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有(  )。

  • A.攻击性行为
  • B.情绪多变行为
  • C.退缩性行为
  • D.破坏性行为
  • E.欺骗行为
9

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 A.知识的获得
  • B.知识应用
  • C.知识巩固
  • D.知识编码
  • E.知识提取
10

下列属于当代正确儿童观的有(  )。

  • A.尊重儿童
  • B.树立新时代儿童的正确形象
  • C.发挥儿童的潜能
  • D.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
  • E.儿童具有独立性.
1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 A.动作发展正常
  • B.认知活动积极
  • C.社会适应能力正常
  • D.人际关系融洽
  • E.性格特征良好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家庭教育特征的是(  )。

  • A.领先性
  • B.自主性
  • C.单独性
  • D.随意性
  • E.独立性
13

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方法包括(  )。

  • A.陶冶法和共情训练法
  • B.角色扮演法和行为练习法
  • C.观察法和实践法
  • D.谈话法和讲述法
  • E.游戏法和强化法
14

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有(  )。

  • A.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
  • B.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 C.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
  • D.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 E.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16

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有(  )。

  • A.指向性不够明确
  • B.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 C.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 D.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 E.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不能很好地进行转换
17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主导定义不包括(  )。

  • A.游戏论
  • B.活动论
  • C.课程论
  • D.分科论
  • E.教育论
18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

  •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19

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是(  )。

  • A.0~1岁
  • B.1~1.5岁
  • C.1.5~2岁
  • D.1.5~2.5岁
21

下列选项中适合对学前班幼儿进行教育的做法是(  )。

  • A.应该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 B.每天至少上三节课以适应小学教学
  •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 D.与幼儿园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
22

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  )。

  • A.幼儿期
  • B.童年期
  • C.少年期
  • D.青年期
23

“三翻六坐八爬”符合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规律。

  • A.从整体到局部
  • B.从上部到下部
  • C.从粗大到精细
  • D.从无意到有意
24

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

  • A.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
  • B.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
  • C.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
  • D.旁观。
25

幼儿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时的依据是(  )。

  • A.教材顺序
  • B.纲要目标
  • C.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
  • D.材料的直观性
26

我国幼儿园教育管理主要是(  )。

  • A.中央政府负责
  • B.地方政府负责
  • C.民间团体负责
  • D.幼儿园自治
31

根据事物的内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是(  )。

  • A.机械识记
  • B.形象记忆
  • C.意义识记
  • D.语词逻辑记忆
32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 B.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 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33

儿童对实词的掌握(  )。

  • A.动词比代词晚
  • B.代词比形容词早
  • C.动词比数词晚
  • D.形容词比数词早
36

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是(  )。

  • A.同龄人
  • B.社区人士
  • C.家长
  • D.教养员
37

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  )。

  • 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 B.具有行动性
  •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 D.具有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