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付职工薪酬
- B.管理费用
- C.应付股息
- D.利润分配
- A.税务局稽查局局长
- B.审理部门分管领导
- C.税务局稽查局分管领导
- D.风险管理部门分管领导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财务费用”
- A.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
- B.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
- C.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
- D.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 A.审阅有关会议纪录,鼓动大会决议书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合并业务。
- B.检查企业资产账簿纪录或台账纪录,核实企业是否按按资产余值来计算资产转让所得。
- C.核实非股权支付额收益是否正确
- D.复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有关项目金额,核实资产转让所得或非股权支付额的增值部分是否申报纳税。
- A.外贸企业收购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
- B.外贸企业受其他贸易公司委托出口应税消费品
- C.外贸企业受生产企业委托出口应税消费品
- D.外贸企业受其他外贸公司委托出口应税消费品
- A.应征凭证
- B.原始凭证
- C.待征凭证
- D.记账凭证
- A.重点审查应收未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是否全额结转了当期收入总额
- B.重点审查纳税年度结束时当期劳务收入总额.完工进度,确认计入劳务收入金额的准确性。
- C.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实大型机械设备有无对外提供机械作业不确认收入的情况。
- D.对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检查企业是否按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应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 A.实际入库税收收入与法定理论税收收入基本相当
- B.实际征收税收收入与国家财政的税收规划目标、风险控制要求相协调
- C.征收税收收入不过分消耗未来的税收收入潜力
- D.稽查查补入库率达到100%
- A.联合进户稽查案件达到向公安机关移送标准时,应按规定共同向公安机关办理移送手续
- B.国税、地税对联合进户稽查案件应当交换审理意见,对同一税收违法行为,作出统一的定性并按统一标准作出处理处罚
- C.国税、地税应当分别制作税务处理、处罚文书
- D.国税、地税虽然进行了联合进户稽查,但应该分别进行案件审理
- A.向销售部门了解销售情况和结算形式,通过产品销售市场分析确认有无加收价外费用的问题
- B.重点检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账户,看是否有挂账欠款
- C.通过“其他应付款”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或“其他应收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看其对应账户是否和货币资金的流入或债权“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增加额发生往来
- D.检查成本类帐户的会计核算,注意红字记录,是否存在价外收费直接冲抵成本.费用的问题。
- A.审查对象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
- B.合法性审查和合理性审查相结合
- C.税务行政复议前置
- D.审查对象是税收抽象行政行为
- A.计价
- B.数量
- C.用途
- D.品种
- A.收款时已开具发票的,在持卡人实际消费时
- B.收款时已开具发票的,在收款时
- C.收款时未开具发票的,在持卡人实际消费时
- D.收款时未开具发票的,在收款时
- A.审阅合并的相关资料,判断合并业务是否属于免税合并
- B.审核被合并企业的亏损金额
- C.审核被合并企业的亏损的已弥补期限
- D.审核被合并企业在合并方的净资产比重,确认当年的弥补金额是否正确。
- A.应按1500计提增值税
- B.应按4200计提增值税
- C.不需计提增值税,但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 D.不需计提增值税和应交企业所得税
- A.书证
- B.物证
- C.证人证言
- D.电子数据
- A.90
- B.60
- C.45
- D.180
- A.合法性
- B.真实性
- C.适当性
- D.合法性和适当性
- A.0
- B.6万元
- C.4万元
- D.15万元
- A.评估确认价值
- B.账面价值
- C.市场价值
- D.公允价值
- A.—个月的
- B.两个月的
- C.一个季度的
- D.半年的
- A.啤酒屋销售的自制啤酒
- B.土杂商店出售的烟火鞭炮
- C.黄河牌卡车
- D.销售使用过的小轿车
- A.10
- B.15
- C.60
- D.30
- A.应收款
- B.应付款
- C.投资
- D.资产盘盈
- A.预收货款
- B.赊销
- C.分期收款
- D.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 A.会员单位通过钻石交易所进口销往国内市场的毛坯钻石,免征国内环节的增值税
- B.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收取的过网费,不征收增值税
- C.国内铂金生产企业自产自销的铂金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 D.对进口铂金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 A.“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 B.“银行存款”
- C.“投资收益”
- D.“应收股利”
- A.25%
- B.15%
- C.10%
- D.20%
- A.90%
- B.91.1%
- C.92%
- D.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