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部分下午试卷模拟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地基勘察报告由文字和图表构成,三图一表包括()。

  • A.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资料总表
  • B.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地质资料总表
  • C.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 D.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钻孔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2

桩基础设计中,布桩时应充分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为减少群桩效应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 合理控制桩数    (
  • B) 增加桩的长度    (
  • C) 增加桩的直径    (
  • D) 合理控制桩距
3

整体剪切破坏通常在()地基中发生。

(

  • A) 埋深浅、压缩性低的土层    (
  • B) 埋深浅、压缩性高的土层    (
  • C) 埋深大、压缩性低的土层    (
  • D) 埋深大、压缩性高的土层
4

某墙背直立、光滑,填土面水平的挡土墙,高4 m,填土为内摩擦角甲φ20%、黏聚力c= 10kP

  • a、重度γ=17kN/m3的均质黏性土,侧向压力系数k0=0.66。若挡土墙没有位移,作用在墙上土压力合力大小及其作用点距墙底的位置h为()。&nbsp;&nbsp;&nbsp;&nbsp;(A) E<SU
  • B>0</SUB>=52.64kN/m,h=2.67m&nbsp;&nbsp;&nbsp;&nbsp;(B) Z<SUB>0</SUB>=52.64kN/m,h=1.33 m&nbsp;&nbsp;&nbsp;&nbsp;(
  • C) E<SUB>0</SUB>=80.64kN/m,h=1.33 m&nbsp;&nbsp;&nbsp;&nbsp;(
  • D)E<SUB>0</SUB>=89.76kN/m,h=1.33 m
5

利用朗肯理论计算填土中存在地下水的挡土墙土压力,若地下水位下降则土压力的大小 ()。

(

  • A) 上升&nbsp;&nbsp;&nbsp;&nbsp;(
  • B) 下降&nbsp;&nbsp;&nbsp;&nbsp;(
  • C) 不变&nbsp;&nbsp;&nbsp;&nbsp;(
  • D) 不能判断
6

两个性质相同的土样,现场载荷试验得到变形模量E0。和室内压缩试验得到压缩模量ES之间存在相对关系是()。

(

  • A) E<SU
  • B>0</SUB>=E<SUB>s&nbsp;&nbsp;&nbsp;&nbsp;</SUB>(B) E<SUB>0</SUB>>E<SUB>s&nbsp;&nbsp;&nbsp;&nbsp;</SUB>(
  • C) E<SUB>0</SUB>≥E<SUB>s&nbsp;&nbsp;&nbsp;&nbsp;</SUB>(
  • D) E<SUB>0</SUB><E<SUB>s</SUB>
7

土的含水量ω是指()。

(

  • A)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之比&nbsp;&nbsp;&nbsp;&nbsp;(
  • B)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nbsp;&nbsp;&nbsp;&nbsp;(
  • C)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的体积之比&nbsp;&nbsp;&nbsp;&nbsp;(
  • D) 土中水的体积与气体体积之比
8

在进行量测仪表的选择时,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 为了数据准确必须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准确度的仪表&nbsp;&nbsp;&nbsp;&nbsp;(
  • B) 测钢筋应变,应当用电测式仪表&nbsp;&nbsp;&nbsp;&nbsp;(
  • C) 要测量构件进入塑性阶段的数据,只能用自动量测、自动巡检、自动记录的仪表&nbsp;&nbsp;&nbsp;&nbsp;(
  • D) 尽可能选择型号规格一样的仪表
9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加载制度中,不对的是()。

(

  • A) 位移控制加载&nbsp;&nbsp;&nbsp;&nbsp;(
  • B) 力控制加载&nbsp;&nbsp;&nbsp;&nbsp;(
  • C) 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nbsp;&nbsp;&nbsp;&nbsp;(
  • D) 力-加载速度混合控制加载
10

用脉动法可以量测结构的动力特性。对于脉动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脉动法的振源来自风、城市的车辆、施工设备及远处的地震和附近地壳的内部破裂,因此引起结构的振动振幅极小&nbsp;&nbsp;&nbsp;&nbsp;(
  • B) 由于以上原因其振源的大小是不规则的,随机的&nbsp;&nbsp;&nbsp;&nbsp;(
  • C) 从试验方法讲属于环境激振&nbsp;&nbsp;&nbsp;&nbsp;(
  • D) 这种试验方法只能测出结构的基频,得不到高阶振型及频率等参数
13

结构试验中,试验荷载的图示应当与设计计算的荷载图示一致。当加荷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试验荷载在试件上产生的()。

(

  • A) 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近,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近似&nbsp;&nbsp;&nbsp;&nbsp;(
  • B) 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近,控制截面内力值相等&nbsp;&nbsp;&nbsp;&nbsp;(
  • C) 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等,控制截面内力值相近&nbsp;&nbsp;&nbsp;&nbsp;(
  • D) 内力图形与设计或实际计算简图相近,各个截面的内力值相等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转动刚度既取决于杆件的线刚度,又取决于另一端的支承情况&nbsp;&nbsp;&nbsp;&nbsp;(
  • B) 位移法可用于超静定和静定结构&nbsp;&nbsp;&nbsp;&nbsp;(
  • C) 结点上有力偶作用时,可引起固端弯矩&nbsp;&nbsp;&nbsp;&nbsp;(
  • D) 求分配系数时可用各杆的绝对线刚度,也可用相对刚度
28

摩擦型高强螺栓联接受剪破坏时,作用的剪力超过了()。

(

  • A) 螺栓的抗剪承载力&nbsp;&nbsp;&nbsp;&nbsp;(
  • B) 连接板件的孔壁承压承载力&nbsp;&nbsp;&nbsp;&nbsp;(
  • C) 连接板件间的摩擦阻力&nbsp;&nbsp;&nbsp;&nbsp;(
  • D) 连接板件净截面承载力
29

多跨连续粱(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

  • A) 该跨,然后隔跨布置&nbsp;&nbsp;&nbsp;&nbsp;(
  • B) 该跨及相邻跨&nbsp;&nbsp;&nbsp;&nbsp;(
  • C) 所有跨&nbsp;&nbsp;&nbsp;&nbsp;(
  • D) 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30

有一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根据计算应配置422纵向钢筋,由于施工错误只配置422纵向钢筋,该梁发生破坏,则()。

(

  • A) 一定是少筋破坏&nbsp;&nbsp;&nbsp;&nbsp;(
  • B) 一定是适筋破坏&nbsp;&nbsp;&nbsp;&nbsp;(
  • C) 适筋梁、少筋梁破坏均有&nbsp;&nbsp;&nbsp;&nbsp;(
  • D) 破坏形式与配筋多少无关
31

某简支箱形截面梁,跨度60m,梁宽1 m,梁高3.6m,采用Q345(16Mn钢)制造,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梁的整体稳定系数φb为()。

(

  • A) 0.76&nbsp;&nbsp;&nbsp;&nbsp;(
  • B) 0.85&nbsp;&nbsp;&nbsp;&nbsp;(
  • C) 0.94&nbsp;&nbsp;&nbsp;&nbsp;(
  • D) 1.00
33

在水平荷载下,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在()。

(

  • A) 偏向刚度小的一端&nbsp;&nbsp;&nbsp;&nbsp;(
  • B) 偏向刚度大的一端&nbsp;&nbsp;&nbsp;&nbsp;(
  • C) 居于中点&nbsp;&nbsp;&nbsp;&nbsp;(
  • D) 不一定
34

在进行内力计算时,以下几种情况不正确的是()。

(

  • A)单层、单跨房屋,按弹性方案计算时,屋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产生拉伸或压缩变形&nbsp;&nbsp;&nbsp;&nbsp;(
  • B)单层、单跨弹性与刚弹性计算方案,差别在于后者在排架的柱顶上加一个弹性支座&nbsp;&nbsp;&nbsp;&nbsp;(
  • C)上柔下刚的多层房屋,在上下层交接处,除考虑垂直荷载向下传递外,还应考虑固端弯矩的影响&nbsp;&nbsp;&nbsp;&nbsp;(
  • D)上刚下柔多层房屋,把上面各楼层叠合成刚度为无限大的横梁,按单层排架进行内力和计算
35

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时,假定反弯点的位置()。

(

  • A)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2/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nbsp;&nbsp;&nbsp;&nbsp;(
  • B)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nbsp;&nbsp;&nbsp;&nbsp;(
  • C)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4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nbsp;&nbsp;&nbsp;&nbsp;(
  • D)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5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38

柱下单独钢筋混凝土阶形基础的高度是()。

(

  • A) 根据构造要求确定的&nbsp;&nbsp;&nbsp;&nbsp;(
  • B) 根据抗冲切验算确定的&nbsp;&nbsp;&nbsp;&nbsp;(
  • C) 根据地基承载力验算确定的&nbsp;&nbsp;&nbsp;&nbsp;(
  • D) 在满足构造要求前提下,并通过抗冲切验算确定的
39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时才可进行。

(

  • A) 设计强度的30%&nbsp;&nbsp;&nbsp;&nbsp;(
  • B) 设计强度的20%&nbsp;&nbsp;&nbsp;&nbsp;(
  • C) 2.0N/mm<SUP>2&nbsp;&nbsp;&nbsp;&nbsp;</SUP>(
  • D) 1.2N/mm<SUP>2</SUP>
40

受弯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采用等效应力图形,其确定的原则()。

(

  • A) 矩形压应力图形面积与曲线形面积相等&nbsp;&nbsp;&nbsp;&nbsp;(
  • B) 保证压应力合力的大小与作用点位置不变&nbsp;&nbsp;&nbsp;&nbsp;(
  • C) 由平截面假定确定X=0.8Xc&nbsp;&nbsp;&nbsp;&nbsp;(
  • D) 试验结果
41

后张法采用钢管抽芯法留设孔道,钢管抽出的时间是()。

(

  • A) 混凝土初凝前&nbsp;&nbsp;&nbsp;&nbsp;(
  • B)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50%&nbsp;&nbsp;&nbsp;&nbsp;(
  • C)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nbsp;&nbsp;&nbsp;&nbsp;(
  • D)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
42

下列关于钢筋代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不同种类钢筋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nbsp;&nbsp;&nbsp;&nbsp;(
  • B)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5,j进行&nbsp;&nbsp;&nbsp;&nbsp;(
  • C) 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nbsp;&nbsp;&nbsp;&nbsp;(
  • D) 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可以用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设计中的钢筋
45

对履带式起重机各技术参数间的关系,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当起重杆长度一定时,随着起重杆仰角的增大,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增加,而回转的半径减小&nbsp;&nbsp;&nbsp;&nbsp;(
  • B)当起重杆仰角不变时,起重杆越长,起重半径越大,而起重量越小&nbsp;&nbsp;&nbsp;&nbsp;(
  • C)当起重杆长度增加时,可增大起重半径和起重量&nbsp;&nbsp;&nbsp;&nbsp;(
  • D)当起重半径增大时,起重高度随之减小
48

已知

  • A、
  • B点坐标为XA=118.13 m,YA=922.12m,XB=151.45 m,YB=976.36m;坐标方位角αBA应为()。&nbsp;&nbsp;&nbsp;&nbsp;(A) 238°26′14″&nbsp;&nbsp;&nbsp;&nbsp;(B) -238°26′14″&nbsp;&nbsp;&nbsp;&nbsp;(
  • C) 56°26′14″&nbsp;&nbsp;&nbsp;&nbsp;(
  • D) -56°26′14″
49

用钢尺往返丈量150 m的距离,要求相对误差达到1/10 000,则往返校差不得大于 ()。

(

  • A) 0.60m&nbsp;&nbsp;&nbsp;&nbsp;(
  • B) 0.015m&nbsp;&nbsp;&nbsp;&nbsp;(
  • C) 0.030m&nbsp;&nbsp;&nbsp;&nbsp;(
  • D) 0.045m
51

测得某四边形和为360°00′36″,则内角和的真误差和每个角的改正数分别为()。

(

  • A) -36″、+9″&nbsp;&nbsp;&nbsp;&nbsp;(
  • B) +36″、+9″&nbsp;&nbsp;&nbsp;&nbsp;(
  • C) +36″、-9″&nbsp;&nbsp;&nbsp;&nbsp;(
  • D) -36″、-9″
53

使用水准仪的操作不包括()。

(

  • A) 对中&nbsp;&nbsp;&nbsp;&nbsp;(
  • B) 精平&nbsp;&nbsp;&nbsp;&nbsp;(
  • C) 瞄准&nbsp;&nbsp;&nbsp;&nbsp;(
  • D) 读数
54

选择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材料时,要求其()性能良好。

(

  • A) 塑性&nbsp;&nbsp;&nbsp;&nbsp;(
  • B) 弹性&nbsp;&nbsp;&nbsp;&nbsp;(
  • C) 韧性&nbsp;&nbsp;&nbsp;&nbsp;(
  • D) 脂性
55

划分石油沥青牌号的主要依据是()。

(

  • A) 针入度&nbsp;&nbsp;&nbsp;&nbsp;(
  • B) 延度&nbsp;&nbsp;&nbsp;&nbsp;(
  • C) 软化点&nbsp;&nbsp;&nbsp;&nbsp;(
  • D) 蒸发损失
56

常用作石油沥青的改性材料有()。

(

  • A) 橡胶、树脂、矿质材料&nbsp;&nbsp;&nbsp;&nbsp;(
  • B) 橡胶和石灰&nbsp;&nbsp;&nbsp;&nbsp;(
  • C) 橡胶和黏土&nbsp;&nbsp;&nbsp;&nbsp;(
  • D) 石膏和树脂
58

用煮沸法测得普通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分析其原因是()。

  • A. CaO过量
  • B. MgO过量
  • C. 石膏掺量过多
  • D. CaO太少
59

建筑石膏凝结硬化后,它的()。

(

  • A) 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导热性小、吸声性差&nbsp;&nbsp;&nbsp;&nbsp;(
  • B) 表观密度小、强度低,导热性小、吸声性强&nbsp;&nbsp;&nbsp;&nbsp;(
  • C) 表观密度小、强度高,导热性大、吸声性强&nbsp;&nbsp;&nbsp;&nbsp;(
  • D) 表观密度大、强度低,导热性小、吸声性差
60

选用绝热材料,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

(

  • A) λ=1 W/m·K&nbsp;&nbsp;&nbsp;&nbsp;(
  • B) λ<0.23W/m·K&nbsp;&nbsp;&nbsp;&nbsp;(
  • C) λ>0.23 W/m·K&nbsp;&nbsp;&nbsp;&nbsp;(
  • D) λ=0.5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