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5600mm
- B.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700mm
- C.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200mm
- D.客运专线为5300~5500mm
- A.系统整体可靠性
- B.高维修度
- C.信息反馈
- D.预测和预防
- A.密闭罩
- B.开口罩
- C.通风橱
- D.毕口罩
- A.断臂事故
- B.机体摔伤事故
- C.相互撞毁事故
- D.倾翻事故
- A.机械牵引式和电动操纵式
- B.油压操纵式和气压操纵式
- C.机械牵引式和油压操纵式
- D.油压操纵式和电动操纵式
- A.串联系统的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
- B.串联系统的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 C.串联系统的单元数与可靠性无关
- D.并联系统的单元数与可靠性无关
- A.力学特性
- B.安定性
- C.安全性
- D.燃烧特性
- A.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 B.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面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 C.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 D.楼梯间人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 A.频繁、复杂、指挥困难
- B.频繁、复杂、危险性大
- C.缓慢、复杂、危险性大
- D.复杂、指挥困难、危险性大
- A.禁止烟火
- B.高压危险
- C.止步,禁止烟火
- D.止步,高压危险
- A.升降类型起重机械
- B.桥架类型起重机械
- C.轻小型起重机械
- D.臂架类型起重机械
- A.4
- B.5
- C.8
- D.12
- A.常压蒸馏
- B.增压蒸馏
- C.减压蒸馏
- D.多效蒸馏
- A.直流水灭火
- B.雾状水灭火
- C.抗溶性泡沫
- D.普通蛋白泡沫
- A.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
- B.予以销毁
- C.使它们变成高度不溶性的物质
- D.化学分解
- A.密闭过滤机
- B.离心过滤机
- C.带式真空过滤机
- D.转鼓式真空过滤机
- A.隔离储存
- B.置换储存
- C.隔开储存
- D.分离储存
- A.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 B.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 C.替代、密闭和惰性气体保护
- D.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 A.防火墙
- B.防火区域
- C.禁火区域
- D.灭火器材
- A.1
- B.3
- C.5
- D.8
- A.200~400
- B.100~500
- C.300~700
- D.500~1000
- A.100
- B.200
- C.300
- D.500
- A.基础原因
- B.直接原因
- C.间接原因
- D.根本原因
- A.起重力矩
- B.起重量
- C.最大起重量
- D.轨距
- A.上料口防护棚
- B.超载限位装置
- C.吊篮安全门
- D.超高限位装置
- A.2
- B.3
- C.5
- D.8
- A.临时挡土墙支撑
- B.地下连续墙支护
- C.挡土护坡桩与描杆结合支撑
- D.挡土护坡桩支撑
- A.手动
- B.电动
- C.气压
- D.液压
- A.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
- B.施工用电安全
- C.设计和验算降水方案的可靠性
- D.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 A.颗粒级配
- B.塑性指数
- C.工程特性
- D.沉积年代
- A.岩溶突泥
- B.地面淤泥从塌陷区裂缝溃人井下
- C.溃出的淤泥、黏土和流砂等阻塞
- D.煤层顶部含水泥砂层溃入
- A.煤层或含硫矿自燃
- B.爆破
- C.机械摩擦
- D.电路短路
- A.高瓦斯矿井
- B.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 C.低瓦斯矿井
- D.岩与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 A.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
- B.瓦斯抽放量
- C.钻孔瓦斯涌出量
- D.煤层透气性系数
- A.质量法
- B.比色法
- C.溶解法
- D.容积法
- A.漏电
- B.过流
- C.接地
- D.断电
- A.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
- B.中央式、两角式、分列式
- C.对角式、串角式、并列式
- D.对角式、分列式、并列式
- A.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 B.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 C.分采充填采矿法
- D.方框支架充填采矿法
- A.导火索
- B.导爆索
- C.继爆管
- D.导爆管
- A.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m以上
- B.车货总长16m以上
- C.车货总宽度2.5m以上
- D.单车车货总质量30000kg以上
- E.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000kg以上
- A.单层崩落法
- B.分层崩落法
- C.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 D.阶段崩落法
- A.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B.工人接尘时肺的总通气量
- C.游离的石棉尘含量
- D.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 E.粉尘分散度的标准
- A.通风橱
- B.密闭设备
- C.吸尘罩
- D.通风管
- E.除尘器
- A.煤的灰渣熔点低
- B.煤粉清理不及时
- C.燃烧设备设计不合理
- D.燃油雾化不良
- E.运行操作不当
- A.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
- B.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
- C.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
- D.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
- E.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
- A.能感觉微小刺激,敏感性高,绝对阈低
- B.抗干扰性低,有主观倾向性
- C.较难检出噪声掩盖下的信号
- D.识别图形的能力弱
- E.能阅读和接受口头指令,灵活性很强
- A.形状复杂的缺陷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显示的痕迹
- B.不需要大型设备,携带式喷灌着色渗透检测不需水、电,现场检测十分方便
- C.检测程序少、速度快
- D.检测灵敏度较磁粉检测低
- E.材料较便宜,成本低
- A.容器内的介质应是洁净的,不含有胶着物质或阻塞物质
- B.安全阀的泄放能力应满足要求
- C.当安全阀与爆破片之间存在背压时,安全阀仍能在开启压力下准确开启
- D.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大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
- E.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之间应设置放空管或排污管,以防止该空间的压力累积
- A.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 B.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
- C.悬挂在室内大厅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00m
- D.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
- E.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30~1.50m之间
- A.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
- B.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
- C.时间充足时,要带好贵重物品
- D.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 E.当被火困在房内无法逃生时,应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 A.超压、超温运行
- B.锅炉水位过低
- C.保护装置未安置好
- D.水循环被破坏
- E.水质管理不善
- A.改进冲压作业方式
- B.改进冲模结构
- C.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 D.实现隔离保护装置
- E.冲压作业机械化装置
- A.房间门至最远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 B.室外疏散楼梯及每层出口平台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 C.楼梯间人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 D.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 E.汽车库中应有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 A.联轴器
- B.轴承
- C.齿轮
- D.叶轮
- E.传动轴
- A.直接性
- B.间接性
- C.彻底性
- D.连续性
- E.指导性
- A.1/2
- B.1/3
- C.2/3
- D.3/4
- A.自动
- B.侧推器
- C.双螺旋桨
- D.舵
- A.易燃易爆货物要远离一切热源、电源及生活居住区
- B.遇水起化学反应者,要安排在干燥货舱
- C.有毒货物与放射性货物应远离热源、电源
- D.对互不相容的危险货物要正确隔离,以防止泄漏等引起的各种事故
- A.护栏
- B.隔离栅
- C.照明设施
- D.视线诱导标
- A.重大事故
- B.大事故
- C.一般事故
- D.险性事故
- A.驾驶入
- B.城市道路
- C.机动车
- D.管理设施
- A.轨道起重机
- B.复轨器
- C.液压破切设备
- D.柴油发电机组
- A.不定期抽查
- B.定期检查
- C.定期抽查
- D.不定期检查
- A.一般事故
- B.险性事故
- C.大事故
- D.重大事故
- A.铁路运输安全规范
- B.铁路运输安全设计
- C.铁路运输安全监控
- D.铁路运输安全检测技术
- A.定点
- B.短时间
- C.区域
- D.个体
- A.工作流程
- B.工作状况
- C.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等
- D.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有害物质的浓度
- A.最热月测量值
- B.最热季节测量值
- C.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
- D.各个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
- A.天然放射性核素
- B.人工放射性核素
- C.紫外线机
- D.X线机
- A.塑料热合
- B.粮食烘干及种子处理
- C.棉纱与木材的干燥
- D.橡胶硫化
- A.紫外线辐射
- B.红外线辐射
- C.射频辐射
- D.激光
- A.操作凿岩机
- B.操作电钻
- C.喷砂机
- D.钻孔机
- A.洗涤法
- B.吸附法
- C.袋滤法
- D.静电法
- A.0.1
- B.0.3
- C.0.5
- D.0.8
- A.致纤维化
- B.致中毒
- C.致敏
- D.致休克
- A.消极被动式
- B.积极主动式
- C.运行操作式
- D.安全可靠性
- A.事先进行系统检查
- B.事先进行试验和科学评价
- C.事先进行审查和技术经济的考核
- D.采用标准化结构和方式
- A.能连续进行超精密重复操作和按程序进行常规操作,可靠性较高
- B.只能进行特定的工作,不能利用经验数据
- C.易疲劳,对简单的重复动作厌烦,不能容忍长时间、大负荷的操作
- D.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但不能随意改变工作条件
- A.r=a<SUB>1</SUB>a<SUB>2</SUB>a<SUB>3 </SUB>B.r(t)=<IMG border=0 alt=""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0/49378209d922b97c1e806b681c1b6c.gif">]
- C.r=1—p(n/N)
- D.R<SUB>H</SUB>=1-b<SUB>1</SUB>b<SUB>2</SUB>b<SUB>3</SUB>b<SUB>4</SUB>b<SUB>5</SUB>(1-r)
- A.有效度
- B.维修度
- C.可靠度
- D.故障率
- A.油液分析技术
- B.温度检测及红外监测技术
- C.超声探伤技术
- D.表面缺陷探伤技术
- A.不可预见的非正常
- B.可预见的正常
- C.不可预见的正常
- D.可预见的非正常
- A.广阔性、持久性、敏捷性、深刻性
- B.批判性、灵活性、逻辑性、敏捷性
- C.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
- D.敏捷性、批判性、持久性、精确性
- A.红外线
- B.眩光
- C.紫外线
- D.强光
- A.0.07~0.3
- B.0.07~0.17
- C.0.07~0.2
- D.0.17~0.3
- A.观览车必须能够正反向转动,停车开关应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 B.提升段应设疏导乘客的安全通道
- C.靠摩擦力提升的,摩擦面之间不允许有明显的相对滑动
- D.高度20m以上的游乐设施,在高度15m处应设有风速计
- A.埋弧焊
- B.电渣焊
- C.摩擦焊
- D.钨极氩弧焊
- A.浓度为10%的硝酸酒精溶液
- B.浓度为20%的稀盐酸溶液
- C.浓度为20%的硫酸酒精溶液
- D.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
- A.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 B.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 C.缓冲器
- D.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 A.采用备用运力源将乘客疏散下来
- B.采用急救措施
- C.手动阀门泄油,将乘客疏散下来
- D.切断电源总开关,将乘客疏散下来
- A.直接触电防护
- B.间接触电防护
- C.电气故障防护
- D.电气安全装置
- A.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 B.移动式压力容器
- C.中压容器
- D.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 A.黄砂
- B.干煤灰
- C.水
- D.石灰粉末
- A.煤粉炉
- B.燃油锅炉
- C.机车锅炉
- D.蒸汽锅炉
- A.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不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 B.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公共建筑
- C.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
- D.城市交通隧道
- A.0.5~2
- B.1.5~3
- C.0.5~3
- D.1.5~5
- A.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 B.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 C.反应过程的能量释放性
- D.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 A.不准混用工房
- B.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
- C.不准限量投料
- D.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 A.高倍数泡沫灭火设备
- B.干粉灭火设备
- C.快速雨淋设备
- D.直流水设备
- A.油相制备
- B.水相制备
- C.喷雾制粉
- D.配药制粉
- A.爆炸浓度
- B.爆炸极限
- C.爆炸危险性
- D.爆炸压力
- A.利用固定设备
- B.深入地下近战
- C.防排烟措施
- D.封闭窒息火焰
- A.1.40
- B.1.50
- C.1.80
- D.2.00
- A.黄磷、烷基铝、有机过氧化物
- B.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
- C.乙炔、甘油、甲醇、松节油
- D.金属粉末、有机过氧化物、烷基铝、松节油
- A.闪燃
- B.阴燃
- C.爆燃
- D.自燃
- A.防爆型接线盒
- B.减安型接线盒
- C.隔爆型接线盒
- D.增安型接线盒
- A.氧气瓶及其氧气表附件应保持完好
- B.氧气瓶应远离高温场所和明火
- C.氧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充气前应留有80~l00kPa的压力
- D.氧气操作人员不应穿有油污的工作服、手套,不得使用有油污的工具
- A.高压负荷开关
- B.高压隔离开关
- C.高压断路器
- D.高压熔断器
- A.单独的防爆室内
- B.有防爆墙的间隔内
- C.有隔板的间隔内
- D.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
- A.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 B.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应小于0.15m
- C.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l0V设备不宜小于o.35m
- D.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20kV设备不宜小于o.55m
- A.灭弧介质和灭弧装置
- B.灭弧介质和灭弧方式
- C.灭弧方式和灭弧装置
- D.灭弧装置和灭弧程序
- A.块式制动器
- B.带式制动器
- C.轮式制动器
- D.圆锥式制动器
- A.锻造
- B.板式
- C.钢板铆合
- D.梁式
- A.惰性介质
- B.氢气
- C.真空
- D.水
- A.旋转的凸块和孔处
- B.单向滑动部件
- C.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
- D.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