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政社会救助核查员考试题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下列对象中,在低收入家庭认定核定家庭可支配收入支出系数为2的是( )。

  • A.办理门诊重症病历的慢性疾病患者
  • B.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肢体残疾人
  • C.85岁老年人
  • D.0-6岁婴幼儿
15

关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说法正确的是( )。

  • A.赡养费属于转移性收入
  • B.赡养费不应计入收入
  • C.核算赡养人支付能力时,应遵循“家庭收入—家庭人数×3倍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 D.被赡养人不与赡养人共同生活的,被赡养人收入按赡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规定的数额计算
16

下列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 )。

  • A.连续2年以上(含2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
  • B.连续3年以上(含3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
  • C.监狱服刑人员
  • D.刑满释放未满3个月人员
17

根据依法依规、权责对等原则,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其中社区及工作人员问责情形有( )。

  • A.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动态管理过程中,对救助对象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等情况隐瞒不报的
  • B.在组织调查审核时,采取造假、虚报等方式干扰调查审核工作的
  • C.阻碍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救助申请的
  • D.不经入户调查、不经信息比对、不经民主评议、不经公开公示,直接授意将某居民申报社会救助的
18

下列( )城乡居民,原则上不享受低保待遇。

  • A.家庭成员为艾滋病患者导致生活困难的
  • B.因吸毒导致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
  • C.安排子女择校就读的
  • D.家庭成员因重残无法参加工作的
19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实践能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 D.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

  • A.国务院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各部、委、局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

(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A.阶级斗争
  • B.社会基本矛盾
  • C.科学技术革命
  • D.改革开放
22

从辩证法角度看,要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因为( )。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
  •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 C.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23

从唯物论角度看,坚持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因为( )。

  • A.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 C.只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做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4

下列关于人类心理社会发展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 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岁):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 C.发展主动性阶段(3~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 D.变得勤奋阶段(6~12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26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儿童的需要的是(  )。

  • A.财富
  • B.游戏
  • C.学习
  • D.父母的爱
31

(  )是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

  • A.要改变的人际关系
  • B.要改变的问题
  • C.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 D.要改变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