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0

教学观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根本看法,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包括(  )。

  • A.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 B.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 C.从重视学法向重视教法转变
  • D.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31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 B.学生是独特的人
  • C.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33

在合作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包括(  )。

  • A.在上课前先决定并安排学生于学习小组中
  • B.评价学生的成就并帮助学生讨论他们合作进行的情形
  • C.督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适时介入以提供作业协助或增进人际及团体技巧
  • D.清楚描述课程目标,解释作业及目标结构
34

从教育的结构来看,其构成要素包括(  )。

  • A.教育内容
  • B.受教育者
  • C.教育手段
  • D.教育者
35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际就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教育要(  )。

  • A.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 B.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 C.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
  • D.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36

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 A.讲述
  • B.讲解
  • C.讲读
  • D.讲演
37

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  )。

  • A.学校教育网络化
  • B.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 D.教育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38

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

  • A.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C.人们的思想文化
  •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9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倡导终身学习(  )。

  • A.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 B.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C.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
  • D.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
40

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 A.教育的发展
  • B.教育测量技术的发展
  • 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
  • D.生产关系的构成
41

课堂纪律具有(  )特征。

  • A.约束性
  • B.强制性
  • C.标准性
  • D.自律性
42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

  • A.专业理想的建立
  • B.专业知识的拓展
  • C.专业能力的发展
  • D.专业方向的形成
43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  )。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 B.因材施教
  • C.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 D.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4

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包括(  )。

  • A.国家课程
  • B.社会课程
  • C.学校课程
  • D.地方课程
45

根据教学监控对象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  )。

  • A.自我检测型和自我校正型
  • B.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 C.横向型和纵向型
  • D.一般型和特殊型
46

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

  • A.班主任工作职责
  • B.班主任自身素质
  • C.班级学生的质量
  •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47

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 A.时教必有正业
  • B.君子之教,喻也
  • C.藏息相辅
  • D.不陵节而施
49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校园物质文化
  • B.校园组织文化
  • C.校园精神文化
  • D.校园制度文化
50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

  • 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 B.是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D.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51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 A.辅助作用
  • B.主导作用
  • C.强化作用
  • D.促进作用
52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和(  )。

  • A.情景教学法
  • B.讨论法
  • C.演示法
  • D.讲授法
55

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可以分为(  )。

  •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 C.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56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 A.《学记》
  • B.《普通教育学》
  • C.《大教学论》
  • D.《教育漫话》
57

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 A.原始教育
  • B.西周教育
  • C.近代教育
  • D.现代教育
60

布鲁姆的(  )仍然是测验的重要指标体系。

  • A.教育目标分类学
  • B.教学目标
  • C.教学评价
  • D.教育测验
64

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个体活动
  • B.小组活动
  • C.年级活动
  • D.群众性活动
65

班级日常管理有以下内容(  )。

  • A.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
  • B.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操行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
  • C.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
  • D.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
66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

  • A.法律制度
  • B.政治经济制度
  • C.精神文明
  • D.社会生产力
67

《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

  •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B.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 C.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 D.教师与家长相结合
68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 A.自动发展
  • B.自由发展
  • C.自愿发展
  • D.自主发展
69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了教学中应该重视(  )。

  • A.知识的传授
  • B.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技能
  • 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D.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
71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 B.存在主义课程论
  • C.学科中心课程论
  •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72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

  • A.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 B.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准备充足;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 C.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 D.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板书规范,教态从容自如
74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素质
  • B.主观能动性
  • C.学校教育
  • D.环境教育
76

以下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 A.示范性
  • B.创造性
  • C.长期性
  • D.长时性
78

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提出的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是(  )。

  • A.问题表
  • B.矩阵式
  • C.流程图
  • D.“经验之塔”模型
80

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见于(  )。

  • A.《论语》
  • B.《学记》
  • C.《孟子》
  • D.《说文解字》
82

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

  • A.教育终身化
  • B.教育民主化
  • C.教育国际化
  • D.教育制度化
83

高中毕业会考是一种达标考试,属于(  )。

  • A.定量评价
  • B.相对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绝对评价
8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85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

  • A.学习能力
  • B.应用能力
  • C.操作能力
  • D.创新能力
86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句话反映了(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教育性原则
87

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评定学生
  • B.组建班集体
  • C.教育个别学生
  • D.了解学生
91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包含(  )。

  • 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 B.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 C.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 D.突出权威,强调服从
92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要渠道是(  )。

  • A.课外活动
  • B.课堂教学
  • C.班级活动
  • D.郊游活动
93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发展。

  • A.身体和心理
  • B.智力
  • C.个性
  • D.社会性
94

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是(  )。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 D.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95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 A.班级活动
  • B.文学艺术活动
  • C.群众性活动
  • D.社会公益活动
97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 A.课程结构理论
  • B.范例教学理论
  • C.发展性教学理论
  •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00

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 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
  • 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103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时期开始的。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104

(  )是体现班主任危机管理能力的最重要环节。

  • A.危机预设
  • B.危机防范
  • C.危机控制
  • D.危机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