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换土垫层 (
- B) 胶结加固 (
- C) 碾压夯实 (
- D) 挤密振冲
- A) 沉降差 (
- B) 沉降量 (
- C) 整体倾斜 (
- D) 局部倾斜
- A) φ越大、c越小,Ep越大 (
- B) φ越大、
- c越小,Ep越小 (C) φ、c越大,Ep越大 (
- D) φ、c越大,Ep越小
- A) 折线减小 (
- B) 折线增大 (
- C) 斜线减小 (
- D) 斜线增大
- A) 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 (
- B) 密度、含水量、孔隙率 (
- C) 土粒比重、含水量、密度 (
- D) 密度、含水量、孔隙比
- A) 土体自重应力的影响 (
- B) 基底压力的作用 (
- C) 附加应力的影响 (
- D) 建筑物和土体重量的影响
- A) 力、位移 (
- B) 力、转角 (
- C) 力、曲率 (
- D) 力、裂缝宽度
- A) 应变是标距l范围内的平均值 (
- B) 应变从数量级上说一般为小于1 (
- C) 应变反映了局部变形,因此应变的单位应当是长度单位 (
- D) 为量测方便常用微应变表示
- A) 加载的历程是事先主观研究的 (
- B) 当用位移作为控制值时,位移的大小是研究人员根据需要研究的 (
- C) 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是研究结构抗震的,因此它的加载历程与实际地震之间有密切关系 (
- D) 尽管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是研究结构抗震的,但它的加载历程与实际地震没有关系
- A) 通过测量厂房车间的振动挠度,可以找出振源,为精密仪表车间的减振隔震提供依据 (
- B) 通过测量高层或高耸结构的振动,可为计算风荷载提供试验数据及设计资料 (
- C) 通过量测振源处以及同一楼层其他各点的振幅,可以找出振动的衰减系数(或称分布系数) (
- D) 通过量测结构在某特定荷载下的变形曲线,可以知道结构的某一振型
- A) 强度 (
- B) 锈蚀 (
- C) 弹性模量 (
- D) 内部缺陷
- 16
-
等直杆件
- 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
- B ()。 (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都有关 (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
- 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
- D) 只与A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 A) -120×8 (
- B) -140×8 (
- C) -150×10 (
- D) -180×12
- A. 作用拉力大小有关
- B. 与预拉力大小有关
- C. 与连接件表面处理情况有关
- D. 与A、B和C都无关
- A) 0.85 (
- B) 0.90 (
- C) 0.765 (
- D) 0.75
- A) 强度高的钢筋应力增量大 (
- B) 两种钢筋应力增量相等 (
- C) Es大的钢筋应力增量大 (
- D) A小的钢筋应力增量大
- A) 配筋率大的构件钢筋应力小 (
- B) 配筋率小的构件钢筋应力大 (
- C) 两个构件的钢筋应力相同 (
- D) 依情况而定
- A)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
- B)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
- C)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 D)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A) 便于与其他构件连接 (
- B) 构造简单、制造方便 (
- C) 达到经济效果 (
- D) 便于运输、安装和减少结点类型
- A) 框架结构的延性的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好 (
- B) 框架结构的延性和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差 (
- C) 框架结构的延性好,但其抗侧力刚度小 (
- D) 框架结构的延性差,但其抗侧力刚度大
- A. 螺栓的抗拉强度
- B. 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
- C. 连接板件的毛截面强度
- D. 连接板件的孔壁承压强度
- A)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设计使用期间,不需维修或只需花费少量资金维修就能够保持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能力 (
- B)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其使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对使用环境进行分类,以便针对不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 (
- C)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是其外部环境因素与混凝土结构本身内部因素无关 (
- D)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 Ab应如何确定? () (A) A
- b是局部承压面积的2倍 (B) Ab是局部承压面积的3倍 (
- C) Ab是根据局部受压面积与计算底面积同心、对称的原则确定 (
- D) Ab与局部承压面积相等
- A) 60% (
- B) 70% (
- C) 80% (
- D) 100%
- A) 业主方 (
- B) 监理方 (
- C) 分包方 (
- D) 施工方
- A)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 B)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 C) 受拉钢筋的锚固 (
- D) 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
- A)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0% (
- B)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75% (
- C) 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
- D) 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
- A) 土的密实度 (
- B) 土的天然密度 (
- C) 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 (
- D) 土的干密度
- A) 2.6kg (
- B) 3.8kg (
- C) 4.2kg (
- D) 5.5kg
- A) ①③ (
- B) ①②③④⑤ (
- C) ①②③ (
-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 46
-
不可抗力是指()。
(
- A)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
- B)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者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
- C) 不能预见和不能避免或者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
- D) 不能预见或者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 A) ①③ (
- B) ①② (
- C) ①②③ (
- D) ①②③④
- A) ① (
- B) ①② (
- C) ①②③ (
- D) ①②③④
- A、
- B两点间的距离d=123.4mm,对应的中误差md=±0.2mm。则A、B两点间的实地平距离为()。 (A) D=(61.7±0.1)m (B) D=(617±1.0)m (
- C)
- D=(61.7±0.2)m (D) D=(617±2.0)m
-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
- B) 对中、瞄准、精平、读数 (
- C) 粗平、精平、对光、读数 (
- D)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 A) 0 (
- B) ±7.5" (
- C) ±7.6" (
- D) ±8.8"
- A) ±2.4m,±1.0mm,1/360000 (
- B) ±1.0mm,±2.4mm,1/150000 (
- C) ±1.1mm,±2.6m,1/140000 (
- D) ±2.6mm,±1.1mm,1/330000
- A) 顺纹抗压 (
- B) 顺纹抗拉 (
- C) 顺纹抗剪 (
- D) 抗弯
- A) 导热性变小,吸声性变差 (
- B) 导热性变小,吸声性变强 (
- C) 导热性变大,吸声性变差 (
- D) 导热性变大,吸声性变强
- A) 在减少用水量条件下,可提高流动性 (
- B) 用水量不变条件下,可提高流动性 (
- C) 可使坍落度增大的同时强度也增高 (
- D) 用水量不变条件下,强度大大提高
- A) 弹性和延性 (
- B) 耐寒性和不透气性 (
- C) 黏结力和耐热性 (
- D) 强度和密实度
- A) 活性CaO (
- B) 活性Al<SUB>2</SUB>O<SUB>3</SUB>、活性SiO<SUB>2 </SUB>(
- C) 活性CaO、活性Na<SUB>2</SUB>O (
- D) 结晶SiO<SUB>2</SUB>、结晶Al2O<SUB>3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