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非符合性成本
- B.鉴定成本率
- C.质量成本与销售额的比例
- D.符合性与非符合性成本的比例
- A.100万
- B.130万
- C.120万
- D.110万
- A.72万
- B.40万
- C.92万
- D.55万
- A.40万
- B.50万
- C.62万
- D.52万
- A.过程的输出不易验证
- B.过程的输出不能验证
- C.过程的输出不能经济地验证
- D.仅在产品使用之后问题才能显现
- E.过程的输出可以验证
- A.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B.组织结构图
- C.质量方针、目标
- D.程序文件或对其引用
- E.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 A.就质量管理体系事宜与外部联系
- B.代表最高管理者解决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的一切问题
-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 D.确保提高组织员工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B.领导作用
- C.全员参与
- D.方针目标管理
- E.供方选择与评价
- A.采用抽样检验
- B.免检
- C.减少乙供应商的供货数量
- D.扩大甲供应商的供货数量
- A.该部件的重要程度
- B.市场供应状况
- C.该部件的价格
- D.供应商的可靠程度
- A.员工人数
- B.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 C.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
- D.主要原材料来源
- A.产品抽样检验的原则和抽样方案规定
- B.有关产品用材料规格及主要性能、标准
- C.检验或试验指导书
- D.产品有关的技术资料、产品图样、图片等
- E.检验人员作业班次
- A.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 B.要求必须明示
- C.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
- D.要求不能代表期望
- A.认证暂停
- B.认证撤销
- C.认证注销
- D.复评
- E.复审
- A.关注顾客
- B.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 C.绩效定量管理
- D.精简采购部门
- A.产品重要程度
- B.市场供应状况
- C.附近供应商的数量
- D.供应商的可靠程度
- A.培训
- B.测量
- C.设计研究开发
- D.观察
- E.试验
- F.比较
-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B.质量手册
- C.标准要求的形成的文件程序
- D.有关记录
- E.组织机构图
- A.内部审核程序
- B.管理评审程序
- C.采购控制程序
- D.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A.质量委员会
- B.质量改进团队
- C.质量管理部门
- D.质量检验部门
- E.生产车间
- A.设立假说
- B.计算质量问题的损失金额
- C.验证假说
- D.选定任务负责人
- E.对改进活动的成果进行预测
- A.有权处置不合格品责任者并给以相应处罚
- B.有权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 C.对产品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责令责任部门纠正和提出纠正措施
- D.有权制止忽视质量的弄虚作假行为
- A.校准
- B.检定
- C.型式批准
- D.检验
- A.对质量检验工作重要性分级
- B.对材料的供货商信誉分级
- C.可根据分级选择更适宜的抽样方案
- D.对检验工作的环境条件分级
- E.同一生产组织内,可用同一基数综合比较产品质量
- A.生产
- B.顾客
- C.质量
- D.检验
- A.严格控制
- B.仍禁止
- C.要求
- D.鼓励
- A.找出质量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 B.发现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少数
- C.制订科研项目的实施计划
- D.从不同角度发现质量问题的特征
- A.行为科学
- B.泰罗制
- C.系统理论
- D.A+C
- A.1994
- B.1987
- C.2000
- D.1988
- A.工艺流程
- B.生产流程图
- C.检验流程图
- D.质量保证流程图
- A.协调关系
- B.减少浪费
- C.增加价值
- D.提高市场占有率
- A.信源-信道-信宿
- B.信源-信道-反馈
- C.信源-信道-新信源
- D.信源-信道-信源
- A.鉴定成本
- B.预防成本
- C.内部故障成本
- D.外部故障成本
- A.不要高于现有水平
- B.不要考虑现有水平
- C.一定要与现有目标水平保持一致
- D.应高于现有水平
- A.A级
- B.B级
- C.C级
- D.D级
- A.一年
- B.二年
- C.三年
- D.四年
- A.通过测量和试验判断结果的符合性
- B.记录检查、测量、试验的结果,经分析后进行判断和评价
- C.通过检查、测量进行符合性判断和评价
- D.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进行符合性评价
- A.高层管理人员
- B.全体管理技术人员
- C.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
- D.组织范围所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