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中冰区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 B.中冰区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 C.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
- D.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A.轻冰区采用分裂导线的线路不宜大于20km
- B.轻冰区采用单导线的线路不宜大于10km
- C.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采取防串倒措施
- D.如导线制造长度较长时,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
- A.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 B.应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 C.宜避开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
- D.应考虑与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 A.当采用小于φ12圆钢时,以降低集肤效应的影响
- B.当采用扁钢时,雷电流沿4棱线溢出,电阻大
- C.接地钢材的截面形状对接地电阻的影响不大
- D.接地体圆钢采用镀锌是为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
- A.有一根地线进行挂线作业,另一根地线尚未架设或已经架设,部分导线已经架设
- B.提升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
- C.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
- D.有一根地线进行挂线作业,另一根地线尚未架设或已经架设,全部导线已经架设
- A.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
- B.接地体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 C.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25m㎡,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
- D.接地体引出线的表面可不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 A.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0°
- B.11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0°
- C.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角均不宜大于5°
- D.11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5°
- A.在断线时,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
- B.在断线时,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 C.在断联时,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
- D.在断联时,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 A.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的输送容量
- B.按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
- C.当一回线路故障或检修停运时,其他线路不应超过导线按容许发热条件的持续输送容量
- D.当一回送出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不重合时,电网应保持稳定
- A.高压限流熔断器不宜并联使用,也不宜降压使用
- B.高压熔断器的额定开断电流,应大于回路中最大预期短路电流冲击值
- C.在变压器架空线路组回路中,不宜采用高压熔断器串真空接触器作为保护和操作设备
- D.真空接触器应能承受和关合限流熔断器的切断电流
- A.电力电缆采用直埋方式,在地下煤气管道正上方1m处
- B.在电缆沟内,电力电缆与热力管道的最小平行距离为1m
- C.33kV电缆采用水平敷设时,在直线段每隔不少于100m处宜有固定措施
- D.电缆支架除支持工作电缆大于1500A的交流系统单芯电缆外,宜选用钢制
- A.水下接地
- B.引外接地
- C.深井接地
- D.将钢接地极更换为铜质接地极
- A.10000kvar
- B.8000kvar
- C.5000kvar
- D.3000kvar
- A.桥形接线
- B.角形接线
- C.单母线接线
- D.双母线接线
- A.直流供电的应急照明宜采用荧光灯
- B.单元控制室主环内的应急照明照度,按正常照明照度值的30%选取
- C.主厂房厂用配电装置室内应急照明地面的照度不应小于20lx
- D.直流应急照明的照度按正常照度值的15%选取
- A.发电厂交流不停电电源宜采用就地控制方式
- B.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不设置主控制室
- C.一个100MW的发电厂采用主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在主控制室内控制的设备有发电机变压器组、110kV线路、全厂共用的消防水泵等
- D.发电机变压器组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接人500kV配电装置时,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与发电机变压器组相关的两台500kV断路器都应在机组DCS中控制
- A.5m
- B.6m
- C.8m
- D.10m
- A.铜芯电力电缆在沟内敷设时的最小截面2.5m㎡
- B.铜芯电力电缆明敷时的最小截面2.5m㎡
- C.铜芯控制电缆在沟内敷设时的最小截面1.5m㎡
- D.铜芯照明电缆在沟内敷设时的最小截面2.5m㎡
- A.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 B.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C.放电器件
- D.电流互感器
- A.集中控制室在0.75m水平面的照度为320lx
- B.汽机房运转层的照度为150lx
- C.蓄电池室地面的照度为110lx
- D.高压厂用配电装置室地面的照度为180lx
- A.蓄电池回路为蓄电池1h放电率电流
- B.直流电动机回路为2倍的电动机额定电流
- C.电磁机构合闸回路为合闸线圈合闸电流
- D.直流事故照明回路为照明馈线计算电流
- A.避免发电机带空载线路起动或避免以全电压向空载线路合闸
- B.采用快速励磁自动调节器
- C.使发电机容量大于被投入空载线路的充电功率
- D.线路上装设并联电抗器
- A.母线的短路电流
- B.平行母线的长度
- C.不同时停电的两条母线之间的距离
- D.母线载流量
- A.障碍照明
- B.备用照明
- C.安全照明
- D.疏散照明
- A.可以不设置备用电源
- B.从主变低压侧再引一回路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 C.从主变高压侧引一回路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 D.从电厂附近引一回可靠电源作为备用电源
- A.分接头设在高压绕组或中压绕组上
- B.分接头在网络电压变化最大的绕组上
- C.分接头应设在三角形连接的绕组上
- D.无励磁分接开关应尽量减少分接头的数量
- A.两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装在两个电源侧
- B.双绕组变压器,装于高压侧
- C.单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当三侧绕组容量相同时,装于电源侧
- D.单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当三侧绕组容量不相同时,装于电源侧和容量较小的绕组侧
- A.采用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
- B.采用三个单相式电压互感器
- C.电压互感器辅助绕组额定电压应为100V
- D.电压互感器辅助绕组额定电压应为100/3V
- A.19500~20500㎡/s<sup>2</sup>
- B.21500~22500㎡/s<sup>2</sup>
- C.16900~17500㎡/s<sup>2</sup>
- D.17500~19500㎡/s<sup>2</sup>
- A.主变压器分列运行
- B.主变压器并列运行
- C.主变压器回路串联电抗器
- D.主变压器回路并联电抗器
- A.吸气式
- B.缆式线型感温
- C.点型感烟
- D.缆式线型感温和点型感烟组合
- A.0.5~10.0m/s
- B.0.5~8.0m/s
- C.0.5~15.0m/s
- D.0.5~6.0m/s
- A.不需要
- B.护线条
- C.防振锤
- D.防振锤+阻尼线
- A.增加导线分裂数量
- B.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
- C.中性点小电抗
- D.变换输电线路相序排列
- A.工频电压0.50m;操作过电压1.45m;雷电过电压1.90m
- B.工频电压0.55m;操作过电压1.45m;雷电过电压1.90m
- C.工频电压0.55m;操作过电压1.50m;雷电过电压1.90m
- D.工频电压0.55m;操作过电压1.45m;雷电过电压1.95m
- A.最大设计风速
- B.1/2最大设计风速
- C.10m/s
- D.0m/s
- A.25片
- B.30片
- C.31片
- D.32片
- A.减小入地电流引起的跨步电压
- B.改善导线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分布(类似于均压坏的作用)
- C.提高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
- D.良好的工作接地,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
- A.高海拔地区悬垂绝缘子片数需要进行海拔修正
- B.相间爬电距离的复合绝缘子串的耐污能力比一般盘形绝缘子强
- C.由于高海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问隙不变
- D.绝缘子片数选择时,一般需要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
- A.35m㎡
- B.50 m㎡
- C.80 m㎡
- D.100 m㎡
- A.盘形绝缘子机械强度断联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
- B.盘形绝缘子机械强度断联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
- C.盘形绝缘子机械强度断联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 D.盘形绝缘子机械强度断联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7
- 42
-
一座由三台主变压器变电所的所用电负荷包括:直流充电负荷40kW、冷却装置40kW/台、保护室30kW、生活水泵30kW、配电装置加热负荷20kW、照明负荷10kW,该变电所的所用变压器最小需选:( )
- A.160Kva
- B.200kVA
- C.250kVA
- D.315kVA
- A.80m㎡
- B.100 m㎡
- C.120 m㎡
- D.150 m㎡
- A.宜避开冷却塔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 B.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冬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时,配电装置架构边距自然通风冷却塔零米外壁的距离不应小于40m
- C.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时,配电装置架构边距自然通风冷却塔零米外壁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 D.配电装置架构边距机离通风冷却塔零米外壁的距离,在严寒地区不应小于25m
- A.跳闸中间继电器电流自保持线圈的电压降应不大于5.5V
- B.跳闸中间继电器电流自保持线圈的额定电流为2A
- C.电流起动电压的保持"防跳"继电器的电流起动线圈的不应大于11V
- D.具有电流和电压线圈的中间继电器,其电流和电压线圈采用正极性接线
- A.1466.7N
- B.1466.7g
- C.2933.4N
- D.2933.4g
- A.125MW
- B.200MW
- C.300MW
- D.600MW
- A.监测出主导线正极对地的电压值及绝缘电阻值
- B.监测出主导线负极对地的电压值及绝缘电阻值
- C.监测出主导线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值及绝缘电阻值
- D.当直流系统绝缘电阻低于规定值时,应能显示有关的参数和发出信号
- A.防止断路器三相不一致而导致跳闸
- B.防止断路器由于控制回路原因而多次跳合
- C.防止断路器由于控制回路原因而不能跳合
- D.防止断路器由于控制回路原因而导致误跳闸
- A.可以采用按母线配置方式
- B.可以采用按回路配置方式
- C.不宜采用按母线配置方式
- D.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应满足测量、保护、同期和自动装置的要求
- A.雷电过电压
- B.操作过电压
- C.谐振过电压
- D.工频过电压
- A.在发电厂中,两种升高电压级之间的联络变压器宜选用自耦变压器
- B.在220kV及以上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宜选用自耦变压器
- C.单机容量在125MW及以下,以两种升高电压向用户供电或电力系统连接的主变压器应选用自耦变压器
- D.200MW及以上机组不宜采用三绕组变压器
- A.控制负荷,每组应按全部负荷统计
- B.直流电动机按所接蓄电池组运行统计
- C.直流应急照明负荷,每组应按全部负荷的60%统计
- D.两组蓄电池的直流系统设有联络线时,每组蓄电池仍按各自所连接的负荷考虑,不因互联而增加负荷容量的统计
- A.516MW,258MW
- B.516NW,300MW
- C.387MW,258MW
- D.387MW,129MW
- A.242Kv
- B.220kV
- C.109kV
- D.140kV
- A.厂用电源的短路冲击电流
- B.电动机的反馈冲击电流
- C.电动机的冲击系数
- D.继电保护整定时间
- A.应按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距离(A<sub>2</sub>值)校验
- B.应按无遮拦导体至构筑物顶部之间的距离(C值)校验
- C.应按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距离(B<sub>1</sub>值)校验
- D.应按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距离(D值)校验
- A.荧光灯
- B.防爆灯
- C.块板灯
- D.防腐蚀灯
- A.20m
- B.30m
- C.40m
- D.50m
- A.10kV线路
- B.35kV线路
- C.110kV线路
- D.220kV线路
- A.限制合闸过电压
- B.限制操作过电压
- C.限制工频谐振过电压和潜供电流
- D.限制雷电过电压
- A.110/220kV
- B.220/340kV
- C.450/750kV
- D.600/1000kV
- A.固定式灯具的防爆结构采用隔爆型
- B.携带式电池灯具的防爆结构采用隔爆型
- C.镇流器的防爆结构采用隔爆型
- D.指示灯类的防爆结构采用增安型
- A.桥形接线
- B.双桥形接线
- C.单母线接线
- D.出线回路较多的大型水电厂可采用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
- A.110kV双母线
- B.需要快速切除母线故障的1 10kV单母线
- C.变电所66kV双母线
- D.需要快速切除母线故障的重要发电厂的35kV单母线
- A.375Kv
- B.255kV
- C.195kV
- D.180kV
- A.519A
- B.577A
- C.606A
- D.638a
- A.穿越汽机房、锅炉房和集中控制楼的隔墙处
- B.两台机组连接处
- C.厂区围墙处
- D.电缆桥架分支处
- A.持续工作电流较大的场合
- B.对铝有严重腐蚀的场合
- C.额定电流小而短路电动力大的场合
- D.大型发电机出线端部
- A.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布置在没有爆炸性危险的环境
- B.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布置在爆炸性危险小的环境
- C.在满足生产工艺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
- D.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携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