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考前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8

元认知知识包括( )。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 B.对任务的认识
  •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 E.对教师的认识
20

科举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是( )。

  • A.《大学》 
  • B.《中庸》 
  • C.《诗经》
  • D.《论语》
  • E.《孟子》
21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

  • A.时间管理策略 
  • B.努力管理策略 
  • C.调节策略 
  • D.机动性强
  • E.学业求助策略
22

下列属于正强化的是( )。

  • A.奖学金 
  • B.对成绩的认可 
  • C.表扬
  • D.改善学习
23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 

  • A.效果强化 
  • B.直接强化 
  • C.替代性强化
  • D.自我强化
25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 A.给定的条件 
  • B.要达到的目标
  • C.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D.存在的疑点
26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 
  • C.义务感 
  • D.责任感
  • E.事业感
27

韦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

  • A.能力高低 
  • B.努力程度 
  • C.任务难易
  • D.身心状态
28

下列行为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是( )。

  • A.体罚学生严重的 
  • B.克扣教育经费 
  • C.殴打教师情节严重的 
  • D.侵占学校校舍
32

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 )。

  • A.尊重、赞赏 
  • B.帮助、引导 
  • C.反思 
  • D.合作
33

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 )。

  • A.随意注意 
  • B.不随意注意 
  • C.随意后注意 
  • D.有意后注意
35

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 B.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制度
  •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36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识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认知策略
37

“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 )功能的重要性。

  • A.个性化 
  • B.社会化 
  • C.职业化 
  • D.主体化
38

强而有力,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 A.热情 
  • B.心境
  • C.激情 
  • D.应激
39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 )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A.自由和尊严 
  • B.人身和财产 
  • C.身心和健康 
  • D.生命和安全
40

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

  • A.顺应 
  • B.选择 
  • C.提高 
  • D.降低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审议机构是(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 
  • D.教育部
44

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 )观摩。

  • A.正式 
  • B.非正式
  • C.组织化 
  • D.非组织化
45

( )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 A.教师良心 
  • B.教师公正 
  • C.教师义务 
  • D.教师荣誉
46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 A.刺激情境 
  • B.即定疑问 
  • C.思维状态 
  • D.思维起点
47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行为倾向成分 
  • D.认知与情感成分
49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 A.强度律 
  • B.差异律 
  • C.活动律 
  • D.组合律
51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 B.积极性
  • C.适应性和社会性
  • D.内化性和意志性
5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

  • A.实验教育学
  • B.文化教育学 
  • C.批判教育学
  • D.科学教育学
53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

  • A.符号学习 
  • B.概念学习 
  • C.命题学习
  • D.规则学习
54

《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

  • A.启发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55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 A.学习动机 
  • B.认知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附属内驱力
56

新老师一般处于( )阶段。

  • A.关注情境 
  • B.关注生存
  • C.关注学生 
  • D.关注发展
57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 A.道德信念 
  •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 C.价值内化 
  •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