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
- B.组方中的全部中药药味
- C.注射剂还应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 D.非处方药还应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 A.医疗的需要
- B.科学研究的需要
- C.国家储备的需要
- D.公共利益的需要
- A.医疗机构名称、地址
- B.医疗机构法人代表(负责人)
- C.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
- D.药学部门负责人
- A.生产药品必须有完整准确的生产记录
- B.药品生产工艺的改进,必须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C.药品生产工艺的改进,必须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D.中药饮片的炮制须遵循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
- A.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 B.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均可自行发布药品广告
- C.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网站所登载的药品信息必须科学、准确
- D.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可发布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 A.应向统筹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 B.应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 C.统筹地区工商管理部门在获得定点资格的零售药店范围内确定定点零售药店
- D.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获得定点资格的零售药店范围内确定定点零售药店
- A.药品标签
- B.使用说明书
- C.药品内包装
- D.药品外包装
- A.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 B.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C.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 D.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A.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 B.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
- C.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 D.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
- A.制剂室负责人
- B.有效期限
- C.配制范围
- D.配制地址
- A.药品零售企业应在营业店堂明示服务公约
- B.药品零售企业应在营业店堂公布监督电话
- C.药品零售企业应在营业店堂设置顾客意见簿
- D.药品零售企业对顾客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应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 A.经营者为销售商品,提供对方单位或个人国外旅游、考察
- B.经营者为销售商品,向对方单位或个人附赠现金
- C.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向对方单位或个人赠送小额广告礼品
- D.经营者为购买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财物
- A.必须是合法企业所生产或经营的药品
- B.具有法定的质量标准
- C.应有法定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 D.包装和标识符合有关规定和储运要求
- A.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大包装可以单色印刷
- B.药品的说明书、标签可以单色印刷
- C.药品标签和内包装、中包装必须按规定色标要求印刷
- D.药品标签上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的下方必须标示“甲类”或“乙类”字样
- A.便于药品陈列展示的设备
- B.有效监测和调控温湿度的设备
- C.符合储存作业要求的照明设备
- D.药品与地面之间有效隔离的设备
- A.设立专库或专柜存储
- B.专库或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 C.专库或专柜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
- D.建立专用账册
- A.严禁从中药材市场或其他不具备饮片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采购中药 饮片
- B.严禁生产企业外购中药饮片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装标签等行为
- C.必须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使用符合药用标准的中药材,并应尽固定药材产地
- D.必须在符合药品GMP条件下组织生产,出厂的中药饮片应检验合格,并随货附纸质或电子版的检验报告书
- A.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 B.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 C.利用专家、医生、患者的形象作证明的
- D.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
- A.药品生产企业只能销售本企业生产的药品
- B.药品生产企业不得采用邮售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 C.医疗机构不得采用互联网交易方式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 D.药品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
- 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 B.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C.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 D.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 A.处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B.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C.处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D.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处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B.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C.处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D.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依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 B.不注明生产批号的
- C.所标明的适应症超出规定范围的
- D.所标明的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 A.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
- B.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
- C.微生物限度超标的药品
- D.夸大宣传疗效的药品
- A.责令并监督黑龙江某制药厂召回两个批次
- B.查封、扣押以上两个批次药品的库存成品和留样
- C.责令该药业公司全面停产,收回药品GMP证书,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 D.企业直接责任人在5年之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 A.医用毒性药品
- B.精神药品
- C.放射性药品
- D.麻醉药品
- A.假药
- B.劣药
- C.危害药品
- D.无证经营
- A.折扣
- B.账外暗中
- C.商业贿赂
- D.回扣
- A.被责令限期整改
- B.被依法改变其行政行为
- C.被依法撤销其行政行为
- D.继续保留“准入证”、“准销证”
- A.行政垄断
- B.行政干预
- C.行政保护
- D.地方正当保护
- A.该制药公司
- B.甲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甲地制药企业
- D.甲地人民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未依规定购买、储存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
- B.未依规定保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或未依规定进行处方专册登记的
- C.未依规定报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进货、库存、使用数量
- D.紧急借用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
- A.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规定开具相关处方,由其所在医疗机构取消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
- B.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规定开具相关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执业证书
- C.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品处方的,由省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活动
- D.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品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 A.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B.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D.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
- B.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 C.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 D.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 A.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 B.使用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 C.更改或不注明生产批号的
- D.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药品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处理
- B.对医疗机构给予警告处分
- C.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违法所得
- D.最多处以2万元的罚款
- A.某企业采购药品时,接受对方以明示方式给予的折扣,且未如实入账
- B.某药品经营企业采购药品,接受对方给予的宣传费,且未如实入账
- C.某药品经营企业采购药品,接受对方让利5%。且未如实入账
- D.某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时,接受对方以明示方式给予的折扣,且如实入账
- A.按照假药予以处罚
- B.按照劣药予以处罚
- C.进行临床药学监测
- D.撤销进口药品注册证
- A.只能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 B.将被责令停止经营
- C.将被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
- D.将被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 A.50种
- B.40种
- C.35种
- D.27种
- A.临床药师资格
- B.本科以上学历
- C.初级药师或初级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 D.执业药师资格
- A.皖药广审(视)第2015083202号
- B.沪药广审(文)第2015083203号
- C.皖药广审(声)第2015103204号
- D.皖药广审(文)第2015103205号
- A.抗生素制剂和中成药
- B.第二类精神药品和化学药制剂
- C.抗生素原料药和中药饮片
- D.血液制品和生化药品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 B.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 C.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 D.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 A.违法收入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B.违法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C.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D.违法收入5倍以上7倍以下的罚款
- A.麻醉药品
- B.放射性药品
- C.抗生素
- D.血液制品、疫苗制品
-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三分之二
- D.四分之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 B.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 C.说明书中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的内容
- D.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 A.药品广告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
- B.药品广告应按批准的说明书说明适应证
- C.第二类精神药品不得做广告
- D.药品广告可以患者的名义作疗效证明
- 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毒性中药材的饮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定点生产
- B.对于市场需求量大,毒性药材生产较多的地区定点要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按省区确定1~2个定点企业
- C.对于一些产地集中的毒性中药材品种,要全国集中统一定点生产,供全国使用
- D.毒性中药材的饮片定点生产企业,要符合《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等规范要求
- A.区域性批发企业可以从全国性批发企业购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 B.区域性批发企业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 C.区域性批发企业可以向本省、自治区、 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资格的医疗机构销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 D.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需要就近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有资格的医疗机构销售的,应当经本省及其他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A.以买药品赠药品的形式销售
- B.为他人以本企业名义经营药品提供场所
- C.为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经营药品提供本企业的票据
- D.在药品展示会或博览会上签订药品购销合同
- A.将A销售给药品经营企业
- B.在医院网站上对A进行广告宣传
- C.通过互联网交易方式销售A
- D.将A的价格与其他药品一起进行公示
- A.应当立即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B.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药品,对药品进行调查、评估,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 C.应当立即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保存完整的购销记录,保证销售药品的可溯源性
- D.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药品,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A.查给药途径、查重复给药、查用药失误、查药品价格
- B.查姓名、查药品、查剂量用法、查给药途径
- C.查处方、查药品性状、查给药途径、查用药失误
- D.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
- A.特殊的验收制度
- B.一般核对即可
- C.双人验收制度
- D.三人验收制度
- A.按剂型、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
- B.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
- C.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
- D.罂粟壳置专柜陈列
- A.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 B.以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共犯论处
- C.以生产、销售假药罪论处
- D.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 A.最大采集量
- B.最大持续采集量
- C.最优质量
- D.最小持续产量
- A.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3日极量
- B.应当给付川乌的炮制品
- C.应当给付生川乌
- D.取药后处方保存1年备查
- 62
-
保健品的特征不包括( )
- A.保健食品是一类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的食品
- B.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
- C.保健食品具有区别于一般食品的功能作用,能针对某一特定人群调节某种功能
- D.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但能预防疾病
- A.按销售劣药处罚
- B.按无证经营处罚
- C.按非法经营处罚
- D.按销售假药处罚
- A.药品说明书应当列出全部活性成分或者组方中的全部中药药味
- B.非处方药说明书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 C.注射剂的说明书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 D.口服缓释制剂的说明书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 A.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定点批发企业购买
- C.所在市范围内的定点生产企业购买
- D.所在市范围内的定点批发企业购买
- A.医疗机构必须保证在储存、运输、调剂过程中的饮片质量
- B.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使用中药饮片
- C.严禁医疗机构从中药材市场或其他没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违法采购中药饮片调剂使用
- D.医疗机构如加工少量自用特殊规格饮片,应将品种、数量、加工理由和特殊性等情况向所在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 6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 B.经营者可以通过商业间谍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 C.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 D.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 A.新药
- B.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 C.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 D.未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
- A.申请人可以委托代办人代办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申办事宜
- B.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药品广告审查机关
- C.非处方药仅宣传药品名称(含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称)的,无需产告审查
- D.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药品广告的审查管理机关
- A.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中药品种
- B.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及特殊制剂
- C.相当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
- D.相当于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
- A.国务院和被抽检单位所在地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被抽检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请求卫生行政部门紧急调用
- B.从其他医疗机构紧急借用
- C.从定点生产企业紧急借用
- D.请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紧急调用
- A.每年
- B.每2年
- C.每3年
- D.每5年
- A.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 B.责令停业整顿
- C.没收购进的药品
- D.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 A.药品质量公告是指由国务院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公众发布的有关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的通告
- B.药品质量公告是指由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公众发布的有关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的通告
- C.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公告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的结果
- D.药品质量公告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定义务,药品抽查检验的结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告
- A.每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 B.每2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 C.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 D.每4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 A.药品
- B.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 C.医疗器械
- D.医疗机构制剂
- A.药品上市销售的最小包装
- B.药品内包装
- C.药品中包装
- D.药品的包装和标签
- A.分类管理制度
- B.点评制度
- C.登记制度
- D.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