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基础考试-下午)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桩基础设计中,布桩时应充分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为减少群桩效应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合理控制桩数
  • B.增加桩的长度
  • C.增加桩的直径
  • D.合理控制桩距
2

地基勘察报告由文字和图表构成,三图一表包括(  )。

  • A.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资料总表
  • B.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地质资料总表
  • C.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 D.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3

整体剪切破坏通常在(  )地基中发生。

  • A.埋深浅、压缩性低的土层
  • B.埋深浅、压缩性高的土层
  • C.埋深大、压缩性低的土层
  • D.埋深大、压缩性高的土层
5

两个性质相同的土样,现场载荷试验得到变形模量E0。和室内压缩试验得到压缩模量Es之间存在相对关系是(  )。

  • A.E<SUB>0</SUB>=E<SUB>s</SUB>
  • B.E<SUB>0</SUB>>E<SUB>s</SUB>
  • C.E<SUB>0</SUB>≥E<SUB>s</SUB>
  • D.E<SUB>0</SUB><E<SUB>s</SUB>
6

土的含水量ω是指(  )。

  • A.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之比
  • B.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 C.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的体积之比
  • D.土中水的体积与气体体积之比
7

在进行量测仪表的选择时,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为了数据准确必须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准确度的仪表
  • B.测钢筋应变,应当用电测式仪表
  • C.要测量构件进入塑性阶段的数据,只能用自动量测、自动巡检、自动记录的仪表
  • D.尽可能选择型号规格一样的仪表
9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加载制度中,不对的是(  )。

  • A.位移控制加载
  • B.力控制加载
  • C.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
  • D.力-加载速度混合控制加载
10

在双向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  )属于在X、Y方向交替反复加载。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9/ec7ea991c044c657a6d871542e27b4.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6e/02f8ca878ab3fc184e0037559e466b.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a/da8ef612dc7f9a43c3101860c658af.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61/30dd7dc8a9a864dc4ed1b41de3f6f2.jpg">
11

用脉动法可以量测结构的动力特性。对于脉动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脉动法的振源来自风、城市的车辆、施工设备及远处的地震和附近地壳的内部破裂,因此引起结构的振动振幅极小
  • B.由于以上原因其振源的大小是不规则的,随机的
  • C.从试验方法讲属于环境激振
  • D.这种试验方法只能测出结构的基频,得不到高阶振型及频率等参数
12

结构试验中,试验荷载的图示应当与设计计算的荷载图示一致。当加荷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试验荷载在试件上产生的(  )。

  • A.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近,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近似
  • B.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近,控制截面内力值相等
  • C.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等,控制截面内力值相近
  • D.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近,各个截面的内力值相等
13

图示的自振频率为(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3/74abde05def939ad882c3f808335e4.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2/1c7a46aa8a15d6a8dd72a573004b87.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c7/b7447362f216de7b9f2365d7e2e37a.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1/0a000c76a97b512292510bed209e2f.jpg">
14

求图中所示桁架杆①、杆②的内力为(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58/2514b20dcf5eee91b67c373e169dab.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cd/60d3ada68388b2fcd8a87da1889f64.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a/1cb0d74f58ded7c65368d218abb04e.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55/db150a27c556f0630601687d095c53.jpg">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转动刚度既取决于杆件的线刚度,又取决于另一端的支承情况
  • B.位移法可用于超静定和静定结构
  • C.结点上有力偶作用时,可引起固端弯矩
  • D.求分配系数时可用各杆的绝对线刚度,也可用相对刚度
17

如图所示结构,用位移法分析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为(  )。

  • A.四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 B.四个角位移,两个线位移
  • C.六个角位移,两个线位移
  • D.六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18

图示结构,EI=常数,MCA=(  )。

  • A.PL/2(左侧受拉)
  • B.PL/4(左侧受拉)
  • C.PL/2(右侧受拉)
  • D.PL/4(右侧受拉)
19

图示桁架12杆温度升高了10℃,其他杆温度没有变化,温度膨胀系数为α,则节点1和节点2的竖向位移为(  )。

  • A.0 0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4f/a8ea4f5a11b24bc36bc26f6335c3d3.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e/37f3fbde3d143f9c42fe27725b2017.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2e/bfc8a12ff67ae59a70fe6017b7af4d.jpg">
20

如图所示刚架,C截面的转角位移(顺时针为正)为(  )。

  • A.Mι/(3EI)
  • B.Mι/(6EI)
  • C.Mι/(2EI)
  • D.-Mι/(6EI)
21

下图所示结构,CD杆轴力为(  )。

  • A.压力
  • B.拉力
  • C.等于零
  • D.2qι(压力)
23

如图所示粱铰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为(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7/b69a0dfd1872fd7b9c27a887a6fbae.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d/bcc8934851b91ff88379ad44bdc645.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d/241ce22fd0684a3673491ad15fe038.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de/b207bb294c6822593496b7833abe3c.jpg">
25

下图所示结构的内力图是(  )。

  • A.F<SUB>N</SUB>图、F<SUB>Q</SUB>图均为零
  • B.F<SUB>N</SUB>图为零、F<SUB>Q</SUB>图不为零
  • C.F<SUB>N</SUB>图不为零、F<SUB>Q</SUB>图为零
  • D.F<SUB>N</SUB>图、F<SUB>Q</SUB>图均不为零
26

下图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

  • A.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 B.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 C.瞬变体系
  • D.常变体系
28

摩擦型高强螺栓联接受剪破坏时,作用的剪力超过了(  )。

  • A.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 B.连接板件的孔壁承压承载力
  • C.连接板件间的摩擦阻力
  • D.连接板件净截面承载力
29

多跨连续粱(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

  •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
  • B.该跨及相邻跨
  • C.所有跨
  • 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31

如图所示四种钢筋截面适筋梁,承受相同的弯矩,它们之间b、h、bf'和bf也相等,各个截面所需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条件(  )。

  • A.A<SUB>s1</SUB><A<SUB>s2</SUB><A<SUB>s3</SUB><A<SUB>s4</SUB>
  • B.A<SUB>s1</SUB>=A<SUB>s2</SUB>>A<SUB>s3</SUB>=A<SUB>s4</SUB>
  • C.A<SUB>s1</SUB>=A<SUB>s2</SUB><A<SUB>s3</SUB><A<SUB>s4</SUB>
  • D.A<SUB>s1</SUB><A<SUB>s2</SUB>=A<SUB>s3</SUB><A<SUB>s4</SUB>
32

在水平荷载下,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在(  )。

  • A.偏向刚度小的一端
  • B.偏向刚度大的一端
  • C.居于中点
  • D.不一定
33

有一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根据计算应配置4Φ22纵向钢筋,由于施工错误只配置4Φ20纵向钢筋,该梁发生破坏,则(  )。

  • A.一定是少筋破坏
  • B.一定是适筋破坏
  • C.适筋梁、少筋梁破坏均有
  • D.破坏形式与配筋多少无关
34

在进行内力计算时,以下几种情况不正确的是(  )。

  • A.单层、单跨房屋,按弹性方案计算时,屋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产生拉伸或压缩变形
  • B.单层、单跨弹性与刚弹性计算方案,差别在于后者在排架的柱顶上加一个弹性支座
  • C.上柔下刚的多层房屋,在上下层交接处,除考虑垂直荷载向下传递外,还应考虑固端弯矩的影响
  • D.上刚下柔多层房屋,把上面各楼层叠合成刚度为无限大的横梁,按单层排架进行内力和计算
36

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时,假定反弯点的位置(  )。

  • A.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2/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 B.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 C.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4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 D.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5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38

柱下单独钢筋混凝土阶形基础的高度是(  )。

  • A.根据构造要求确定的
  • B.根据抗冲切验算确定的
  • C.根据地基承载力验算确定的
  • D.在满足构造要求前提下,并通过抗冲切验算确定的
39

受弯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采用等效应力图形,其确定的原则(  )。

  • A.矩形压应力图形面积与曲线形面积相等
  • B.保证压应力合力的大小与作用点位置不变
  • C.由平截面假定确定X=0.8X<SUB>c</SUB>
  • D.试验结果
40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时才可进行。

  • A.设计强度的30%
  • B.设计强度的20%
  • C.2.0N/mm<SUP>2</SUP>
  • D.1.2N/mm<SUP>2</SUP>
41

后张法采用钢管抽芯法留设孔道,钢管抽出的时间是(  )。

  • A.混凝土初凝前
  • B.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
  • C.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 D.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
42

下列关于钢筋代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类钢筋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
  • B.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5,j进行
  • C.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
  • D.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可以用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设计中的钢筋
44

对履带式起重机各技术参数间的关系,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当起重杆长度一定时,随着起重杆仰角的增大,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增加,而回转的半径减小
  • B.当起重杆仰角不变时,起重杆越长,起重半径越大,而起重量越小
  • C.当起重杆长度增加时,可增大起重半径和起重量
  • D.当起重半径增大时,起重高度随之减小
51

已知A、B点坐标为XA=118.13 m,YA=922.12m,XB=151.45 m,YB=976.36m;坐标方位角αBA应为(  )。

  • A.238°26′14″
  • B.-238°26′14″
  • C.56°26′14″
  • D.-56°26′14″
52

测得某四边形和为360°00′36″,则内角和的真误差和每个角的改正数分别为(  )。

  • A.-36″、+9″
  • B.+36″、+9″
  • C.+36″、-9″
  • D.-36″、-9″
53

使用水准仪的操作不包括(  )。

  • A.对中
  • B.精平
  • C.瞄准
  • D.读数
55

影响混凝土强度是否正常增长的因素是(  )。

  • A.W/C
  • B.f<SUB>ce</SUB>
  • C.温度和湿度
  • D.砂率
56

常用作石油沥青的改性材料有(  )。

  • A.橡胶、树脂、矿质材料
  • B.橡胶和石灰
  • C.橡胶和黏土
  • D.石膏和树脂
57

划分石油沥青牌号的主要依据是(  )。

  • A.针入度
  • B.延度
  • C.软化点
  • D.蒸发损失
58

用煮沸法测得普通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分析其原因是(  )。

  • A.CaO过量
  • B.MgO过量
  • C.石膏掺量过多
  • D.CaO太少
59

建筑石膏凝结硬化后,它的(  )。

  • A.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导热性小、吸声性差
  • B.表观密度小、强度低,导热性小、吸声性强
  • C.表观密度小、强度高,导热性大、吸声性强
  • D.表观密度大、强度低,导热性小、吸声性差
60

选用绝热材料,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  )。

  • A.λ=1 W/m·K
  • B.λ<0.23W/m·K
  • C.λ>0.23 W/m·K
  • D.λ=0.5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