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1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7

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 )。

  • A.发现问题
  • B.理解问题
  • C.提出假设
  • D.验证假设
19

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分为( )环节。

  • A.审题
  • B.联想
  • C.知识理解
  • D.课题类化
20

下列哪些观点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 A.美德是否可教
  • B.教学具有教育性
  •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 D.教育即生活
21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 )。

  • A.禀赋
  • B.家庭环境
  • C.社会环境
  • D.教育环境
22

问题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  )。

  • A.心理问题行为
  • B.品行性问题行为
  • C.性格性问题行为
  • D.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24

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有(  )。

  • 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 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 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 D.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
26

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盼灯泡的形状,这是( )

  • A.感觉后像
  • B.视觉后像
  • C.负后像
  • D.正后像
27

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班风的方法有(  )。

  •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 B.树立榜样
  • C.严格要求
  • D.反复实践
29

“美德即知识”是(  )的著名论点。

  • A孔子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育目的
  • D.培养目标
30

教科书是根据(  )编写的。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育目的
  • D.培养目标
31

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 A.文字材料
  • B.口耳相传
  • C.直观教具
  • D.黑板加粉笔
33

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 A.计划策略
  • B.学习策略
  • C.监控策略
  • D.调节策略
  • A.接受式学习
  • B.探索式学习
  • C.知识的学习
  • D.技能的学习
34

学生借助所提供的结构化材料进行操作与思考获得的知识的学习方式是( )。

  • A.接受式学习
  • B.探索式学习
  • C.知识的学习
  • D.技能的学习
37

完形一顿悟说是由谁提出的?(  )

  • A加涅
  • B苛勒
  • C桑代克
  • D斯金纳
  • A.专门职业
  • B.职业
  • C.技术
  • D.行业
39

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 B.只有小集团意义
  • C.依赖兴趣的作用
  • D.没有政治意义
42

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

  • A.正式交往
  • B.非正式交往
  • C.单向交往
  • D.双向交往
44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特性是(  )。

  • A.身心和谐发展
  • B.强调培养武士和公民
  • C.强调劳动教育
  • D.强调农业和法律教育
45

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 A.古尔曼
  • B.加德纳
  • C.斯腾伯格
  • D.皮亚杰
47

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

  • A.礼、乐、射、御、书、数
  • B.诗、书、礼、乐、易、春秋
  • C.礼、乐、射、御、文、算
  • D.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君书
48

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 A.殷周时代
  • B.秦代
  • C.汉代
  • D.宋代
49

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教育起源说是教育的(  )。

  • A.神话起源说
  • B.生物起源说
  • C.心理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52

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 A场独立型
  • B沉思型
  • C场依存型
  • D冲动型
  • A.教育的领导权
  •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C.受教育权的分配
  • D.教育目的
53

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体制,说明了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C.受教育权的分配
  • D.教育目的
55

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 A.目的
  • B.内容
  • C.方法
  • D.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