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5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 A.幼儿教育
  • B.中小学教育
  • C.高等教育
  • D.职业技术教育
16

“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 B.不均衡性
  • C.阶段性
  • D.顺序性
1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8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不均衡性
  • C.稳定性和可变性
  • D.个别差异性
19

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 A.普通教育
  • B.职业教育
  • C.高等教育
  • D.学前教育
20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 A.水平迁移
  • B.垂直迁移
  • C.负迁移
  • D.逆向迁移
21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 A.维护教师及其他职工合法权益
  • B.对教师实行行政处罚
  • 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
  • D.实行教学督导
22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 A.对象相同
  • B.概念不同
  •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3

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 )。

  • A.维护教师及其他职工合法权益
  • B.对教师实行行政处罚
  • 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
  • D.实行教学督导
24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倾向于(  )。

  • A犹豫不决
  • B坚决选择
  • C回避任务
  • D可能选择
  • A.理论加实践
  •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 C.读书加劳动
  •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26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 A.理论加实践
  •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 C.读书加劳动
  •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27

一个班级的人数越多,班级情感联系的纽带越( )

  • A.直接
  • B.间接
  • C.强
  • D.弱
  • A.理论加实践
  •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 C.读书加劳动
  •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29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30

用于考察被试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相对水平,并且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 A.常模参照测验
  • B.标准参照测验
  • C.目标参照测验
  • D.团体参照测验
32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33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 B积极性
  • C适应性和社会性
  • D内化性和意志性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35

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

  • A.人的培养功能
  • B.人口功能
  • C.政治功能
  • D.经济功能
36

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

  • A.后脑
  • B.中脑
  • C.前脑
  • D.延脑
37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8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 A.教书育人
  • B.传道授业解惑
  • C.热爱学生
  • D.忠于教育事业
39

以下哪个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

验?(  )

  • A完形一顿悟说
  • B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
  •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A.诊断性评价
  • B.配置性评价
  • C.常模参照评价
  • D.标准参照评价
41

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是(  )。

  • A.概念学习
  • B.符号学习
  • C.命题学习
  • D.下位学习
42

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 A.与生俱来的
  •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 C.实践锻炼的结果
  •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4

(  )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

  • A人本主义理论
  • B建构主义理论
  • C行为主义理论
  • D认知主义理论
  • A.复杂性
  • B.示范性
  • C.创造性
  • D.主体性
45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的地位的重视。

  • A知识
  • B能力
  • C直接经验
  • D间接经验
  • A.教育与生活
  • B.教育与经济
  • C.教育与政治
  • D.教育与生产劳动
46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  )年编写的。

  • A.1903
  • B.1908
  • C.1930
  • D.1924
  • A.教育与生活
  • B.教育与经济
  • C.教育与政治
  • D.教育与生产劳动
4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 A.教育与生活
  • B.教育与经济
  • C.教育与政治
  • D.教育与生产劳动
49

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  )。

  • A安置性测验
  • B形成性测验
  • C诊断性测验
  • D总结性测验
  • A.教育与生活
  • B.教育与经济
  • C.教育与政治
  • D.教育与生产劳动
50

儿童多动综合症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 A.6~8岁
  • B.7~9岁
  • C.8~10岁
  • D.9~11岁
51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 A.认识活动
  • B.实践活动
  • C.交往活动
  • D.课堂活动
52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 A.认识活动
  • B.实践活动
  • C.交往活动
  • D.课堂活动
53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 B.与大家保持一致
  • C.被他人认可
  • D.与他人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