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有(  )。

  • A.确定力
  • B.执行力
  • C.拘束力
  • D.公信力
21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包括(  )。

  • A.国家行政组织
  • B.社会组织
  • C.公民个人
  • D.社会团体
22

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人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 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行,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23

劳动合同的履行,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 A.亲自履行原则
  • B.诚实信用原则
  • C.全面履行原则
  • D.协作履行原则
24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由下列哪些代表组成?(  )

  • A.企业工会代表
  • B.上级工会代表
  • C.职工代表
  • D.企业代表
25

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犯罪构成要件?(  )

  • A.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 B.危害社会的行为
  • C.犯罪对象
  • D.犯罪主观方面
26

对中止犯的处罚应当是(  )。

  • A.免除
  • B.减轻
  • C.免除或减轻
  • D.从轻
27

孙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某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检察院提起抗诉。第二审法院审理后改判孙某死刑立即执行。对此案的处理,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 A.第二审法院应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死刑复核
  • B.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C.因杀人罪判处死刑的核准权已经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不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D.该死刑判决是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应当生效,执行死刑
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

  • A.售货员将标价1.5万元的电脑以5000元售出
  • B.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婚姻行为
  • C.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29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  )。

  •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B.意思表示真实
  • C.经过登记、审核等要件
  • D.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0

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基本原则?(  )

  •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 C.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
  • D.秘密投票原则
31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

  • A.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征收增值税
  • B.惯偷赵三盗窃所在单位的生产材料
  • C.A市公安局与其辖区内的家具公司订立买卖办公桌合同
  • D.张五房屋倒塌,砸伤过路行人
32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 A.人民主权原则
  • B.基本人权原则
  • C.法治原则
  • D.权力制约原则
33

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包括(  )。

  • A.法律关系客体
  • 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 C.法律后果
  • D.法律关系主体
34

关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解决,下列哪一项表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

  • A.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B.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 C.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调解,对调解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D.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5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法律责任是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一种后果
  • B.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 C.法律责任即法律义务
  • D.法律责任是不行使法律权利的一种后果
36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和劳动关系的性质,下列哪一项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

  • A.某私营企业职工张某与某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机关因工伤认定结论而发生的争议
  • B.进城务工的农民黄某与其雇主某个体户之间因支付工资报酬发生的争议
  • C.某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王某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退休费用的发放而发生的争议
  • D.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李某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因股息分配与该公司发生的争议
37

季某的父母对其与村民小张之间恋爱极为不满,极力进行破坏,以致发生下列哪种行为公安机关不可以主动立案侦查?(  )

  • A.当众殴打季某后将其禁闭,季某自杀的
  • B.将季某捆绑过紧致其身亡的
  • C.殴打季某,将季某打成重伤,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
  • D.先将季某吊起来毒打,后又私自将季某许配他人的
38

杜某和钟某1997年合伙开饭店,因经营有方,饭店生意兴隆,1998年5月,钟某的妻弟李某要求入伙,以下哪项表述不正确?(  )

  • A.若杜某不同意李某人伙而钟某同意,则李某木能人伙
  • B.若杜某和钟某都同意李某入伙,但在人伙协议中约定李某不执行合伙事务并不能自营饭店
  • C.若李某人伙后,饭店经营不善致合伙散伙,对于1998年5月以前合伙债务李某不负偿还之责
  • D.若李某人伙后,饭店经营不善致合伙散伙,对入伙之前债务李某与杜某、钟某负连带责任,但有权就其承担数额向杜某、钟某追偿
39

下列行为中,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是(  )。

  • A.某单位辞退了怀孕的小李
  • B.某单位招收了一位年满17周岁的未成年女工
  • C.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老王让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女儿辍学回家干活
  • D.某公司未经王女士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将其肖像印发在公司广告画上
41

下列行政处罚,程序合法的是(  )。

  • A.小王和人打架斗殴受到了处罚。小王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公安人员认为小王认错态度不好。于是在其权限范围内,选择了最重的处罚
  • B.王某是某税务局工作人员,经过调查,拟对一起偷税案件进行处罚。后来当事人按法律规定要求举行听证。领导决定由王某主持听证,另外两名税务局工作人员协助其工作
  • C.小李骑自行车带人被交通警察发现。交通警察在对小李出具了罚款20元的通知单后,当场收缴了罚款
  • D.某地一家酒店开张后不久,公安人员便衣对其进行调查,发现该酒店向房客提供色情服务,遂决定对其进行处罚。酒店经理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件,公安人员予以拒绝
43

某国家机关的机要人员林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所知悉、掌握的大量国家机密、绝密提供给境外的反动组织,对该行为如何认定?(  )

  • A.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
  •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 C.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 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44

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的有(  )。

  • A.修改宪法
  • 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 C.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
  • D.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45

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归根结底取决于(  )。

  • A.国家结构
  • B.意识形态
  • C.经济基基础
  • D.历史传统
46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何年、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

  • A.1951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 B.1953年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
  •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1957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7

某超市销售的牛奶制品主要由甲、乙、丙、丁四家牛奶公司提供,由于竞争激烈,四家牛奶公司分别采取了以下行动,以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下列行为合法的是(  )。

  • A.甲公司发放调查问卷,说明竞争对手的产品已存在及可能存在的缺点
  • B.乙公司实施购买三袋鲜奶,随赠一盒酸奶的活动
  • C.丙公司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牛奶
  • D.丁公司用抽奖形式有奖销售牛奶,最高奖的金额为55005己
48

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

  • A.又聋又哑的人
  • B.盲人
  • C.精神不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 D.醉酒人
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下列属于劳动者权利的是(  )。

  • A.完成劳动任务
  •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53

下列行政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  )。

  • A.行政机关关于危旧房改造工程拆迁公告
  • B.公路局关于高速公路收费的通知
  • C.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命令
  • D.对某企业偷税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54

依照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