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知信行"模式中"知"是指在学习和获得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信念并转为相应态度
- B、"知信行"模式中"信"是指掌握和理解新的信息
- C、"知信行"模式中"信"是指对接受的新知识采用积极态度并建立健康信念
- D、"知信行"模式中"行"是指在学习和获得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信念并转为相应态度
- E、"知信行"模式中"行"是指接受卫生保健等知识的过程
- A、反映质量管理客观规律
- B、做好病人照顾的质量保证
- C、有效掌握医疗护理照顾的成本效益
- D、做好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措施
- E、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
- A、熟石灰浸泡消毒
- B、丢弃
- C、焚烧
- D、过氧乙酸喷洒
- E、深埋
- A、某新来的护士迟到早退
- B、某新来的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后未洗手
- C、某新来的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热情交谈
- D、某新来的护士在护士站放声大笑
- E、某新来的护士涂抹指甲油,佩戴饰品
- A、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 C、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平衡
- D、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病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 E、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 A、授权后领导不再承担最终的责任
- B、被授予的下属具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
- C、被授权的下属无自主权
- D、被授权的下属无需监管
- E、授权是领导者逃避工作和责任的一种方式
- A、术前1天
- B、术前30~60分钟
- C、脐带钳夹后
- D、术后即给
- E、术前1小时和术后
- A、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和其他后果的
- B、造成病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 C、造成病人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 D、造成病人死亡的
- E、造成病人重度残疾的
- A、心理卫生知识
- B、疾病预防知识
- C、就诊知识
- D、随访知识
- E、行为训练知识
- A、20%
- B、30%
- C、40%
- D、50%
- E、60%
- A、计划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 B、计划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
- C、计划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 D、计划有利于控制工作
- E、计划有利于人员的管理
- A、4:1
- B、2:1
- C、0.4:1
- D、1:45
- E、1:0.4
- 13
-
下列不属于谈话技巧的是
- A、善于激发下级的谈活愿望
- B、善于启发下级讲真情实话
- C、善于抓住重要问题
- D、运用倾听技巧
- E、直接批评下属
- A、多头领导
- B、组织难以统一指挥
- C、职能机构重叠
- D、各职能机构不能很好配合
- E、过分强调专业化
- A、严格掌握使用的适应证
- B、病毒感染应少量使用抗生素
- C、观察体内正常菌群
- D、适宜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 E、严格选药,降低抗感染药物的费用支出
- A、用清水擦拭
- B、用低效消毒剂擦拭
- C、用高效消毒剂擦拭
- D、用紫外线照射
- E、用清洁剂擦拭
- 17
-
属于协调原则的是
- A、增加利益
- B、个体优化
- C、目标导向
- D、坚持原则
- E、勤于公关
- A、小组讨论法
- B、角色扮演法
- C、头脑风暴法
- D、录像法
- E、案例分析法
- 19
-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应注意
- A、检查标准应人性化
- B、重视细节的控制
- C、质量控制应具体化
- D、控制方法应体现管理技巧
- E、强调综合系统的控制
- 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B、描述人群的健康状况
- C、发展个人技能
- D、加强社区行动
-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 A、分层法
- B、调查表法
- C、控制图
- D、因果分析图
- E、排列图法
- A、社会诊断
- B、流行病学诊断
- C、行为诊断
- D、教育诊断
- E、管理与政策诊断
- A、方案与组织目标的相关程度
- B、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之比
- C、公众的接受程度
- D、管理层的认可程度
- E、时间因素
- A、住院患者
- B、门诊患者
- C、所有患者及其家属
- D、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
- E、医院所在社区全体人群
- A、双盲法
- B、随机化分组
- C、更换测量工具
- D、更换测量人员
- E、去掉一部分研究对象
- A、心理卫生知识
- B、疾病防治知识
- C、就诊知识
- D、卫生常识
- E、行为训练知识
- A、个案护理
- B、功能制护理
- C、小组护理
- D、责任制护理
- E、综合护理
- 28
-
不符合组织设计特点的是
- A、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
- B、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
- C、是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之一
- D、统一组织内的权利应相对分散,实施"多元化管理"
- E、注意避免机构重叠
- 29
-
白色念珠菌属于
- A、细菌
- B、病毒
- C、真菌
- D、支原体
- E、立克次体
- A、消毒2小时后,深埋2米以下
- B、焚烧处理
- C、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 D、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 E、置于双层黑色不透水塑料袋内
- A、可考核性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重点原则
- D、创新原则
- E、弹性原则
- A、细菌的黏附力
- B、细菌的移位能力
- C、定植部位的营养物质
- D、定植部位的pH值
- E、定植部位的氧化-还原电势
- A、术前30~60分钟
- B、手术过程中
- C、术后即给
- D、术前1天
- E、术前3天和术后3天
- 34
-
塑胶类干燥温度为
- A、10~25℃
- B、25~45℃
- C、45~60℃
- D、60~75℃
- E、75~80℃
- A、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 B、分工协作的原则
- C、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 D、最少层次的原则
- E、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 A、拮抗作用
- B、后效作用
- C、吸附作用
- D、分解作用
- E、增强作用
- 37
-
传播的分类不包括
- A、自我传播
- B、组织传播
- C、大众传播
- D、群体传播
- E、社团传播
- 38
-
医院感染发病率计算公式为
- A、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100%
- B、同期已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100%
- C、同期新发各种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100%
- D、同期已发各种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100%
- E、同期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100%
- A、ABC时间管理法
- B、PDCA法
- C、总结法
- D、总分总法
- E、加成法
- A、文化性
- B、综合性
- C、整合性
- D、自觉性
- E、实践性
- A、提问
- B、倾听
- C、重复
- D、集中精力
- E、澄清
- A、年龄和性别
- B、基础疾病和目前状况
- C、抗生素应用情况
- D、意识状态和心理反应
- E、防御功能和病原体定植部位
- A、计划、执行、检查、反馈
- B、组织、执行、检查、处理
- C、计划、执行、反馈、处理
- D、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E、组织、执行、评价、处理
- 44
-
授权的原则不包括
- A、视能授权
- B、合理授权
- C、临时授权
- D、监督授权
- E、权责授权
- 45
-
持续质量改进的本质是
- A、强调顾客的需要,以诚信来长期维系主顾关系
- B、强调全员参与,帮助职工掌握各项技能
- C、持续地、渐进地变革
- D、强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 E、强调对员工尊重、引导、激励、授权
- A、≤10cfu/每件
- B、≤20cfu/每件
- C、≤30cfu/每件
- D、≤100cfu/每件
- E、≤200cfu/每件
- A、候诊教育
- B、随诊教育
- C、咨询教育
- D、健康教育处方
- E、疾病防治教育
- A、形成的时间已久的行为
- B、疾病和健康问题
- C、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
- D、正处在发展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
- E、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 49
-
属于有效沟通要求的是
- A、传送
- B、精致
- C、有方向
- D、准确
- E、及时修正
- A、合理结构原则
- B、优化组合原则
- C、责、权、利一致原则
- D、动态调整原则
- E、满足病人护理需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