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登记有关的企业章程、申请登记表等资料
- B.伪造、变造、非法制造发票、证件的监制章、防伪工具、纸张等
- C.销货日记、信誉卡、发票、发票领购簿、付款证明、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等
- D.偷税中的假账簿、假票据、假合同、假发票的对应物
- A.通过调查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签署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机构的劳动保险等信息,检查职工人数是否正确
- B.检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检查工资金额是否正确
- C.工资、薪金总额与“工资结算单”工资总额,审查企业是否将相关补贴计入工资薪金。
- D.通过函证、协查方式检查员工的多处工资、薪金所得,是否仅就一处所得申报或重复扣除税前扣除项目
- A.审查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调查承包人、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分配时间等内容
- B.审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应付利润”等账户及“工资结算表”,审核工薪收入是否并入收入总额
- C.审查“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户,检查是否存在将承包、承租利润长期挂账的行为
- D.检查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期,分析是否存在故意多扣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
- A.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划分不清。
- B.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义务划分不清。
- C.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未办理纳税申报。
- D.应税项目划分不清
- A.合同
- B.报表
- C.非法印制、买卖、伪造、变造的发票
- D.非法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机器等作案工具
- E.倒卖发票获取的赃款
- A.资金使用
- B.资金来源
- C.资金占用
- D.资金流向
- A.督办案源
- B.交办案源
- C.安排案源
- D.检举案源
- A.港口码头
- B.城市公共交通
- C.城市污水处理
- D.电力
- A.实际入库税收收入与法定理论税收收入基本相当
- B.实际征收税收收入与国家财政的税收规划目标、风险控制要求相协调
- C.征收税收收入不过分消耗未来的税收收入潜力
- D.稽查查补入库率达到100%
- A.申辩笔录
- B.当事人自述材料
- C.证人提供的口头或书面证词
- D.询问笔录
- A.应税合并中,合并企业将被合并企业的亏损纳入合并当年进行弥补
- B.免税合并中,合并企业将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无关的所得用于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
- C.免税合并中,合并企业将与被合并企业超过弥补期的亏损用进行弥补
- D.免税合并中,合并企业按被合并企业净资产所占比重分别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
- A.用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投资的
- B.用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集体福利的
- C.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已代收代缴消费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后销售的
- D.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已代收代缴消费税)直接销售的
- A.会计核算软件
- B.会计管理软件
- C.会计决策软件
- D.会计统计软件
- A.趋势分析
- B.波动分析
- C.相关分析
- D.弹性分析
- A.查询法
- B.观察法
- C.外调法
- D.盘存法
- A.150
- B.220
- C.160
- D.170
- A.永久
- B.30年
- C.15年
- D.10年
- A.10年
- B.5年
- C.3年
- D.2年
- A.县级税务局
- B.市级税务局
- C.省级税务局
- D.同级税务局
- A.国债利息
- B.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 C.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 D.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 A.16993.20
- B.17340.00
- C.19992.00
- D.20400.00
- A.3
- B.4
- C.5
- D.10
- A.表明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快于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或者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 B.表明税收为单位弹性,税收增长速度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同步,或者说与经济发展同步
- C.表明税收缺乏弹性,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
- D.表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相关
- A.书证
- B.物证
- C.视听资料
- D.电子数据
- A.3个月内上报查办结果
- B.1个月内上报查办结果
- C.60日内上报查办结果
- D.1个工作日内上报查办结果
- A.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营业外收入
- B.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 C.按库存商品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营业外收入
- D.按库存商品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 A.资本公积
- B.营业外收入
- C.实收资本
- D.其他业务收入
- A.公允价值
- B.账面价值
- C.合同价
- D.协议价
- A.财产损失的类型
- B.财产损失金额
- C.财产损失证明资料
- D.发生财产损失的企业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