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2
- B.20
- C.24
- D.48
- A.干粉
- B.火星
- C.二氧化碳
- D.泡沫
- A.10<SUP>o </SUP>B.15<SUP>o </SUP>C.20<SUP>o </SUP>D.30<SUP>o</SUP>
- 4
-
气瓶的安全检验周期是: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__________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__________年检验一次;液化石油气瓶,使用未超过20年的,每__________年检验一次。
- A.2,3,5
- B.5,3,2
- C.1,2,3
- D.3,2,5
- A.全部
- B.部分
- C.全部或部分
- D.其他
- A.佩带防尘口罩
- B.排放废气,远离密闭场所
- C.打开电扇吹风
- D.戴防毒面具
- A.5%
- B.10%
- C.20%
- D.30%
- A.最高工作压力
- B.工作压力
- C.设计压力
- D.最高设计压力
- A.指在液态温度达到或超过240℃,或固态温度达到或超过100℃条件下运输的物质
- B.指在液态温度达到或超过100℃,或固态温度达到或超过240℃条件下运输的物质
- C.指在液态温度达到或超过120℃,或固态温度达到或超过60℃条件下运输的物质
- D.指在液态温度达到或超过60℃,或固态温度达到或超过120℃条件下运输的物质
- A.15
- B.23
- C.28
- D.34
- A.过滤式
- B.静电式
- C.机械式
- D.湿式
- A.遇火、遇热能引起燃烧的物品
- B.爆炸物品
- C.遇湿燃烧物品
- D.剧毒物品
- A.吸收吸附法
- B.分解法
- C.中和法
- D.分离法
- A.粉尘本身自燃
- B.浓度超过爆炸极限
- C.起始能量
- D.起始压力
- A.0.2%
- B.0.5%
- C.1.0%
- D.1.5%
- A.不同
- B.同一
- C.连续
- D.类似
- A.危险化学品仓库
- B.在罐区内新建罐施工
- C.输送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管线
- D.有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装卸区和洗槽区。
- A.生石灰
- B.面粉
- C.煤粉
- D.铝粉
- A.隔离贮存
- B.隔开贮存
- C.分离贮存
- D.混合贮存
- A.消除氧化剂
- B.控制可燃物
- C.降低车间温度
- D.冷却加热设备
- A.奖罚制度
- B.管理制度
- C.责任制度
- D.验收制度
- 22
-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__________的,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A.重大质量事故
- B.重大事故损失
- C.恶劣社会影响
- D.重大安全事故
- A.1
- B.0.5
- C.2
- D.2.5
- A.1
- B.1.5
- C.2
- D.2.5
- A.半年
- B.一年
- C.两年
- D.三年
- A.5.0
- B.10
- C.15
- D.20
- A.1
- B.1.5
- C.2
- D.2.5
- A.1
- B.3
- C.6
- D.9
- A.20<SUP>o</SUP>30<SUP>o</SUP>
- B.30<SUP>o</SUP>20<SUP>o </SUP>C.35<SUP>o</SUP>25<SUP>o </SUP>D.25<SUP>o</SUP>35<SUP>o </SUP>
- A.1
- B.1.2
- C.1.3
- D.1.5
- A.空场采矿法
- B.崩落采矿法
- C.充填采矿法
- D.崩落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
- A.200
- B.500
- C.800
- D.1000
- A.1
- B.2
- C.3
- D.4
- A.联合使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
- B.单独采用锚杆支护,必要时安装锚索
- C.联合使用锚杆和架金属棚子支护
- D.联合使用锚杆和架木棚子支护…
- A.12
- B.24
- C.36
- D.60
- A.2类
- B.3类
- C.4类
- D.5类
- A.围岩崩落采矿法和矿石围岩崩落采矿法
- B.矿石围岩崩落法和塌落法
- C.塌落法和留矿采矿法
- D.矿房法和崩落采矿法
- A.1
- B.1.5
- C.2
- D.3
- A.围岩变形
- B.顶板下沉
- C.巷道壁滴水
- D.片帮、冒顶
- A.隔爆型
- B.增安型
- C.本质安全型
- D.充油型
- A.施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 B.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 C.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 D.总监理工程师
- A.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 B.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C.定期组织演练
- D.将演练情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设计方案的优劣
- B.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好坏
- C.设计进度的快慢
- D.报价合理
- A.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 B.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横杆上
- C.单排脚手架的小横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横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 D.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小横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架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3
- A.停机坪
- B.飞行区
- C.候机楼区
- D.地面运输区
- E.空中飞行航道。
- A.型式检验
- B.强制检验
- C.验收检验
- D.专项检验
- E.定期检验
- A.烟囱效应
- B.燃烧气体的浮力和膨胀力
- C.雷雨的影响
- D.通风系统风机的影响
- A.竖向布置最大间距3步
- B.水平布置最大间距2跨
- C.竖向布置最大间距2步
- D.水平布置最大问距3跨
- A.化学品标识
- B.象形图
- C.信号词
- D.防范说明
- E.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A.乘施工电梯
- B.随起吊模板上下
- C.利用拉杆或支撑
- D.上人扶梯
- A.分子碰撞理论
- B.燃烧素学说
- C.活化能理论
- D.链式反应理论
- A.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
- B.在项目上的专职安全员
- 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D.以上三者均可
- A.0.5
- B.2
- C.2.5
- D.3
- A.IT系统
- B.TT系统
- C.TN—C系统
- D.TN—S系统
- A.推拉式
- B.向内开启式
- C.向外开启式
- D.任何方式
- A.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一次采样检测不能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 B.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二次采样检测平均不能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 C.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三次采样检测平均不能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 D.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时问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 A.电磁场伤害
- B.间接接触电击
- C.静电电击
- D.直接接触电击
- A.汽水共腾
- B.水击
- C.爆管
- D.炉膛爆炸
- A.2
- B.2.5
- C.3
- D.3.5
- A.汽车驾驶证
- B.起重机司机证
- C.汽车驾驶证和起重机司机证
- D.经过汽车驾驶和起重机培训的证明材料
- A.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粒径及工人接尘时间
- B.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粒径及粉尘浓度
- C.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及工人接尘时间
- D.作业场所粉尘的超标倍数
- A.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 B.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C.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 D.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A.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 B.厂房建筑或建筑不合理
- C.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 D.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
- A.安全设施
- B.专业技术人员
- C.管理制度
- D.内部组织
- A.爆炸下限
- B.爆炸极限
- C.爆炸上限
-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 A.不得低于3m_和不得低于2.4 m
- B.不得低于3m和不得低于2.5 m
- C.不得低于3.5 m和不得低于2.5 m
- D.不得低于4 m和不得低于2.5 m
- A.数安
- B.数毫安
- C.数百毫安
- D.数十毫安
- A.安全联锁
- B.安全屏蔽
- C.安全障碍
- D.密封保护
- A.设计
- B.制造
- C.使用
- D.维修
- A.白炽灯
- B.日光灯
- C.防爆型灯具
- D.钠灯
- A.5
- B.6
- C.6.5
- D.7
- A.3
- B.2
- C.1
- D.4
- A.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由机器来做
- B.研究、创造、决策由人来做
- C.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由人来做
- D.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
- A.高压
- B.中压
- C.零压
- D.负压
- A.球形
- B.圆筒形
- C.正方形
- D.椭圆形
- A.6
- B.4
- C.2
- D.1
- A.右到左,从下到上,逆时针
- B.右到左,从上到下
- C.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
- D.右到左,从下到上
- A.泄压阀
- B.呼吸阀
- C.安全阀
- D.报警器
- A.初起期是火灾从无到有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
- B.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回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 C.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
- D.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
- A.将按钮或旋钮设置在凹人的底座之中
- B.扳动开关要求手指在扳钮两侧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捏住钮柄
- C.使操作手在越过此控制器时,手的运动方向与该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不一致
- D.增加操作阻力,使较小外力不起作用
- A.应该优先选择
- B.绝对禁止
- C.选择方案之一是
- D.可以但最好不
- A.要有可溶岩层、岩层因具有裂隙而透水、水必须有侵蚀性、水在岩层中应是流动的
- B.要有可溶岩层、岩层因具有裂隙而透水、水在岩层中应是流动的
- C.岩层因具有裂隙而透水、水必须有侵蚀性、水在岩层中应是流动的
- D.要有可溶岩层、岩层因具有裂隙而透水、水必须有侵蚀性
- A.静视野
- B.动视野
- C.注视野
- D.视平面
- A.特别危险的工序隔离操作,A级危险厂房单间独立设置,必须连建时应用墙隔离
- B.厂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3.5 m2
- C.厂房主通道宽不少于1.2 m,其他通道宽度不少于1.0 m
- D.厂房门应向外开、门内无插销、门宽不少于1.2 m
- A.20
- B.25
- C.30
- D.35
- A.《煤矿安全规程》
- B.《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 C.《矿井防灭火规范》
- D.以上都必要
- A.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
- B.道路
- C.通航河流
- D.索道
- A.Ⅰ类场所不应安装电器设备
- B.Ⅱ类场所电器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120%
- C.Ⅱ类场所采用防爆、隔爆、安全型、增安型、充油型设备
- D.Ⅲ类场所选择密封、防尘设备
- A.加强通风
- B.切断气源
- C.切断电源
- D.抢救人员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A.硅酸盐粉尘
- B.微细粉尘
- C.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 D.煤尘
- A.可以代替
- B.没必要
- C.不能代替
- D.可以设置也可以不
- A.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 B.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60 min,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停歇时间超过60 min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 C.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
- D.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还需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Z1-2010)中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 A.2万元以下
-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D.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 A.剧毒化学品
- B.高毒化学品
- C.毒性物质
- D.化学物质
-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A.生石灰
- B.面粉
- C.煤粉
- D.铝粉
- A.安全生产委员会
- B.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独立部门
- C.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 D.生产、安全、机械管理的综合部门
- A.民事
- B.刑事
- C.民事和刑事
- D.赔偿
- A.尽可能接近劳动者的工作地点
- B.劳动者接触的工作地点
- C.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
- D.劳动者操作频率最高的工作地点
- A.30 mm?30 mm
- B.60 mm?60 mm
- C.80 mm?80 mm
- D.100 mm?100 mm
- A.以水为介质
- B.以水或油为介质
- C.以油为介质
- D.各种介质
- A.操作者站在砂轮的正面
- B.使用前检查砂轮有无破裂和损伤
- C.用力均匀磨削
- D.1人使用1台砂轮机操作
- A.可以取代
- B.不可取代
- C.可设置可不设置
- D.多余设置
- A.防火标语及海报
- B.出路指示灯及照明设备
- C.消防头盔和防火服装
- D.灭火器材
- A.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 B.主管部门应强化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使用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 C.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和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 D.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应投入资金进行安全技改,从工程建设和工艺设备上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提高安全防范的技术水平
- A.保护接地
- B.保护接零
- C.工作接地
- D.工作接零
- A.2
- B.1.5
- C.1
- D.0.5
- A.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 B.在进入设备前60 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 h各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 C.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高于36 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或等于12 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 D.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 A.15 5
- B.5 0.5
- C.5 0.25
- D.2.5 0.25
- A.早期故障期、常发故障期、磨损故障期
- B.偶发故障期、常发故障期、磨损故障期
- C.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磨损故障期
- D.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常发故障期
- A.在竣工验收前
- B.竣工验收后
- C.初步设计阶段
- D.可行性研究阶段
- A.制动器
- B.安全阀
- C.高压胶管
- D.护顶架
- A.前者危害性大
- B.后者危害性大
- C.两者危害性一样大
- D.无法比较
- A.1.2
- B.1
- C.1.5
- D.0.8
- A.36 12
- B.50 42
- C.110 36
- D.50 36
- A.增安型
- B.本质安全型
- C.隔爆型
- D.充油型
- A.1.5~2
- B.2~2.5
- C.2.5~3
- D.3~3.5
- A.起重机司机
- B.车工
- C.纺织工
- D.电话接线员
- A.绝缘棒
- B.绝缘挡板
- C.绝缘靴
- D.绝缘夹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