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两全”是(  )。

  • A.中小学教育
  • B.全面发展
  • C.面向全体学生
  • D.全面发展基础教育
5

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应该做到(  )。

  • A.愤然离去,通知家长
  • B.置之不理,继续讲课
  • C.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 D.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7

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是(  )。

  • A.教师教的活动
  • B.一种特殊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认识活动
  • C.学生学的活动
  •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8

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 A.教学
  • B.思想品德课
  • C.课外活动
  • D.班会
10

对基本情绪的正确描述是(  )。

  • A.基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
  • B.它是人类所独有的
  • C.它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
  • D.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可以派生出复合情绪
11

下面属于成就动机的是(  )。

  • A.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能名列前茅
  • B.某人在讨论问题时总试图以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在群体中取得领导地位
  • C.老师由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废寝忘食地工作
  • D.作家希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受到社会好评
13

下列教学形式中属于近现代的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 C.道尔顿制
  • D.设计教学法
14

课程计划包括(  )。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 B.课时分配
  • C.教学进度
  • D.学年编制
16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动机冲突分为(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原则冲突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

  • A.信息技术教育
  • B.研究性学习
  •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D.美育
18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

  • A.合作者
  • B.引导者
  • C.参与者
  • D.管理者
19

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  )。

  •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
  • 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20

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 C.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21

下列不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

  • A.消退抑制
  • B.外抑制
  • C.分化抑制
  • D.超限抑制
22

下列有关情绪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压抑快乐的表情行为可以增加快乐的感受
  • B.老师对学生发出的情绪信号对学生的情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
  • C.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叫情绪智力
  • D.某些认知策略,如“忽略”,可能增加抑郁
23

教育的民主化是指(  )。

  • A.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 B.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 C.教育结果均等
  • D.优质教育机会均等
24

教育学是一门以(  )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 A.教育现象
  • B.教育问题
  • C.教育规律
  • D.教育理论
25

一般来说,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

  • A.教学规律
  • B.教育教学目的
  • C.学生具体情况
  • D.教学实践经验
26

小学生受到的法律保护包括(  )。

  • A.《宪法》
  • B.《教育法》
  • C.《义务教育法》
  • D.《未成年人保护法》
27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征主要包括(  )。

  • A.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 C.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D.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28

直观教具可分为(  )

  • A.动作直观
  • B.模象直观
  • C.语言直观
  • D.实物直观
29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引起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  )。

  • A.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和新知识相联系的适当观念
  • B.学生必须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 C.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 D.学生通过思维分离出事物的各种特点加以比较
30

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  )。

  • A.主观法
  • B.活动分析法
  • C.实验法
  • D.经验法
31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环境
  • B.学校教育
  • C.个体主观能动性
  • D.遗传因素
55

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以(  )为主。

  • A.教育
  • B.教学
  • C.开发智力
  • D.道德教育
59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

  • A.唯一组织形式
  • B.重要组织形式
  • C.基本组织形式
  • D.辅助形式
60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 A.发展学生个性
  • B.促进温故知新
  • C.加强教学相长
  • D.坚持循序渐进
62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  )。

  • A.赞可夫
  • B.巴班斯基
  • C.乌申斯基
  • D.维果茨基
64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非正式群体
  • D.集体
65

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 A.雅典教育
  • B.斯巴达教育
  • C.世俗教育
  • D.骑士教育
68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 A.家庭
  • B.社会
  • C.学校
  • D.工作单位
70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B.了解和研究学生
  • C.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
  • 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
71

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性
72

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 )。

  • A.学年备课
  • B.单元备课
  • C.课时备课
  • D.学期备课
74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 A.自我学习
  • B.自我调节
  • C.自我控制
  • D.自我反省
75

《论语》中提出“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 A.巩固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76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是(  )。

  • A.福禄贝尔
  • B.奥苏贝尔
  • C.蒙台梭利
  • D.夸美纽斯
77

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为(  )。

  • A.教学策略
  • B.教学方法
  • C.教学目标
  • D.学习方法
78

建国后我国最早颁布的教育法律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9

所谓“双基”是指(  )。

  • A.基础知识、基础理论
  • B.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 C.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 D.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81

要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是(  )。

  • A.学科教学论
  • B.活动教学论
  • C.课堂中心论
  • D.程序课程论
82

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

  • A.操作技能
  • B.智力技能
  • C.一般技能
  • D.特殊技能
83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A.教育活动和交往
  • B.自我教育
  • C.学校教育
  • D.道德内化
84

最早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赫尔巴特
  • D.布鲁纳
87

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8

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是(  )。

  • A.同步的
  • B.无关的
  • C.不同步的
  • D.以上都不对
89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 A.行为矫正
  • B.学会适应
  • C.克服障碍
  • D.学会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