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及时掌握火场天气情况;
- B.事先安排好撤离火场的路线
- C.密切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
- D.时刻保持全方位的通讯联络畅通
- A.被火直接烧伤烧死;
- B.一氧化碳中毒
- C.因断木、滚石砸伤或落崖摔伤摔死
- D.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
- A.扑火工具直接扑打;
- B.用沙土覆盖
- C.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 D.砌防火墙
- A.初发火;
- B.下山火;
- C.夜间;
- D.上山火
- A.散热降温;
- B.隔离火源
- C.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 D.增加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 A.退入安全区;
- B.按规范点火自救
- C.按规范俯卧避险;
- D.按规范迎风突围
- A.沟谷地带;
- B.峡谷地带;
- C.支沟地带;
- D.鞍形场地带
- A.森林火警;
- B.一般森林火灾;
- C.重大森林火灾;
- D.特大森林火灾
- A.高温辐射;
- B.水汽;
- C.一氧化碳;
- D.烟尘
- A.一氧化氮;
- B.二氧化碳;
- C.一氧化碳;
- D.氧气
- A.生产性用火;
- B.非生产性用火;
- C.上坟烧纸;
- D.农事用火
- A.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
- B.生产需用火单位领导;
- C.森林所有者;
- D.当地村委会
- A.1公顷、5公顷;
- B.2公顷、10公顷
- C.5公顷、10公顷;
- D.10公顷、20公顷
- A.2公顷、20公顷;
- B.2公顷、50公顷
- C.5公顷、20公顷;
- D.5公顷、50公顷
- A.本年10月至翌年5月底;
- B.本年11月至翌年5月底
- C.本年11月至翌年4月底;
- D.本年10月至翌年4月底
- A.可燃物、氧气、温度;
- B.可燃物、氧气、湿度
- C.氧气、温度、气压;
- D.可燃物、气压、氧气
- A.警告;
- B.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
- C.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
- D.五十元罚款
- 28
-
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牺牲的,国家职工由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的,其医疗、抚恤由( )解决。
- A.其个人;
- B.民政部门;
- C.当地人民政府;
- D.国家
- A.打早、打小、打了;
- B.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 C.小火当大火打;
- D.发现早、灭在小
- A.100公顷以上;
- B.100公顷至500公顷
- C.500公顷至1000公顷;
- D.1000公顷以上
- A.不足一公顷;
- B.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 C.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 D.一千公顷以上
- A.四级风以上;
- B.五级风以上;
- C.三级风以上;
- D.二级风以上
- A.只能由专业扑火人员参加
- B.可以动员一切有行为能力的人参加
- C.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 D.只能由专业扑火队和群众扑火队队员参加
- A.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
- B.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C.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 D.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 A.人为火源;
- B.进山人员;
- C.生活用火;
- D.生产用火
- A.1988年5月6日;
- B.1987年5月6日
- C.2002年7月28日;
- D.2002年10月2日
- A.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
- B.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
- C.驻林区各单位;
- D.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
- A.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 B.在林区设臵防火设施;
- C.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 D.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
- A.1988年1月16日;
- B.1988年11月16日
- C.1998年1月16日;
- D.2004年11月16日
- A.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 B.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 C.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 D.综合治理,积极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