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2
- B.24
- C.26
- D.48
- A.60
- B.50
- C.40
- D.30
- A.红外线辐射
- B.微波辐射
- C.激光辐射
- D.紫外线辐射
- A.观察力
- B.注意力
- C.记忆力
- D.操作能力
- A.照明设施
- B.路面标线
- C.防眩设施
- D.视线诱导标
- A.传感功能
- B.信息处理功能
- C.操纵功能
- D.信息决策功能
- A.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 B.密度大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
- C.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
- D.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
- A.主观感觉调查表法
- B.智能测验
- C.分析脑电图
- D.精神测验
- A.工业锅炉
- B.电站锅炉
- C.民用锅炉
- D.蒸汽锅炉
- A.加氢裂化
- B.加氧裂化
- C.催化裂化
- D.热裂化
- A.铁路列车检测
- B.铁路列车超速防护
- C.铁路车辆探测系统
- D.铁路列车安全控制系统
- A.隔离储存
- B.置换储存
- C.隔开储存
- D.分离储存
- A.燃烧性
- B.吸收性
- C.爆炸性
- D.毒害性
- A.上风向
- B.死角处
- C.几何中心
- D.下风向
- A.烧毁,溶解,化学分解
- B.分解,烧毁,填埋
- C.化学分解,溶解,填埋.
- D.分解,烧毁,化学溶解
- A.氨水溶液
- B.稀盐酸溶液
- C.硫酸铜溶液
- D.石灰乳
- A.全面罩式
- B.半面罩式
- C.隔离式
- D.自给式
- A.简单分解爆炸
- B.复杂分解爆炸
- C.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 D.复合分解爆炸
- A.定型组合钢模板
- B.钢木定型组合模板
- C.组合铝模板
- D.定型木模板
- A.正上方
- B.正下方
- C.正中间
- D.左右侧
- A.干粉
- B.泡沫
- C.二氧化碳
- D.蒸汽
- A.悬挑脚手架
- B.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 C.吊篮脚手架
- D.挂脚手架
- A.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支护
- B.地下连续墙支护
- C.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
- D.挡土护坡桩与锚杆结合支撑
- A.齿条式千斤顶
- B.油压千斤顶
- C.螺旋式千斤顶
- D.直压式千斤顶
- A.操作时应控制拉值,不准超载
- B.运转中不准将手伸入卷筒作清理工作,也不准进行维修
- C.工作中禁止人员站在冷拉线的两端
- D.用配重控制的设备,工作前要检查配重块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 A.2kN/m<sup>2</sup>,3kN/m<sup>2</sup>
- B.3kN/m<sup>2</sup>,2kN/m<sup>2</sup>
- C.3kN/m<sup>2</sup>,5kN/m<sup>2</sup>
- D.5kN/m<sup>2</sup>,3kN/m<sup>2</sup>
- A.滑升模板
- B.墙体大模板
- C.飞模
- D.一般木模板
- A.基础原因
- B.直接原因
- C.间接原因
- D.根本原因
- A.施工组织总设计
-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D.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A.面板材料计算值
- B.地基设计值
- C.荷载设计值
- D.施工设备计算值
- A.全尘
- B.呼吸性粉尘
- C.浮尘
- D.落尘
- A.坡顶堆载
- B.降水或排水
- C.工程爆破
- D.破坏植被
- A.1
- B.4
- C.3
- D.2
- A.单层崩落法
- B.分层崩落法
- C.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 D.阶段崩落法
- A.岩溶突泥
- B.地面淤泥从塌陷区裂缝溃人井下
- C.溃出的淤泥、黏土和流砂等阻塞
- D.煤层顶部含水泥砂层溃入
- A.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的空隙性及其富水程度有关
- B.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厚度和分布面积有关
- C.矿井涌水强度与降水性质、强度、连续时间及人渗条件有密切关系
- D.矿井涌水强度及其变化,还与充水层的水量组成有关
- A.坡体开挖形态
- B.岩体结构
- C.降水或排水
- D.工程爆破
- A.综合指数法
- B.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 C.钻屑法
- D.隔离法
- A.空场采矿法
- B.分阶段矿房法
- C.房柱采矿法
- D.阶段矿房法
- A.扩散燃烧
- B.分解燃烧
- C.蒸发燃烧
- D.表面燃烧
- A.接地装置
- B.等电位连接件
- C.屏蔽导体
- D.引下线
- E.电涌保护器
- A.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mm
- B.车轮厚度:客车≥25mm,货车≥23mm
- C.车轮轮缘厚度≥28mm
- D.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15mm
- E.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8mm
- A.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 B.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设计和测绘工作
- C.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工厂周边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D.严禁在危险场所架设临时性电气设施
- E.专业机构提供的文件、图样、技术资料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 A.惰性气体系统故障
- B.航路标志出现故障
- C.导航设备故障
- D.通信设备故障
- E.航行资料失效
- A.严格执行行车作业的标准化,认真落实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
- B.车站对作业区段的道岔要落实锁闭,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
- C.车辆人厂、段修转向架除锈后进行翻转分解探伤,重点检查
- D.加强制动梁端轴分解探伤检查等安全措施
- E.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
- 46
-
静电的起电方式有( )。
- A.电荷迁移
- B.感应起电
- C.破断起电
- D.分解起电
- E.粉体静电
- A.仔细阅读VTS主管机关印发的出版物
- B.按照VTS主管机关的规定,正确、及时地向VTS中心报告有关信息
- C.保证船舶助航与通信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D.不得改变经船舶与VTS中心双方同意的航行计划
- E.迅速、准确地向VTS中心报告意外情况
- A.机器设备的情况
- B.信息的强度
- C.机器的外观造型
- D.操纵机构是否适宜于人的操作要求
- E.操作者的生物力学特性
- A.活性灭火组分
- B.疏水成分
- C.改性钠盐
- D.惰性填料
- E.氨基干粉
- A.氧化剂
- B.还原剂
- C.点火源
- D.可燃物
- E.高温固体
- A.粉碎前后应筛掉机械杂质
- B.手工生产硫酸盐引火线时,应在单独工房内进行
- C.烟火药原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
- D.机器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每问工房不得超过两台机组
- E.粉碎应在单独工房进行
- A.木磨床
- B.圆锯机
- C.平刨床
- D.压刨机
- E.带锯机
- A.冲天炉
- B.电弧炉
- C.感应炉
- D.造芯机
- E.抛丸机
- A.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等
- B.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
- C.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
- D.接触网网下带电违章作业
- E.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
- A.脱轨设备检测器
- B.轴箱发热探测器
- C.热轮探测器
- D.临界限界检查器
- E.铁路检测检查器
- A.射线检测
- B.超声波检测
- C.磁粉检测
- D.渗透检测
- A.60%
- B.65%
- C.70%
- D.75%
- A.4500mm,4300mm
- B.4800mm,3400mm
- C.4500mm,3400mm
- D.4800mm,4300mm
- A.超高压锅炉
- B.高压锅炉
- C.中压锅炉
- D.低压锅炉
- A.设备的信号检测
- B.设备的状态矢量
- C.设备的变化信息
- D.设备的基本模型
- A.热性质
- B.机械性质
- C.电性质
- D.水性质
- A.扩散燃烧
- B.集中燃烧
- C.气体燃烧
- D.二次燃烧
- A.第一类
- B.第二类
- C.第三类
- D.第四类
- A.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 B.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
- C.无害化排放
- D.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
- A.2~5
- B.3~7
- C.4~8
- D.5~10
- A.紧急切断阀
- B.减压阀
- C.爆破帽
- D.安全阀
- A.驾驶警报装置
- B.视觉增强装置
- C.车辆导航装置
- D.速度控制装置
- A.列车离开道口
- B.列车通过道口
- C.列车停运在道口
- D.列车接近道口
- A.涡流检测
- B.磁记忆检测
- C.渗透检测
- D.磁粉检测
- A.红外线
- B.眩光
- C.紫外线
- D.强光
- A.灭弧介质和灭弧装置
- B.灭弧介质和灭弧方式
- C.灭弧方式和灭弧装置
- D.灭弧装置和灭弧程序
- A.1
- B.2
- C.3
- D.5
- A.单相电击
- B.跨步电压电击
- C.行走电击
- D.两相电击
- A.40%
- B.50%
- C.60%
- D.70%
- A.载热介质
- B.锅炉结构
- C.热能来源
- D.燃烧方式
- A.发展
- B.引发
- C.开始
- D.终止
- A.消防梯
- B.消防水枪
- C.消防水带
- D.消防车
- A.具有与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相适应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生产厂房和储存仓库
- B.A级建筑物应设有安全防护屏障
- C.C级建筑物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5.2m2
- D.A,级建筑物应单人单栋使用
- A.各种煤尘为30~40g/m<sup>3</sup>
- B.淀粉为9g/m<sup>3</sup>
- C.糖为10.3g/m<sup>3 </sup>
- D.铝及硫磺为79/m<sup>3</sup>
- A.工作状态
- B.正常工作状态
- C.非正常工作状态
- D.非工作状态
- A.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
- B.高频振荡管
- C.高频电容器
- D.电感线圈及馈线
- A.r=α1 α2α3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b/d4b22bfe66ff159bc4662e18b60d78.png" alt="" />
- C.r=1-P(n/N)
- D.RH=1-b62b3b4b5(1-r)
- A.安全性
- B.维修性
- C.适用性
- D.可靠性
- A.航向保持系统
- B.航迹保持系统
- C.航速保持系统
- D.航程保持系统
- A.泡沫灭火器
- B.酸碱灭火器
- C.清水灭火器
- D.二氧化碳灭火器
- A.审核航空营运人紧急程序及有关应急方面的训练大纲
- B.明确执行飞行任务机组成员在应急处置程序中的分工和职责
- C.起飞前检查应急设备处于立即可用状态
- D.客舱乘务员要在航空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上完成客舱安全所需要的各项“软件”工作
- A.日光
- B.热风散热器
- C.明火
- D.远红外线烘烤
- A.力学性能试验
- B.金相检验
- C.应力分析
- D.应力应变测试
- A.1:2
- B.1:3
- C.2:1
- D.2:3
- A.消极被动式
- B.积极主动式
- C.安全可靠性
- D.运行操作式
- A.1
- B.5
- C.10
- D.15
- A.可达性
- B.标准性
- C.互换性
- D.安全性
- A.允许运行
- B.停止运行
- C.整改后运行
- D.监督运行
- A.溶解度的大小
- B.形状
- C.密度的大小
- D.分散度的程度
- A.组成成分
- B.灭火速度
- C.灭火性质
- D.灭火强度
- A.超速造成的事故
- B.无证驾驶造成的事故
- C.违章载人造成的事故
- D.违章作业造成的事故
- A.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目标
- B.执行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预防监督活动
- C.招募和训练人员
- D.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
- A.皮肤金属化
- B.电烧伤
- C.电光性眼炎
- D.机械损伤
- A.10~35
- B.20~40
- C.35~50
- D.20~50
- A.0.5
- B.2
- C.1
- D.3
- A.锅炉熄火保护装置
- B.排污阀或放水装置
- C.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 D.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
- A.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 B.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 C.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 D.缓冲器
- A.高频电磁场
- B.微波辐射
- C.红外线辐射
- D.紫外线辐射
- A.铝粉和木炭
- B.硫黄和木炭
- C.镁粉和木炭
- D.赤磷和木炭
- A.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
- B.防后倾装置
- C.防碰装置
- D.防风防爬装置
- A.定温
- B.差温
- C.线型感烟
- D.定温
- A.锅炉熄火保护装置
- B.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 C.防爆门装置
- D.联锁保护装置
- A.爆炸的危害性
- B.易于损坏性
- C.使用的广泛性
- D.可靠的连续运行性
- A.吸附法
- B.袋滤法
- C.洗涤法
- D.静电法
- A.智能测验
- B.精神测验
- C.智力测验
- D.分析脑电图
- A.安全电流
- B.安全电阻
- C.安全电压
- D.安全导电
- A.密闭式或防尘型
- B.防尘型和防爆式
- C.防火型和防爆式
- D.密闭式或防爆型
- A.α、β带电粒子
- B.γ光子、中子
- C.α带电粒子、中子
- D.γ光子,α、β带电粒子,中子
- A.1
- B.5
- C.6
- D.10
- A.洗涤法
- B.吸附法
- C.袋滤法
- D.燃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