发生
- C.可以使珠三角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下降
- D.气源主要是在准噶尔盆地
-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A.该工程主要利用现成的铁路运输,节省运费
- B.该工程会造成沿线的生态破坏
- C.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是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
- D.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 A.坡度较平缓,工程量小
- B.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 C.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 D.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 A.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 C.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 D.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 A.从北流向南
- B.从南流向北
- C.从东北流向西南
- D.从西南流向东北
- A.城市人口增加加剧交通拥挤
- B.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 C.人口增加,生活能源短缺,使森林破坏更加严重
- D.人口增加导致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增多
- A.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D.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A.100亿、90亿
- B.110亿、99亿
- C.100亿、99亿
- D.110亿、90亿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
- B.此地纬度可能处于北纬45°
- C.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45°
- 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
- A.依据一般教学原则
- B.依据学校规章制度
- C.依据地理教学目的
- D.依据地理教学过程的规律
- A.外部效应分析
- B.内部结构分析
- C.课程资源开发
- D.时代背景分析
- A.进行地理教育的中心
- B.应用现代地理教育技术的中心
- C.地理课外教育的中心
- D.学生活动的中心
- A.假设型总结
- B.矫正型总结
- C.纲要型总结
- D.提高型总结
- A.模仿水平
- B.创新水平
- C.迁移水平
- D.独立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