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一个学生以语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的心智活动,主要属于智力技能形成的(  )。

  • A.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 B.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D.内部言语阶段
21

(  )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

  • A.人本主义理论
  • B.建构主义理论
  • C.行为主义理论
  • D.认知主义理论
22

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

  • A.正式交往
  • B.非正式交往
  • C.单向交往
  • D.双向交往
23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教材
  • D.教学手段
24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 B.综合课程理论
  •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7

“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 B.不均衡性
  • C.阶段性
  • D.顺序性
28

“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

  • A.《论语》
  • B.《荀子》
  • C.《孟子》
  • D.《学记》
29

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

  • A.农村
  • B.城镇
  • C.大城市
  • D.山区
32

(  )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 A.直观动作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发散思维
3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韵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5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予(  )。

  • A.原始社会末期
  • B.奴隶社会初期
  • C.封建社会初期
  •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 A.《学记》
  • B.《师说》
  • C.《论语》
  • D.《春秋》
39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育措施
  • D.教育内容
4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