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教育学基础》习题(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4

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表述中不适当的是(  )。

  •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
  •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6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劳动
  • B.教学
  • C.课外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7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提供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 A.夸美纽斯
  • B.亚里士多德
  • C.赫尔巴特
  • D.卢梭
8

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依据是(  )。

  • A.课程任务
  • B.课程制定者
  • C.课程的组织方式
  • D.课程管理的方式
9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 A.遗传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教育活动
  •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0

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是(  )。

  • A.布鲁姆
  • B.布鲁纳
  • C.杜威
  • D.夸美纽斯
11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 A.专业知识
  • B.教育学知识
  • C.心理学知识
  • D.相关学科知识
12

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德育原则是(  )。

  • A.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
  •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3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生产关系
  • C.经济基础
  • D.政治制度
14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
16

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  )。

  • A.课程目标
  • B.教学大纲
  • C.教学计划
  • D.教科书
18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 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9

教师是(  )。

  • A.教育过程的主体
  • B.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 C.教育过程学的主体
  • D.教育内容的主体
20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 A.学校
  • B.少年宫
  • C.教育考试制度
  • D.教材
21

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夸美纽斯
24

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  )。

  • A.思想政治素质
  • B.道德素质
  • C.文化素质
  • D.生理素质
2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谁提出来的?(  )

  • A.孔子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董仲舒
26

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复习
  • D.作业
27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孔子
  • B.柏拉图
  • C.夸美纽斯
  • D.维果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