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胶质
- B.生产性胶质
- C.气体夹杂物
- D.气溶胶
- A.死亡3人以上
- B.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C.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
- D.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
- A.电离辐射
- B.非电离辐射
- C.射频辐射
- D.紫外线辐射
- A.振动信号的统计特征
- B.频率范围振动
- C.振动信号的速度大小
- D.振动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 A.工作时必须穿合适的工作服、工作鞋
- B.在搬运物件时,必须戴上手套
- C.当使用电钻、切割、焊接、浇筑巴氏合金时,必须使用保护面罩
- D.当工作场地高度超过4m丽有坠落危险时,必须戴上安全帽
- A.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 B.斜拉物体不吊
- C.结构或零部件的结构不清楚的不吊
- D.钢(铁)水装得过满不吊
- A.额定电压和工作状态
- B.额定电流和工作状态
- C.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 D.工作状态和额电定阻
- A.I类B级隔爆型
- B.密封型
- C.防水防尘型
- D.防粉尘点火型
-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4部分组成
- B.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还包括消防控制设备
- C.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适用于生产火药、炸药等场所
- D.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储存弹药、火工品等场所
- A.轻小型起重机械
- B.桥架类型起重机械
- C.臂架类型起重机械
- D.升降类型起重机械
- A.12
- B.24
- C.36
- D.48
- A.设置检修指挥部
- B.制定检修方案
- C.检修前的安全教育
- D.检修前温度控制
- A.加热解吸
- B.增压解吸
- C.在惰性气体中解吸
- D.精馏方法
- A.离心泵
- B.高黏度泵
- C.屏蔽泵
- D.齿轮泵
- A.15
- B.18
- C.20
- D.25
- A.碱水
- B.氢氧化铁
- C.硫代硫酸钠
- D.硫代磷酸酶类
- A.可燃液体
- B.大量液体
- C.容易液化的气体
- D.难于液化的气体
- A.干粉
- B.泡沫
- C.二氧化碳
- D.蒸汽
- A.通风置换
- B.惰性气体保护
- C.密闭和替代
- D.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 A.氧气瓶
- B.减压器
- C.胶管
- D.焊炬
- A.简单分解爆炸
- B.复杂分解爆炸
- C.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 D.普通混合物爆炸
- A.隧道、人防工程、高温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 B.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 C.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 D.移动式照明器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 A.开关箱
- B.分配电箱
- C.用电设备
- D.控制室
- A.悬挑脚手架
- B.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 C.单排脚手架
- D.吊篮脚手架
- A.起重力矩
- B.起升高度
- C.轨距
- D.工作幅度
- A.操作时应控制拉值,不准超载
- B.运转中不准将手伸人卷筒作清理工作,也不准进行维修
- C.工作中禁止人员站在冷拉线的两端
- D.用配重控制的设备,工作前要检查配重块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 A.定型组合模板
- B.滑升模板
- C.一般模板
- D.台模
- A.2.0
- B.3.5
- C.4
- D.5.6
- A.施工组织设计
- B.施工方案设计
- C.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 D.专项施工方案
- A.连续式垂直支撑
- B.短桩隔断支撑
- C.锚位支撑
- D.钢构架支护
- A.160
- B.185
- C.250
- D.300
- A.一般预兆
- B.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 C.松散孔隙含水层突水预兆
- D.水文地质突水预兆
- A.0~0.2%
- B.0~0.5%
- C.0~1.0%
- D.0~1.2%
- A.防止瓦斯积聚和超限
- B.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 C.防止一定浓度的甲烷积聚
- D.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
- A.位压
- B.速压
- C.全压
- D.静压
- A.分层长壁采煤法
- B.单一长壁采煤法
- C.长壁采煤法
- D.倾斜长壁采煤法
- A.连接器
- B.接线盒
- C.橡套电缆
- D.母线盒
- A.可燃剂和氧化剂
- B.可燃剂和敏化剂
- C.敏化剂和氧化剂水溶液
- D.可燃剂和氧化剂水溶液
- A.连续式开采工艺
- B.半连续式开采工艺
- C.长臂式开采工艺
- D.间断式开采工艺
- A.冻结法、钻井法、注浆法
- B.钻眼爆破法、冻结法、钻井法
- C.钻眼爆破法、注浆法、冻结法
- D.钻井、钻眼爆破法、注浆法
- A.可燃性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20%
- B.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20%
- C.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
- D.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E.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的环境条件
- A.时间
- B.方向
- C.路线
- D.标志
- E.速度
- A.可靠度是可靠性的量化指标
- B.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
- C.与可靠度相反的一个参数叫累积故障概率
- D.可靠度是一个条件概率
- E.常用λ(t)表示
- A.反应、操作速度快
- B.精确性高
- C.信号检测
- D.归纳、推理、判断性
- E.耐久力强
- A.报警和救援装置
- B.防超越行程的保护装置
- C.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
- D.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装置
- E.火灾自动返基站功能
- A.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 B.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点
- C.分析研究人的性格结构,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
- D.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机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 E.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 A.静态参数
- B.动态参数
- C.行为学参数
- D.生物力学参数
- E.生理学参数
- A.安全阀
- B.爆破帽
- C.水位计
- D.温度测量装置
- E.紧急切断阀
- A.非法生产现象严重
- B.有的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
- C.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 D.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 E.烟火药配方中大量使用禁用、限用原料
- A.避雷针
- B.避雷线
- C.避雷网
- D.避雷带
- E.避雷器
- A.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 B.灭火有效程度
- C.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 D.使用灭火器的技能
- E.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 A.灭火速率
- B.灭火面积
- C.灭火范围
- D.灭火原理
- E.等效单位灭火成本效果
- A.空气应洁净,其烃类杂质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 B.独立站(房)、灌瓶间、实瓶间、储气囊间应有隔热措施
- C.独立站(房)、灌瓶间、实瓶间、储气囊间应防止阳光直射库内
- D.储瓶间应为多层建筑
- E.空、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
- A.设备和设施毁坏的危险性
- B.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 C.人身伤亡的危险性
- D.政治经济价值
- E.冲击电压的强度
- A.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B.皮带轮中心距之间在2m以上
- C.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D.皮带宽度在20cm以上
- E.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 A.驶离港
- B.货物
- C.航向
- D.吃水
- A.碰撞事故
- B.搁浅事故
- C.触损事故
- D.触礁事故
- A.航迹保持系统
- B.航向保持系统
- C.航程保持系统
- D.航道保持系统
- A.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 B.平整性、粗糙性及耐久性
- C.反光性、粗糙性及平整性
- D.防滑性、粗糙性及反光性
- A.配置安全带
- B.安装安全玻璃
- C.设置安全门
- D.提高操作稳定性
- A.5
- B.7
- C.10
- D.15
- A.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 B.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
- C.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半径<350m,加宽5mm
- D.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半径<500m,加宽15mm
- A.运输系统内人员
- B.运输系统外人员
- C.运输安全技术
- D.铁路运输设备
- A.安全性、隔离、闭锁
- B.稳定性、隔离、闭锁
- C.安全性、稳定性、隔离
- D.安全性、稳定性、闭锁
- A.1
- B.3
- C.2
- D.4
- A.20
- B.30
- C.50
- D.80
- A.区域采样
- B.定点采样
- C.个体采样
- D.长时间采样
- A.高温作业防护
- B.通风降温
- C.个体防护
- D.隔热
- A.3
- B.4
- C.5
- D.6
- A.紫外线辐射
- B.微波辐射
- C.红外线
- D.激光
- A.降低,波长变短,其强度也降低
- B.增高,波长变长,其强度也增大
- C.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
- D.降低,波长变长,其强度也降低
- A.100~150
- B.160~170
- C.120~150
- D.150~180
- A.洗涤法
- B.吸附法
- C.袋滤法
- D.燃烧法
- A.稳定程度
- B.分散度
- C.密度
- D.在空气中的有害度
- A.人机工程学原则
- B.审查原则
- C.技术经济性原则
- D.事先进行试验和进行评价原则
- A.改革工艺过程
- B.湿式作业
- C.密闭、抽风、除尘
- D.个体防护
- A.可达性
- B.维修性
- C.互换性
- D.设计性
- A.消极被动式
- B.积极主动式
- C.运行操作式
- D.安全可靠式
- A.控制与决策
- B.功能及信息
- C.操纵能力与分析功能
- D.信息及能量
- A.串联方法
- B.并联方法
- C.串并联方法
- D.串联或并联方法
- A.早期故障期
- B.晚期故障期
- C.偶发故障期
- D.磨损故障期
- A.生理学参数
- B.生物力学参数
- C.动态参数
- D.静态参数
- A.50%~65%
- B.70%~75%
- C.40%~75%
- D.50%~85%
- A.1
- B.5
- C.6
- D.10
- A.燃烧必须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炉膛中
- B.达到不同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和爆炸范围
- C.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燃的浓度
- D.有足够的点火能源
- A.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
- B.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
- C.对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
- D.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0.17s
- A.渗透检测
- B.涡流检测
- C.磁记忆检测
- D.磁粉检测
- A.塑性
- B.强度
- C.冷弯
- D.断裂韧性
- A.事故大型化、群体化
- B.事故类型集中
- C.事故后果严重
- D.事故涉及范围广
- A.反光镜伸人容器内
- B.5~10倍放大镜
- C.超声波测厚仪
- D.约0.5kg的尖头手锤进行锤击
- A.轿顶和对重的反绳轮必须安装防护罩
- B.在底坑中对重运行的区域和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均应设隔障
- C.机房地面高差大于0.3m时在高处应设栏杆并安设梯子
- D.在轿顶边缘与井道壁水平距离超过0.3m时应在轿顶设护栏
- A.设计压力和液柱静压力之差
- B.设计压力和液柱静压力之和
- C.设计压力和最高工作压力之差
- D.液柱静压力和最高工作压力之和
- A.物质状态
- B.化学特性
- C.对人类毒害程度
- D.对容器材料的腐蚀性
- A.《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范》
- B.《烟花爆竹计数抽样检查规则》
- C.《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
- D.《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 A.锅炉熄火保护装置
- B.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 C.防爆门
- D.联锁保护装置
- A.“锅”
- B.“炉”
- C.锅壳
- D.再热器
- A.具有与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相适应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生产厂房和储存仓库
- B.A级建筑物应设有安全防护屏障
- C.C级建筑物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5.2m2
- D.A2级建筑物应单人单栋使用
- A.《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B.《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C.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 D.《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 A.日光
- B.热风散热器
- C.明火
- D.远红外线烘烤
- A.安定性
- B.力学性
- C.燃烧特性
- D.安全性
- A.50
- B.80
- C.120
- D.150
- A.链引发、链生成、链传递
- B.链生成、链传递、链终止
- C.链生成、链传递、链解散
- D.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 A.爆炸理论
- B.热爆炸理论
- C.爆炸极限理论
- D.热爆炸极限理论
- A.气体灭火剂
- B.高倍数泡沫灭火剂
- C.低倍数泡沫灭火剂
- D.干粉灭火剂
- A.扩散燃烧
- B.集中燃烧
- C.气体燃烧
- D.二次燃烧
- A.聚烯烃、聚氨酯、不饱和聚酯
- B.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
- C.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 D.聚氨酯、不饱和聚酯、聚碳酸酯
- A.IT系统
- B.TT系统
- C.TN系统
- D.保护接地系统
- A.2~8
- B.3~7
- C.4~10
- D.5~8
- A.电石库房应为耐火建筑,房顶应设有自然通风的风帽
- B.搬运电石桶时应防止碰撞或滚动
- C.电石库不得设在可能积水处,库房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45~0.6m
- D.电石库应备有黄砂和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不含水的灭火物质和设施
- A.操作人员不熟悉木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
- B.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纵机械
- C.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 D.在危险区域内没有限制台数间的间距
- A.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 B.光电式保护装置
- C.感应式保护装置
- D.机械式防护装置
- A.防爆阀和逆止阀
- B.防散阀和控制阀
- C.控制阀和逆止阀
- D.防爆阀和放散阀
- A.外露的传动装置没有防护罩
- B.动作失控
- C.开关失灵
- D.模具的危险
- A.旋转搅拌机
- B.动力压力机的滑枕
- C.剪切机的刀刃
- D.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
- A.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 B.联锁安全装置
- C.控制安全装置
- D.隔离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