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4

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 A.高效性
  • B.循序渐进性
  • C.实践性强
  •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15

在反射弧中,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   )。

  • A.感受器
  • B.传入神经
  • C.传出神经
  • D.效应器
16

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   )。

  • A.有效性
  • B.全面性
  • C.可靠性
  • D.简洁性
17

问题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   )。

  • A.心理问题行为
  • B.品行性问题行为
  • C.性格性问题行为
  • D.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18

以下属于正式团体的是(   )。

  • A.班级
  • B.小组
  • C.少先队
  • D.小集团
19

(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来研究学习的人。

  • A.桑代克 
  • B.巴甫洛夫
  • C.斯金纳
  • D.托尔曼
20

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   )。

  • A.思想政治教育
  • B.法律教育
  • C.性教育
  • D.道德教育
21

“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 B.不均衡性
  • C.阶段性
  • D.顺序性
22

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4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   )。

  • A.环境决定论
  • B.遗传决定论
  • C.教育万能论
  • D.二因素论
27

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

  • A.正式交往
  • B.非正式交往
  • C.单向交往
  • D.双向交往
28

(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

  •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 C.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20年)
  •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30

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教,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 A.高速度
  • B.高难度
  • C.量力性
  • D.直观性
35

对接到大学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   )。

  • A.形象记忆
  • B.逻辑记忆
  • C.情绪记忆
  • D.运动记忆
36

(   )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 A.直观动作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发散思维
37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 A.幼儿期
  • B.少年期
  • C.童年期
  • D.青年期
38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体现了教师的(   )。

  • A.传道者角色
  • B.授业解惑者角色
  • C.管理者角色
  • D.示范者角色
39

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

  • A.农村
  • B.城镇
  • C.大城市
  • D.山区
40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 A.维持动机作用
  • B.促进和维持功能
  • C.思想教育作用
  • D.培养纪律功能
41

下列哪项不是儿童过度焦虑反应的症状?(   )

  • A.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
  • B.睡眠不安稳
  • C.活动过多
  • D.食欲不振
42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 A.最终结果
  • B.中间环节
  • C.目标
  • D.最高阶段
43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 A.正迁移
  • B.横向迁移
  • C.负迁移
  • D.纵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