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考前预测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粪便是

  • A.沙门菌感染发病1周内,分离率最高的标本
  • B.沙门菌感染发病第3周,分离率最高的标本
  • C.钩端螺旋体感染发病2周时,能提高检测阳性率的标本
  • D.肠热症健康带菌者检测采集的标本
  • E.肠热症发病全程都可采集的分离率高的标本是
2

血液是

  • A.沙门菌感染发病1周内,分离率最高的标本
  • B.沙门菌感染发病第3周,分离率最高的标本
  • C.钩端螺旋体感染发病2周时,能提高检测阳性率的标本
  • D.肠热症健康带菌者检测采集的标本
  • E.肠热症发病全程都可采集的分离率高的标本是
3

尿液是

  • A.沙门菌感染发病1周内,分离率最高的标本
  • B.沙门菌感染发病第3周,分离率最高的标本
  • C.钩端螺旋体感染发病2周时,能提高检测阳性率的标本
  • D.肠热症健康带菌者检测采集的标本
  • E.肠热症发病全程都可采集的分离率高的标本是
4

营养肉汤用于

  • A.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前增菌
  • B.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前增菌
  • C.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
  • D.冻肉等食品中沙门菌检验前增菌
  • E.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5

缓冲蛋白胨水用于

  • A.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前增菌
  • B.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前增菌
  • C.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
  • D.冻肉等食品中沙门菌检验前增菌
  • E.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6

钩端螺旋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37℃
  • B.20~30℃
  • C.25~30℃
  • D.30~35℃
  • E.40~45℃
7

无菌生理盐水用于

  • A.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前增菌
  • B.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前增菌
  • C.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
  • D.冻肉等食品中沙门菌检验前增菌
  • E.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8

病原性细菌和病毒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37℃
  • B.20~30℃
  • C.25~30℃
  • D.30~35℃
  • E.40~45℃
9

浅部致病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37℃
  • B.20~30℃
  • C.25~30℃
  • D.30~35℃
  • E.40~45℃
10

用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如果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低致天平不能准确称量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 A、增加流量
  • B、增加采样时间
  • C、同时增加流量和采样时间
  • D、增大滤料面积
  • E、减小滤料面积
11

我国日常用的合成洗涤剂中主要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 A、合成脂肪酸衍生物
  • B、烷基磺酸钠
  • C、烷基硫酸酯
  • D、烷基苯磺酸钠
  • E、烷基磷酸酯
12

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的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 A、V抗原
  • B、M抗原
  • C、A抗原
  • D、X抗原
  • E、S抗原
13

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的物质是

  • A、脂溶性色素
  • B、水溶性色素
  • C、抗生素
  • D、分枝菌酸
  • E、脂质
14

二氧化硫的体积浓度是5×10-6ml/m3,摩尔质量是64,计算标准状况下的质量浓度为

  • A.5.00mg/m<sup>3</sup>
  • B.75mg/m<sup>3</sup>
  • C.17.5mg/m<sup>3</sup>
  • D.14.3mg/m<sup>3</sup>
  • E.14.2mg/m<sup>3</sup>
16

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性,主要是为了确保

  •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 B、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 C、不发生食物中毒
  • D、不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E、不发生水型地方病
17

用硝酸汞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化物时,滴定终点的颜色为

  • A、淡紫色
  • B、淡黄色
  • C、深蓝色
  • D、白色
  • E、橙色
18

关于鹦鹉热衣原体描述,错误的是

  • A、为鸟类的病原体
  • B、可从鸟传给人
  • C、在宿主细胞内被碘液染成棕色
  • D、多通过呼吸道传播
  • E、宿主特异性低
19

用二硫腙法测定铅和镉时,消除彼此干扰的方法是

  • A、加入柠檬酸铵掩蔽
  • B、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
  • C、加入氰化钾掩蔽
  • D、加入盐酸羟胺保护
  • E、控制pH在8.5~11测定铅,控制pH在强碱性条件下测定镉
21

关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分离蛋白和核酸
  • B、分离的条带上边是小分子、下边是大分子
  • C、在PAGE制备中起催化聚合作用的过硫酸铵
  • D、在电泳中,丙烯酰胺浓度越大、线性分离范围越小
  • E、电泳中缓冲液的重要成分为甘氨酸
22

最具感染性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直径为

  • A、1~4μm
  • B、5~6μm
  • C、7~8μm
  • D、9~10μm
  • E、11μm以上
23

在职业卫生检测中,气相色谱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

  • A、0.999 9以上
  • B、0.999 5以上
  • C、0.999以上
  • D、0.995以上
  • E、0.99以上
24

干燥能使细菌的物质变性,此物质是

  • A、多糖
  • B、脂质
  • C、蛋白质
  • D、单糖
  • E、核酸
25

阪崎肠杆菌在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应呈

  • A、黄色
  • B、蓝色
  • C、褐色
  • D、蓝绿色
  • E、紫红色
26

玻璃纤维滤纸在采样前要经500℃烘烤处理,其目的是

  • A、清除粘合剂
  • B、清除附在上面的有机物
  • C、清除滤料表面的羟基
  • D、清除玻璃纤维碎屑
  • E、清除滤料表面的金属
27

过硫酸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中的作用是

  • A、控制分子筛孔径
  • B、催化聚合
  • C、提高电泳速度
  • D、便于电泳结束后凝胶与玻璃板的剥离
  • E、促进样本快速进入凝胶
28

典型的沙门菌属硫化氢、靛基质、尿素、氰化钾、赖氨酸脱羧酶的生化反应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E、- + - - +
29

药敏试验中,纸片琼脂扩散法简称

  • A、M-H法
  • B、E试验
  • C、纸碟法
  • D、MIC法
  • E、Kirby-Bauer法
30

主要引起神经症状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

  • A、产气荚膜梭菌
  • B、葡萄球菌
  • C、蜡样芽孢杆菌
  • D、肉毒杆菌
  • E、沙门菌
31

下面是测定化妆品pH的操作步骤,以下描述中,不对的是

  • A、称取定量样品于50ml烧杯,加入9倍重量的水,搅拌并加热至40℃使样品与水充分混合,冷却至室温,测定样品液温度
  • B、按仪器要求准备pH计,并将温度补偿器调至样品液的温度
  • C、预计样品的pH呈碱性,分别从标准磷酸缓冲液和硼酸缓冲液的试剂瓶中倒出约10ml溶液于小烧杯中反复校正pH计
  • D、边搅拌边测定样品的pH,当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 E、全部测定完毕后,按仪器要求,冲洗电极,并将甘汞电极的橡皮塞/帽套上,玻璃电极浸泡在纯水中,缓冲液倒回瓶中
33

在进行血清学试验时,大多数血清学检查法常用的温度范围是

  • A、56~65℃
  • B、45~55℃
  • C、18~37℃
  • D、40~45℃
  • E、4~15℃
34

水耗氧量测定可作为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指标之一,常使用的强氧化剂为

  • A、酸性高锰酸钾
  • B、臭氧
  • C、高氯酸盐
  • D、重铬酸钾
  • E、碱性高锰酸钾
35

用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时,空气中主要干扰物质是

  • A、二氧化碳
  • B、二氧化硫
  • C、一氧化碳
  • D、甲醛
  • E、氮氧化物
36

下列哪种测定方法是食品中镉的国标分析方法中第一法

  • A、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 B、火焰原子吸收法(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
  • C、火焰原子吸收法(二硫腙-乙酸丁酯法)
  • D、比色法
  • E、原子荧光法
37

采用颗粒型细菌抗原进行的血清反应是

  • A、环状沉淀试验
  • B、补体结合试验
  • C、中和试验
  • D、凝集试验
  • E、絮状沉淀试验
38

细菌特殊结构中具有黏附作用的是

  • A、芽胞
  • B、鞭毛
  • C、荚膜
  • D、菌毛
  • E、微荚膜
39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

  • A、核酸双链之间氢键结合力
  • B、核酸双链之间静电引力
  • C、核酸双链之间二硫键结合力
  • D、核酸双链之间范德华力
  • E、互补序列单链核苷酸相遇时退火形成双链
40

电热恒温干燥箱对物品灭菌,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为

  • A、130℃,1h
  • B、140℃,1h
  • C、150℃,2h
  • D、160℃,2h
  • E、170℃,3h
41

用滤膜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过滤完水样后,滤膜

  • A、截留细菌面向上,移放在培养基上
  • B、截留细菌面向下,移放在培养基上
  • C、截留细菌面向上,移放在平皿内
  • D、截留细菌面向下,移放在载玻片上
  • E、截留细菌面向下,移放在平皿内
42

解释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不确切的一条是

  • A.细菌生长繁殖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 B.35~37℃最适合所有细菌生长
  • C.有些细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
  • D.除了耐酸碱的细菌之外,对大多数细菌合适的是pH7.2~7.6
  • E.有些细菌生长需要一定浓度的CO<sub>2</sub>
43

病毒的科名具有一个共同的词尾,是

  • A、virus
  • B、virales
  • C、virinae
  • D、viridae
  • E、viruses
44

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是先将样品25g,加入

  • A、225ml灭菌盐水中
  • B、225mlGN增菌液
  • C、225mlSC增菌液
  • D、225ml营养肉汤中
  • E、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
45

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上部应位于何处

  • A、蒸馏烧瓶支管底部的水平面上
  • B、蒸馏瓶底2cm处
  • C、蒸馏瓶底部
  • D、蒸馏瓶支管口上方
  • E、蒸馏液中部
46

下列细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是“里急后重”的是

  •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B、大肠埃希菌
  • C、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 D、志贺菌
  • E、沙门菌
47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

  • A、0.02μm
  • B、0.01μm
  • C、0.2nm
  • D、0.1nm
  • E、0.01nm
49

感染后最易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细菌是

  •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B、空肠弯曲菌
  • C、福氏志贺菌
  • D、肠炎沙门菌
  • E、O157:H7大肠埃希菌
50

狂犬病病毒或病毒抗原可以在患者身体多个部位取样检测到,其中不包括

  • A、角膜压片
  • B、脑脊髓液
  • C、血液
  • D、唾液
  • E、咬伤处皮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