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调查权
- B.批评、建议权
- C.控告、检举权
- D.申诉权
-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 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 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 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
- 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 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
- 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日:“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日:“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日:“廷尉当是也。”《汉书-张冯汲郑传》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犯跸?汉朝对于犯跸给予何种处罚?
②廷尉在汉代司法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及职责如何?
(2)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阐述这段史料提供的历史借鉴意义。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