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作为老师,你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包括哪些?( )

查看材料

  • A.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
  • B.凡事都听从别人的意见
  • C.有情绪的时候就尽量发泄出来,不用加以控制
  • D.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
  • E.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题: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个人都有些心事。于是,他们凑在一起聊天……冯: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可不是嘛!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18层地狱……冯: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和女同学打招呼,我都莫名地心跳加速,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根据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下列关于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是( )。

查看材料

  • A.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
  • B.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
  • C.成人感显著增强
  • D.喜欢依附于别人
  • E.从关注心理的自我向关注生理的自我转变
4

这位教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

查看材料

  • A.爱岗敬业
  • B.关爱学生
  • C.为人师表
  • D.教书育人
  • E.终身学习
14

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作用的是(  )。

  • A.道德意志
  • B.道德情感
  • C.道德动机
  • D.道德认识
15

根据教学评价过程中获取资料的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  )。

  • A.标准化学绩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 B.量化的教学评价与质化的教学评价
  • C.准备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17

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教育的(  )。

  • A.劳动起源说
  • B.生物起源说
  • C.心理起源说
  • D.神话起源说
18

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  )为主。

  • A.书本知识
  • B.课堂教学
  • C.教师指导
  • D.掌握前人经验和行为规范
20

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 B.政治经济制度
  • C.民族文化传统
  • D.社会意识
21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有人把学校课程领域予以扩大,把课程分为(  )两大类,杰克逊和瓦兰斯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 A.知识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
  • 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 C.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 D.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22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 A.5±2组块
  • B.7±2组块
  • C.5±2
  • D.7+2
2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24

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 B.道尔顿制
  • C.复式教学
  • D.班级授课制
25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3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马斯洛
  • B.班杜拉
  • C.韦纳
  • D.邝可特金森
35

(  )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 A.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B.遗传素质
  • C.环境因素
  • D.教育
38

持以下哪种学生观的教师容易成功?(  )

  • A.评价性的学生观
  • B.偏执性的学生观
  • C.放任性的学生观
  • D.移情性的学生观
39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 C.共同的生活准则
  • D.一定的组织结构
40

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为(  )。

  • A.试误说
  • B.顿悟说
  • C.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 D.发现说
41

教师角色期望不包括(  )。

  • A.社会的期望
  • B.学生的期望
  • C.高层的期望
  • D.教师的自我期望
4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43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

  • A.温故知新
  • B.触类旁通
  • C.照本宣科
  • D.闻一知十
44

下列关于教师服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师服饰与教学质量没有相关性,因此教师不必考虑服饰问题
  • B.教师服饰的总体倾向是庄重、大方、朴素
  • C.教师服饰的基本要素是:高雅、得体、整洁
  • D.在学校里,教师的穿着打扮首先要考虑到教育的特性,其次也要考虑时代性
46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学校德育的(  )。

  • A.个性性功能
  • B.教育性功能
  • C.社会性功能
  • D.发展性功能
47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于(  )。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B.封建社会末期
  • C.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 D.封建社会初期
48

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作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普通的有效性,二是(  )。

  • A.突出的客观性
  • B.突出的适用性
  • C.强烈的说教性
  • D.较强的现实性
52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  )。

  • A.教给学生知识
  • B.尊重学生家长
  • C.尊重和信赖学生
  • D.给学生权利
53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 A.教师和学生
  • B.教师和教科书
  • C.学生和教科书
  • D.教学内容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