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什么是森林燃烧?
-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 B.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 C.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 D.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 正确
- 错误
- A.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 B.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C.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 A.电气火灾
- B.精密仪器
- C.贵重生产设备
- D.一些不可用水扑救的物质发生的火灾
- A.植物油
- B.电脑
- C.木材
- D.竹器
- A.气体火灾
- B.带电设备火灾
- C.液体火灾
- D.金属火灾
- A.疏散指示标志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被悬挂物遮挡
- B.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方向是否正确无误
- C.安全出口是否被锁闭
- D.疏散指示标志指示灯照明是否正常,充电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 A.外观检查
- B.密封性检查
- C.强度检查
- D.数量检查
- A.泥土
- B.锅盖
- C.水桶
- D.消火栓
- A.向周围的人员发出火灾警报,召集他们前来参加扑救或疏散物资
- B.向本单位专职消防队报警,等专职消防队扑救不了时,再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 C.向本单位消防控制室报警,召集他们迅速处置初起火灾
- D.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要他们迅速做好疏散准备
- A.是否有可燃物、易燃物堆放堵塞
- B.是否有障碍物堆放,堵塞通道,影响疏散
- C.安全出口是否被锁闭
- D.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与应急照明是否正常
- A.非生产性
- B.生产性
- C.自然
- D.天然
- A.木材
- B.火源
- C.枯叶
- D.杂草
- 23
-
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
- A.隔离法
- B.窒息法
- C.冷却法
- D.抑制法
- A.12
- B.6
- C.9
- D.8
- A.人为
- B.生产性
- C.不可控制
- D.无法预测
- A.2004年2月16日
- B.2004年3月16日
- C.2004年4月15日
- D.2004年4月14日
- A.保护区
- B.中小学校
- C.单位
- D.农村
- A.控制可燃物
- B.隔绝空气
- C.消除着火源
- D.阻止火势蔓延
- A.自然火源
- B.生产性火源
- C.非生产性火源
- D.雷击火
- A.18.21
- B.13.92
- C.12.72
- D.13.29
- A.冷却法
- B.窒息法
- C.隔离法
- D.抑制法
- A.直接
- B.间接
- C.不科学
- D.陈旧
- A.飞火
- B.狂燃火
- C.地表火
- D.雷击火
- A.林地表面
- B.森林
- C.树枝
- D.土地表面
- 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 B.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 C.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 D.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 A.失控
- B.自燃
- C.人为
- D.生产性
- A.火源
- B.人
- C.车辆
- D.农事生产活动
- A.机油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混合油
- B.纯汽油
- C.柴油
- D.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