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专业综合Ⅱ》考前冲刺预测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根据《宪法》第41条的规定,我国公民的监督权主要包括(  )。

  • A.调查权
  • B.批评、建议权
  • C.控告、检举权
  • D.申诉权
9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

  •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 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 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10

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主要有(  )。

  • 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
  • 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 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
  • 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
11

《唐律疏议》指的不是(  )。

  • A.《武德律》
  • B.《贞观律》
  • C.《永徽律》
  • D.《开元律》
12

责任法定原则要求(  )。

  • A.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 B.法有条件地溯及既往
  • C.罪刑法定主义
  • D.无罪推定
14

下列关于《唐律》的刑罚原则,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 A.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 B.唐律中规定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 C.根据唐律的规定,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依照其所满的本国法处理
  • D.《唐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15

当选国家主席、副主席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 A.年满45周岁
  •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是全国人大代表
  • D.具有中国国籍
16

清末官制改革后中央的司法主审机关不是(  )。

  • A.大理寺
  • B.刑部
  • C.法部
  • D.大理院
17

下列有关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 B.“恶法亦法”观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
  • C.“徒法不足以自行”,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
  • D.“有治人,无治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法治国”的法治观
18

关于元、明、清司法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元、明、清一直以御史台作为中央司法监察机关
  • B.明朝厂卫干预司法,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 C.明朝参与九卿会审的官员包括三法司长官和通政使等
  • D.明、清两代盛行文字狱
19

下列行为或做法违反宪法及相关规定的是(  )。

  • A.某超市在出口处设“二道门”,顾客离开超市须进行再次检查
  • B.张某违章驾车撞倒行人后逃跑,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迅速将其抓获并拘留,得知张某为该县人大代表后,公安机关立即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 C.李某怀疑其丈夫与同事赵某有不正当关系,于是到单位大骂赵某是“狐狸精”
  • D.某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供出其同伙,法院做出逮捕决定并派出法警将其同伙逮捕归案
20

下列有关元朝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提刑按察司是元朝在行省以下设立的地方司法监察机关
  • B.大宗正府是元朝设置的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宗教审判的机构
  • C.元朝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种,该考试选官形式为明朝沿用
  • D.元朝首创了经义取士的科举考试形式
21

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 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 B.代表参与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参与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协商
  •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 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2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
  •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 C.国家意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
  • D.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
23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 A.宽严适中原则
  • B.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 C.亲亲相隐原则
  • D.上下比罪原则
24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享有向全国人大提案权的主体包括(  )。

  • A.全国人大主席团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家主席
  • D.国务院
25

在我国,居民委员会是(  )。

  • A.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组成
  • B.由主任、副主任3至7人组成
  • C.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至7人组成
  • D.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9人组成
27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的替补制度,下列对替补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 A.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代理
  • B.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
  • C.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
  • D.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理
28

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29

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是(  )。

  • A.行政公署
  • B.B街道办事处
  • C.居民委员会
  • D.信访办公室
30

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 B.纪检监察部门对某法官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
  • C.法院对某检察员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
  • D.检察院对某公司经理的贪污犯罪行为起诉后,向该公司提出司法建议
32

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
  • C.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 D.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3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  )负责。

  • A.国务院审计署和本级人民政府
  •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级审计机关
  • C.本级党委和本级行政首长负责
  •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34

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这一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

  • A.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
  • B.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
  • C.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 D.法律规则所包含的社会关系
35

对于法律事实分类正确的是(  )。

  • A.法律事件和法律后果
  • B.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 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 D.法律行为和法律制裁
3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形式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是(  )。

  • A.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 B.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
  • 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 D.政治协商会议
37

首次附载“六赃图”先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唐律疏议》
  • B.《宋刑统》
  • C.《元典章》
  • D.《大明律》
39

下列有关古代法律或法典制定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邓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
  • B.《连坐法》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的魏相李悝
  • C.汉代的叔孙通在《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
  • D.《贞观律》是在房玄龄、长孙无忌修订律令的基础上完成的
40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范围?(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B.国务院副总理
  • C.中央军委副主席
  •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41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作品的自由
  •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43

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46

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 A.明刑弼教
  • B.附会汉法
  • C.德本刑用
  • D.刑乱国用重典
47

下列原则中,属于程序性法律原则的是(  )。

  • A.诚实信用原则
  • B.“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 C.罪刑法定原则
  • D.物权法定原则
4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是(  )。

  • A.《钦定宪法大纲》
  • B.《临时约法》
  • C.“贿选宪法”
  • D.“蒋记宪法”
49

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 A.法律解释作为法律职业技术的核心,在任何有法律职业的国家中,其规则和标准没有不同
  • B.法律解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释者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 C.法律解释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存在于法律适用之中
  • D.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
50

迄今为止保留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法经》
  • B.《唐律疏议》
  • C.《宋刑统》
  • D.《大明律》
52

汉朝监察京师附近州县和百官的监察机构是(  )。

  • A.州刺史
  • B.司隶校尉
  • C.部刺史
  • D.御史大夫
53

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
  • 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
  • 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
  • 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
54

宋朝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是(  )。

  • A.枢密院
  • B.尚书省
  • C.中书省
  • D.中书门下
55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

  • A.人民法院
  • B.人民检察院
  • C.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工人阶级
  • C.人民
  • D.工农联盟
5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实施方式的是(  )。

  • A.法的制定
  • B.法的适用
  • C.法的执行
  • D.法的遵守
58

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法律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则、概念和解释
  • B.判决书等规范性法律文书可以反复被适用
  • 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 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必须从大多数人的最基本利益出发
59

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
  • 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
  • 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
  • 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
60

在下列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中,哪项不属于法律原则?(  )

  • A.经批准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上市交易
  • B.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行安全生产
  • C.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6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朝中央司法性质的机关是(  )。

  • A.制勘院
  • B.推勘院
  • C.磨勘院
  • D.审刑院
6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64

下列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 B.清末修律过程中,无论是商事法律的修订,还是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参与
  • C.清末司法改革使得刑部成为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 D.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
65

法律与道德相比较而言,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 A.法律的要求更高
  • B.法律规范的产生更早
  • 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
  • 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
66

宪政的基本精神是(  )。

  • A.建立有限政府
  • 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 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 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6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68

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的政权是(  )。

  • A.晚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