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2) (
- B)(1)(3) (
- C)(1)(2)(4) (
- D)(1)(2)(3)(4)
- A)△<SU
- B>1</SUB>>△<SUB>2 </SUB>(B)△<SUB>1</SUB>≥△<SUB>2 </SUB>(
- C)△<SUB>1</SUB><△<SUB>2</SUB> (
- D)△<SUB>1</SUB>≤△<SUB>2</SUB>
- A)(1)(2)(3) (
- B)(2)(4) (
- C)(1)(2) (
- D)(3)
- A)正常固结土 (
- B)超固结土 (
- C)欠固结土 (
- D)非正常土
- A)土的压缩性较大 (
- B)土的压缩性较小 (
- C)土的密实度较大 (
- D)土的孔隙比较小
- A)墙后填土干燥 (
- B)墙背光滑 (
- C)墙背粗糙 (
- D)墙背倾斜
- A)用回弹法,每个构件10个测区,每个测区16个回弹点,一个碳化测点 (
- B)用回弹法,环境温度不得低于-4℃、高于40℃ (
- C)用钻芯法,对均布荷载受弯构件,芯柱从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中和轴部位取样 (
- D)用钻芯法,芯柱直径取10cm,芯样数量对于一般构件不少于3个
- A)既能反映混凝土的弹塑性,又能反映混凝土的内外层状态 (
- B)测量精度稍逊于超声或回弹法 (
- C)先进行超声测试,再进行回弹测试 (
- D)应对回弹值进行碳化修正
- A)设计试件的形状和尺寸 (
- B)确定试件的数量 (
- C)确定试件的构造措施 (
- D)试件的制作与安装
- A)可增大板件的厚度 (
- B)可增加焊脚高度 (
- C)可改用斜缝 (
- D)可改成搭接焊缝
- A)自由振动法&n
- bsp; (B)共振法 (
- C)脉动法 (
- D)初始位移法
- A)由于孔边应力集中,应力放大1.5倍。 (
- B)考虑截面削弱后的应力不超过抗拉强度。 (
- C)净截面的平均应力不应超过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
- D)毛截面的平均应力不应超过最大的拉应力值。
- A)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 (
- B)屈服点,比例极限,抗拉强度 (
- C)屈服点,伸长率,冷弯性能 (
- D)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冷弯性能
- A)217mm (
- B)186mm (
- C)372mm (
- D)233mm
- A)Ⅰ、Ⅱ、Ⅲ、Ⅳ、Ⅴ、 (
- B)Ⅱ、Ⅲ、Ⅳ、Ⅴ、Ⅵ (
- C)Ⅰ、Ⅱ、Ⅲ、Ⅳ、Ⅴ、Ⅵ、Ⅶ (
- D)Ⅲ、Ⅳ、Ⅴ、Ⅵ、Ⅶ
- A)8度地震区,房屋最大的宽高比限值为2.5 (
- B)半地下室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应从室外地面算起 (
- C)设构造柱的多层单面走廊房屋,房屋高宽比限值中,其总宽度包括走廊宽度 (
- D)8度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抗震横墙最大间距为15m
- A)降低,降低 (
- B)降低,提高 (
- C)提高,降低 (
- D)提高,提高
- A)前者的承载力低于后者 (
- B)前者的抗裂度比后者差 (
- C)前者与后者的承载力和抗裂度均相同 (
- D)前者的承载力高于后者
- A)Ⅰ、Ⅲ (
- B)Ⅰ、Ⅲ、Ⅳ (
- C)Ⅰ、Ⅱ、Ⅲ (
- D)Ⅰ、Ⅳ
- A)条件屈服强度 (
- B)0.85的极限抗拉强度 (
- C)极限抗拉强度 (
- D)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
- A)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
- B)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
- C)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
- D)框架一级,剪力墙二级
- A)不可能振动 (
- B)干扰力频率与自振频率不同步 (
- C)位移小于静位移 (
- D)干扰力方向与动位移方向相反
- A)只能解刚性支座的连续梁 (
- B)只能解刚架 (
- C)只能解刚性支座的连续梁和刚架 (
- D)可解刚性支座的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 A)位移是微小的 (
- B)材料是理想弹性的 (
- C)位移微小且材料是线弹性的 (
- D)应变是微小的
- A.对体系的自由度是否有影响的角度
- B.从对体系的计算自由度是否有影响的角度
- C.从对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状态是否有影响的角度
- D.从区分静定和超静定两类问题的角度
- A.支座位移(沉降)
- B.温度变化
- C.材料收缩和制造误差
- D.外部荷载
- 40
-
一座教学楼属于()。
- A.建设项目
- B.单位工程
- C.单项工程
- D.分部工程
- A)螺丝端杆锚具 (
- B)钢质锥形锚具 (
- C)单孔夹片锚具 (
- D)镦头锚具
- A)断桩 (
- B)颈缩桩 (
- C)吊脚桩 (
- D)桩尖进水进泥
- A)分项工程 (
- B)单项工程 (
- C)单位工程 (
- D)分部工程
- A)2/3 (
- B)1/2 (
- C)1/3 (
- D)1/4
- A)有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的 (
-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
- C)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
- D)违反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 A)有权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
- B)无权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
- C)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
- D)应当通知设计单位改正
- A)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
-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
- C)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
- D)企业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 A)0.01m (
- B)0.015m (
- C)0.02m (
- D)0.05m
- A)建设单位 (
- B)设计单位 (
- C)施工单位 (
- D)监理单位
- A)中误差 (
- B)偶然误差 (
- C)相对误差 (
- D)极限误差
- A)照准部偏心差 (
- B)度盘分划误差 (
- C)照准误差 (
- D)大气折光误差
- 52
-
直线定向的实质是()。
(
- A)确定地面上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角度关系 (
- B)把地面上直线的方向延长 (
- C)在地面上两点间丈量水平距离 (
- D)测定两点高差
- A)极坐标系 (
- B)平面直角坐标系 (
- C)地心坐标系 (
- D)空间坐标系
- A)弹性极限 (
- B)屈服上限 (
- C)屈服下限 (
- D)强度极限
- A)溶胶型结构 (
- B)凝胶型结构 (
- C)溶-凝胶型结构 (
- D)悬浮-密实结构
- A)240kg (
- B)250kg (
- C)260kg (
- D)270kg
- A)C<SU
- B>3</SUB>S (B)
- C<SUB>2</SUB>S (C)C<SUB>3</SUB>A (
- D)C<SUB>4</SUB>AF
- A)硅酸盐水泥 (
- B)火山灰水泥 (
- C)白色水泥 (
- D)普通水泥
- A)维勃稠度法 (
- B)坍落度法 (
- C)坍落度扩展度法 (
- D)上面都不是
- A)完全恢复 (
- B)完全不恢复 (
- C)不完全恢复 (
- D)恢复变形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