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适用性
- B.耐久性
- C.安全性
- D.经济性
- E.独立性
- A.编制依据
- B.工程概况
- C.施工部署
- D.施工准备
- E.社会评价指标
- A.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 B.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改和废止
- C.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 D.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 E.施工部署有重大改变
- A.施加预应力宜采用一端张拉工艺
- B.张拉时,根据构件情况可采用单根、多根或整体一次进行张拉
- C.采用单根张拉时,其张拉顺序宜由上向下,由边到中(对称)进行
- D.全部张拉工作完毕,应立即浇筑混凝土
- E.超过12h尚未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检查
- 20
-
施工部署的内容有( )。
- A.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 B.工程管理的组织
- C.重点和难点分析
- D.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
- E.资金投入计划
- A.工程概况牌
- B.施工进度牌
- C.消防保卫牌
- D.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牌
- E.安全生产牌
- A.砖基础的下部为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
- B.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
- C.砖基础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
- D.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
- E.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用1:3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20mm
- A.整体性要求
- B.混凝土供应
- C.钢筋疏密
- D.结构大小
- E.温度高低
- A.物料提升机的基础应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 B.高架提升机的基础应进行设计计算,低架提升机在无设计要求时,可按素土夯实后,浇筑300mm(C20混凝土)厚条形基础
- C.物料提升机的架体外侧应沿全高用立网进行防护
- D.为保证物料提升机整体稳定,采用缆风绳时,高度在20m以下可设2组(不少于8根)
- E.物料提升机组装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A.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 B.砌筑砂浆搅拌后的稠度以60~100mm为宜
- C.砌筑砂浆应按要求随机取样,留置试块送试验室做抗压强度试验
- D.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 E.墙体砌筑前应先在现场进行试排块,排.块的原则是上下错缝,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
- A.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由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计算
- B.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体积比
- C.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检测条件应与施工条件相同
- D.混凝土配合比每盘混凝土试配量不应小于20L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设计单位
- D.施工单位
- A.50~150
- B.50~100
- C.25~50
- D.25~150
- A.承担剪力
- B.承受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
- C.承受由于弯矩作用而产生的拉力
- D.承受由于弯矩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 A.20
- B.30
- C.40
- D.50
- A.0.4
- B.0.2
- C.0.6
- D.0.8
- A.低层住宅
- B.多层住宅
- C.中高层住宅
- D.高层住宅
- A.50
- B.65
- C.75
- D.85
- A.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部门
-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部门
- C.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部门
- D.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门
- A.风荷载
- B.雪荷载
- C.结构自重
- D.土压力
- A.15
- B.30
- C.45
- D.60
- A.挤浆法
- B.刮浆法
- C.满口灰法
- D.“三一”砌筑法
- A.100
- B.150
- C.200
- D.250
- A.经纬仪
- B.水准仪
- C.全站仪
- D.电子经纬仪
- A.实木复合地板
- B.平口实木地板
- C.浸溃纸层压木质地板
- D.软木地板
- A.标准
- B.安全
- C.醒目
- D.特殊
- A.固定门、窗框(与主体结构连接)
- B.安装门、窗扇
- C.安装门、窗配件
- D.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填嵌、密封
- A.1‰~2‰
- B.2‰~3‰
- C.3‰~4‰
- D.5‰~6‰
- A.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 B.碳素结构钢
- C.优质碳素结构钢
- D.高级优质钢
- A.PEX管
- B.PB管
- C.PP-R管
- D.PVC-C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