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川特岗考试试题(1)教育公共基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发挥德育的教育性
  • B.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C.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 D.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4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 B.德育的生存功能
  • C.德育的发展功能
  • D.德育的享用功能
5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 )作用。

  • A.制约
  • B.很小
  • C.绝对的决定
  • D.主宰
6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

  • A.教学过程
  • B.教学手段
  • C.教学方法
  • D.教学组织形式
7

道家主张教育要( )。

  • A.有教无类
  • B.非攻
  •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8

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 A.社会经济制度
  • B.社会生产力水平
  •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 D.文化传统
10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康德
  • C.洛克
  • D.夸美纽斯
11

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 )环节。

  • A.中心
  • B.重要
  • C.一般
  • D.前提
12

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 A.课程目标
  • B.教学大纲
  • C.课程计划
  • D.教科书
13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 A.埃拉斯莫斯
  • B.夸美纽斯
  • C.洛克
  • D.卢梭
15

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 A.德育
  • B.教学
  • C.考试
  • D.学生管理
16

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力
  • B.意识形态
  • C.执政党
  • D.政治经济制度
17

参观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
  • B.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 C.理论联系实际
  • D.突破时空障碍
18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各学科教学
  • B.政治课
  • C.班主任工作
  • D.共青团活动
19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 A.导向和动力
  • B.关键
  • C.基础
  • D.物质基础
20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 B.获得间接经验
  •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2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 A.递进关系
  • B.转换关系
  • C.互补的关系
  • D.制约关系
  • E.适应关系
22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方面。

  • A.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 B.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C.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 D.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 E.影响教育的质量
2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A.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 B.可以促进民主
  • C.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 D.促进社会的变革
  • E.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24

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 A.复杂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长期性
  • E.权威性
27

以下几种活动中,属教学过程的活动有()。

  • A.备课
  • B.排课表
  • C.批改作业
  • D.教研活动
28

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方法科学
  •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E、没有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反映的家庭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29

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分层教学
  • B.小组合作学习
  • C.小班教学
  • D.复试教学
30

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 A.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 B.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确定职务结构
  • C.颁发聘书
  • D.聘任
31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观教育
  • B.价值观教育
  • C.素质教育
  • D.心理健康教育
32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 A.选择文化
  • B.整理文化
  • C.创新文化
  •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33

根据对教学评价的资料的处理方式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

  • A.量化的教学评价
  • B.常摸参照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质化的教学评价
34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

  • A.当前形势的需要
  • B.德育的任务
  •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 D.学生年龄特征
35

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A.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 B.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
  • C.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 D.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 E.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37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

  • A.柏拉图
  • B.华生
  • C.洛克
  • D.荀子
  • E.施太伦
38

关于教师管理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教授、高级讲师、中学小学高级教师属高级职务
  • B.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
  • C.教师资格的取得须经法定机构认定
  • D.取得了教师资格,就会成为教师
39

课程表的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 A.整体性原则
  • B.迁移性原则
  • C.生理适宜原则
  • D.科学性原则
40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

  • A.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 B.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 C.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 D.依据学校的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1

以下行为属于本能行为的()。

  • A.鸭子游泳
  • B.蜜蜂酿蜜
  • C.小孩怕黑暗
  • D.女人爱干净
  • E.鲲鹏翱翔
42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有()。

  • A.培养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 B.传授知识
  • C.形成技能
  • D.发展智力
  • E.提高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3

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 A.教师与社会的联系
  • B.教育内容与社会的联系
  • C.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间的联系
  • 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 E.教育活动之主客体间的联系
44

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45

规范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 A.角色规范
  • B.设施文化
  • C.组织形态
  • D.环境文化
  • E.规章制度
46

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成分有()。

  • A.附录
  • B.课程目标
  • C.前言
  • D.实施建议
  • E.内容标准
47

《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的观点有()。

  • A.“教学相长”
  •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E.“长善救失”
48

近代社会引起的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 B.教育的世俗化
  •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 D.教育的终生化
  •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9

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

  • 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
  • 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
  • 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 D.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
  • 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