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基础考试-下午)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地基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是(  )。

  • A.逐渐增大,曲线变化
  • B.逐渐减小,曲线变化
  • C.逐渐减小,直线变化
  • D.均匀分布
6

用非破损法和微破损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下列哪一个要求是不合理的?(  )

  • A.用回弹法,每个构件10个测区,每个测区16个回弹点、1个碳化深度点
  • B.用回弹法,环境温度不得低于-4℃、高于+40℃
  • C.用钻芯法,对受弯构件,芯柱从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中和轴部位取样
  • D.用钻芯法,芯柱直径取10cm,芯样数量对一般构件不少于3个
7

影响黏性土性质的土中水主要是(  )。

  • A.强结合水
  • B.弱结合水
  • C.重力水
  • D.毛细水
8

框架结构地基变形的主要特征是(  )。

  • A.沉降量
  • B.沉降差
  • C.倾斜
  • D.局部倾斜
9

在观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时,将测量仪交替布置在梁的受拉区段,如出现下列何种情形,则证明开始开裂。(  )。

  • A.某一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增大,相邻测点仪器读数也随之增大
  • B.某一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增大,相邻测点仪器读数可能变小
  • C.某一测点仪器读数不变,相邻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增大
  • D.某一测点仪器读数不变,相邻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减小
10

用砖、石砌筑的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延性系数用μ=μuy表示。下述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是实际采用的?(  )

  • A.μ<SUB>y</SUB>取开裂荷载时的变形,μ<SUB>u</SUB>取极限荷载时的变形
  • B.μ<SUB>y</SUB>取屈服荷载时的变形,μ<SUB>u</SUB>取极限荷载时的变形
  • C.μ<SUB>y</SUB>取屈服荷载时的变形,μ<SUB>u</SUB>取下降段0.85极限荷载时的变形
  • D.μ<SUB>y</SUB>取开裂荷载时的变形,μ<SUB>u</SUB>取下降段0.85极限荷载时的变形
11

选择仪表量测各种参数时,下列仪表哪一种不满足量测要求?(  )

  • A.量程为10mm的百分表,最小分度值为0.01mm
  • B.位移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示值误差应为±1.0%F.S.
  • C.静态应变仪的精度不应低于B级,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10×10<SUP>-5</SUP>
  • D.用刻度放大镜量测裂缝宽度时,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0.05mm
12

简支的钢筋混凝土梁,主筋用Ⅱ级钢,正截面试验时,下列破坏标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 A.受拉主筋屈服,受拉应变达0.01
  • B.受拉主筋外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1.5mm
  • C.挠度达到跨度的1/25
  • D.主筋端部有相对于混凝土滑移达0.2mm
14

试求下图所示C端的竖向位移△cv(  )(已知EI=1.5×105kN·m2)。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0/cd29fac5584b1594b16e1261b94375.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2/6b330a68d9097c8a4238bc944b3256.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41/5ccd7c172985dc2b0a11c96c2a05e6.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18/9343bc297faafe88e8956e78a7ad55.jpg">
15

下图所示三个单跨梁的自振频率分别为ωa、ωb、ωc,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 A.ωa>ωb>ωc
  • B.ωa>ωc>ωb
  • C.ωc>ωa>ωb
  • D.ωb>ωa>ωc。
16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

  • A.与B端支撑条件及杆件刚度都有关
  • B.只与B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 C.与A、B两端的支撑条件都有关
  • D.只与A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21

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静定结构内部将(  )。

  • A.有内力、有位移
  • B.无内力、有位移
  • C.有内力、无位移
  • D.无内力、无位移
23

图中CD杆所受力状况是(  )。

  • A.受M、N、Q
  • B.受M、N
  • C.仅受N
  • D.仅受M、Q
24

图的半结构正确的为(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06/83d957e84a49703f1690cce8c88d65.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1c/cdbc34e55648c1c88fa5fbe7e32eb7.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89/bf5114b01ee00194c9553c6787f65a.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d/6539187ce1af7cb602df55f97f411d.jpg">
25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1b/7f145961a64ed774f462cfafe756ec.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7/b89b1482f5c54050740a3627b28039.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98/39ad09cbbdd9f8b2fb3a041043f235.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21/ebd24f921319bb92392bc6caeb1ed4.jpg">
26

如图所示桁架中,上弦杆拉力最大者为(  )。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4/57217c8b3a3b2caa5842c180dcdb0a.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7/fbc5bc37c6fb5cbf8929ab7c5c3c71.jpg">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b/f9d3249c37cb34a22cb206b995d7a6.jp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0f/8b09f930cd25fefb38f92ea66459d4.jpg">
27

下面关于沉降缝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 A.沉降缝应设在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地方
  • B.沉降缝应设在高度相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 C.沉降缝的宽度是为了保证沉降缝两侧房屋内倾时不互相挤压、碰撞
  • D.沉降缝只将墙体及楼盖分开,不必将基础断开
28

两端铰接Q235钢的轴心压杆,在不改变钢号、构件截面类别及翼缘和腹板截面面积的情况下,采用下列哪项措施可提高杆件的承载力?(  )

  • A.改变杆件两端连接构造,在弱轴方向增设侧向支承点或减小翼缘厚度加大宽度
  • B.调整杆件弱轴方向计算长度或减小宽度加大厚度
  • C.改变杆件两端连接构造,在弱轴方向增设侧向支承点或减小翼缘宽度加大厚度
  • D.调整杆件弱轴方向计算长度或加大宽度减小厚度
29

配有螺旋式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受压承载力计算中不考虑稳定系数中的原因是 (  )。

  • A.螺旋箍约束了核心混凝土,使钢筋混凝土柱强度提高
  • B.螺旋箍有效防止钢筋混凝土柱失稳破坏
  • C.规范规定此类柱只适用t<SUB>0</SUB>/a>12
  • D.此类柱比普通箍筋柱有更高的抗震能力
30

在单筋适筋梁中,受拉钢筋配置得越多,则(  )。

  • A.梁的延性越大
  • B.梁的延性越小
  • C.梁的延性不变
  • D.界限破坏或平衡破坏
31

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确定后,受弯承载力与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筋率ρ之间的关系是 (  )。

  • A.ρ越大,正截面受承载力也越大
  • B.ρ越大,正截面受承载力也越小
  • C.当ρ<ρ<SUB>max</SUB>时,ρ越大,则正截面受承载力也越小
  • D.当ρ<SUB>min</SUB>≤ρ≤ρ<SUB>max</SUB>时,ρ越大,正截面受承载力也越大
33

一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塑性应力重分布现象与纵筋配筋率ρ′,的关系是(  )。

  • A.ρ′越大,塑性应力重分布越不明显
  • B.ρ′越大,塑性应力重分布越明显
  • C.ρ′与塑性应力重分布越不明显
  • D.开始时,ρ′越大,塑性应力重分布越不明显,但ρ′超过一定值后,塑性应力重分布反而变明显
34

两个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均相同,只是纵筋配筋率ρ不同,则即将开裂时(  )。

  • A.配筋率ρ大的钢筋应力σ<SUB>s</SUB>,也大
  • B.配筋率ρ大的钢筋应力σ<SUB>s</SUB>也小
  • C.直径大的钢筋应力σ<SUB>s</SUB>也小
  • D.两个构件的钢筋应力σ<SUB>s</SUB>相同
35

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强度设计值是按(  )确定的。

  • A.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分项系数
  • B.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分项系数
  • C.0.85×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分项系数
  • D.材料强度标准值/(0.85×材料分项系数)
3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进行荷载效应的(  )。

  • A.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
  • B.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
  • C.偶然组合和标准组合
  • D.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37

在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

  • A.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 B.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 C.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压应力超过一定值后,抗剪强度反而减小
  • D.与压力无关
38

在保持不变的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  )。

  • A.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
  • B.混凝土及钢筋的压应力均不变
  • C.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减小,钢筋压应力增大
  • D.徐变使混凝土压应力增大,钢筋压应力减小
40

浇筑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子时,应(  )。

  • A.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 B.由外向内对称浇筑
  • C.由内向外对称浇筑
  • D.任意顺序浇筑
41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主要与(  )因素有关。

  • A.梁柱的线刚度比
  • B.结构的总层数及该柱所在的楼层位置
  • C.上层柱与下层柱的刚度比和配筋率
  • D.上层柱与下层柱的承载能力之比及轴压比
43

一般人工夯填土,分层填土厚度为(  )mm。

  • A.小于200
  • B.250~300
  • C.200~250
  • D.大于250
46

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将部分工程分包,其分包工程质量(  )。

  • A.由分包单位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
  • B.由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
  • C.由分包单位通过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
  • D.由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47

山脊的等高线为一组(  )。

  • A.凸向地处的曲线
  • B.垂直于山脊的平行线
  • C.凸向高处的曲线
  • D.间距相等的平行线
48

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项目(  )。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 B.登记表
  • C.环境影响一般评价表
  • D.环境影响报告表
  • B.
  • C.
  • D.
50

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不包括(  )。

  • A.圆水准管轴L<SUB>0</SUB>L<SUB>0</SUB>//竖轴VV
  • B.十字丝横丝⊥竖轴VV
  • C.水准管轴L<SUB>0</SUB>L<SUB>0</SUB>//视准轴CC
  • D.视准轴CC⊥横轴HH
51

DS3型水准仪的四条轴线包括竖轴、长水准管轴及(  )。

  • A.视准轴和横轴
  • B.横轴与纵轴
  • C.视准轴与圆水准管轴
  • D.纵轴与圆水准管轴
52

海拔是指地面到哪个面?(  )

  • A.海平面
  • B.大地水准面
  • C.水平面
  • D.球面
53

常用于制作焊接网、骨架、箍筋等的钢材是(  )。

  • A.冷轧带肋钢筋
  • B.冷拉Ⅰ级钢筋
  • C.热处理钢筋
  • D.冷拔低碳钢丝
54

建筑用沥青与道路用沥青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针入度不同
  • B.黏度不同
  • C.延度不同
  • D.软化点不同
55

硅酸盐水泥中含量最多的和强度最高的分别是(  )。

  • A.C<SUB>2</SUB>S,C<SUB>3</SUB>S
  • B.C<SUB>3</SUB>A,C<SUB>3</SUB>S
  • C.C<SUB>3</SUB>S,C<SUB>3</SUB>S
  • D.C<SUB>3</SUB>S,C<SUB>2</SUB>S
56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应选用(  )。

  • A.硅酸盐水泥
  • B.增加水泥用量
  • C.普通水泥
  • D.矿渣水泥并C↓
57

石灰通常不单独使用,一般均掺有砂子,其理由是(  )。

  • A.提高强度
  • B.减小膨胀
  • C.节约石灰
  • D.避免收缩裂
58

材料吸湿后,其导热系数λ(  )。

  • A.先增大,后又恢复
  • B.减小
  • C.不变
  • D.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