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罗森塔尔效应
- 10
-
社会知觉
- 11
-
校园文化
- A.主动性
- B.独立性
- C.独特性
- D.问题性
- E.体验性
- 13
-
关键期
- A.阅读
- B.驾驶
- C.运算
- D.写作
- E.书写
- A.学习过程
- B.教学过程
- C.评价/反思过程
- D.互动过程
- E.管理过程
- 16
-
教师的成长阶段包括( )
- A.关注生存阶段
- B.关注自我阶段
- C.关注学生阶段
- D.关注情境阶段
- E.关注发展阶段
- A.负向迁移
- B.原型启发
- C.功能固着
- D.酝酿效应
- 18
-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 B.学生的学习目标
-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教师的教学目标
- E.社会的价值取向
- 19
-
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
- A.不随意动作
- B.随意动作
- C.意志品质
- D.兴趣爱好
- A.热爱学生
- B.热爱教育事业
- C.团结协作
- D.为人师表
- A.1976年
- B.1986年
- C.1988年
- D.1999年
- A.1789年
- B.1798年
- C.1879年
- D.1897年
- A.赞科夫
- B.马卡连柯
- C.夸美纽斯
- D.凯洛夫
- A.实际锻炼法
- B.陶冶教育法
- C.榜样示范法
- D.品德评价法
- A.初等教育
- B.平民教育
- C.义务教育
- D.普及教育
- A.中国
- B.新加坡
- C.日本
- D.德国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A.维持功能
- B.调节功能
- C.选择功能
- D.指向功能
- A.程序编排的原则
- B.激发动机的原则
-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 D.结构主义的原则
- A.军事体操教育
- B.雄辩和演说训练
- C.“骑士七技”训练
-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 A.是同时的
-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 D.说不清楚
- A.教育内容
- B.教育材料
- C.教育手段
- D.教学媒介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 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34
-
“杀鸡给猴看”是( )
- A.直接强化
- B.自我强化
- C.负强化
- D.替代强化
- A.1985年
- B.1995年
- C.1986年
- D.1992年
- A.理解
- B.巩固
- C.应用
- D.迁移
- 37
-
课外活动不包括( )
- A.社会活动
- B.选修课
- C.科技活动
- D.文学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