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部分上午试卷模拟试题(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投资项目寿命为10年,建设期为三年,当基准折现率取10%时,净现值等于零。则该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等于()。

(

  • A) 10年    (
  • B) 7年    (
  • C) 3年    (
  • D) 13年
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价值工程的目的旨在提高功能对成本的比值    (
  • B) 价值工程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    (
  • C) 价值工程通常是由管理部门独自开展的活动    (
  • D) 价值工程的性质属于一种“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4

某建设项目投资额1500万元,净现值为1506万元,基准收益率为12%,则该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

  • A) <12%,可行&n
  • bsp;    (B) ≥12%,可行    (
  • C) >12%,可行    (
  • D) =12%,不可行
6

如果一个建设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低,承受风险的能力就()。

(

  • A) 小    (
  • B) 大    (
  • C) 低    (
  • D) 等于零
7

同一时间点上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代数和,称为()。

(

  • A) 净现金流量    (
  • B) 现金流量    (
  • C) 净现值    (
  • D) 现金收支
8

以下各项中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税金是()。

(

  • A) 营业税    (
  • B) 消费税    (
  • C) 增值税    (
  • D)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9

价值工程的核心工作是()。

(

  • A)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功能    (
  • B) 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
  • C) 提高产品价值    (
  • D) 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11

设某晶体管三个极的电位分别为UE=-13V,UB=-12.3V,UC=6.5V,则该管是 ()。

(

  • A) PNP型锗管    (
  • B) NPN型锗管    (
  • C) PNP型硅管    (
  • D) NPN型硅管
14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三相鼠笼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是为了()。

(

  • A) 防止烧坏电机    (
  • B) 防止烧断熔断丝    (
  • C) 防止烧毁负载    (
  • D) 减小启动电流所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
15

在R,C串联电路中,激励信号产生的电容电压响应(零状态响应)uc (t)中()。

(

  • A) 仅有稳态分量    (
  • B) 仅有暂态分量    (
  • C) 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    (
  • D) 既无稳态分量,又无暂态分量
21

当理想电流源短路时,该电流源内部特征为()。

(

  • A) 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
  • B) 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
  • C) 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
  • D) 不能确定
23

有程序段

RE

  • AD *,X,Y    Z=10
  • IF(X.GT.0)THEN    Z=X+Y
  • ELSE IF(X.LT.0)THEN    Z=X-Y
  • ELSE    Z=X*Y
  • ENDIF    输入数据0,100,程序执行后,Z值为()。    (A) 100.0    (
  • B) -100.0    (
  • C) 0.0    (
  • D) 10.0
25

以下程序段

PROGR

  • AM MAIN
  • EXTERNAL FX    Y=TX(FX,3,2)    P
  • BINT*,Y
  • END
  • FUN
  • CTION TX(FUN,A,B)
  • FX=(FUN(A)-FUN(B))/2.0
  • EN
  • D
  • FUNCTION FX(X)
26

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J=4

K=5

DO 1 M=1,J

1 K=K+M

PRINT*,K

END

(

  • A) 13    (
  • B) 14    (
  • C) 15    (
  • D) 16
27

程序

 progr

  • am traparea    &n
  • bsp;data a,b/10,5/    y(x)=2*x+1    s=(y(b)+y(a))*abs(b-a)/2    write(*,*)'s=',s
  • end    程序执行后,最接近s的值为()。    (A) 80.1    (B) -80.0    (
  • C) 90.5    (
  • D) 70.1
28

ROM中数据在断电后()丢失。

(

  • A) 部分    (
  • B) 全部    (
  • C) 保存在硬盘上,不会    (
  • D) 保存在主板上,不会
29

广域网大多数采用的拓扑结构是()。

(

  • A) 总线形    (
  • B) 环形    (
  • C) 网状形    (
  • D) 星形
30

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属于这五个基本组成。()。

(

  • A) 运算器    (
  • B) 控制器    (
  • C) 总线    (
  • D)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31

二进制的101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

  • A) 13    (
  • B) 14    (
  • C) 12    (
  • D) 11
32

以下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 A) 32    (
  • B) 36H    (
  • C) 22H    (
  • D) 10101100B
34

若物体受力F与长度l、速度v、流体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有关,则本物理过程中物理量个数n、基本量个数m和无量纲π的个数分别应为()。

(

  • A) n=5,m=3,π=2    (
  • B) n=4,m=3,π=1    (
  • C) n=3,m=5,π=2    (
  • D) n=3,m=5,π=1
35

并联长管的流动特征是()。

(

  • A) 各分管流量相等    (
  • B) 各分管测压管水头差不等于各分管的总能头差    (
  • C) 总流量等于各分管流量之和,但各分管的水头损失不等    (
  • D) 总流量等于各分管流量之和,但各分管的水头损失相等
36

在渠道糙率、底坡和过水断面积不变条件下,水力最佳断面不正确的概念为()。

(

  • A) 通过流量最大    (
  • B) 过水断面湿周最小    (
  • C) 过水断面水力半径最小    (
  • D) 过水断面水力半径最大
37

圆管流速很慢,其速度分布为绕圆管中心旋转抛物线,u=um [1-(r/r0)2],则断面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的()倍。

(

  • A) 0.6    (
  • B) 0.5    (
  • C) 0.8    (
  • D) 0.7
38

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

(

  • A) 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    (
  • B) 与流速的一次方成反比    (
  • C) 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
  • D) 与流速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40

所谓流线是指()。

(

  • A) 流域的边界线    (
  • B) 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瞬时所经过的空间曲线    (
  • C) 不同流体质点在不同瞬时所经过的空间曲线    (
  • D) 不同流体质点在同一瞬时的速度方向所连成的空间曲线
41

设水自由液面压强为1个工程大气压P

  • a</SU
  • B>,则水自由液面以下3m处的绝对压强为()。&nbsp;&nbsp;&nbsp;&nbsp;(A) 1.0P<SUB>a&nbsp;&nbsp;&nbsp;&nbsp;</SUB>(B) 1.3P<SUB>a</SUB>&nbsp;&nbsp;&nbsp;&nbsp;(
  • C) 1.5P<SUB>a</SUB>&nbsp;&nbsp;&nbsp;&nbsp;(
  • D) 2.0P<SUB>a</SUB>
42

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雷诺数和绝对粗糙度确定&nbsp;&nbsp;&nbsp;&nbsp;(
  • B) 由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确定&nbsp;&nbsp;&nbsp;&nbsp;(
  • C) 由相对粗糙度确定&nbsp;&nbsp;&nbsp;&nbsp;(
  • D) 由雷诺数确定
43

实际流体在过流断面上近壁处的流体黏性力为()。

(

  • A) 0&nbsp;&nbsp;&nbsp;&nbsp;(
  • B) 最小&nbsp;&nbsp;&nbsp;&nbsp;(
  • C) 最大&nbsp;&nbsp;&nbsp;&nbsp;(
  • D) 同管轴线处值
45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提出强度理论,是因为()。

  • A. 在不同方向的截面上应力不同,因而,需要建立一个理论来分析应力这种变化
  • B. 难以完全用实验方法来确定材料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因而提出理论,以便利用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实验结果,来建立复杂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 C. 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的强度,需要一种理论,以便确定新材料的强度指标
  • D. 为了比较构件内点与点之间应力状态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