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0
- B.65
- C.75
- D.80
- A.作业中应打开压力表开关,不得将工况选择阀的操纵手柄放在高速档位置
- B.履带式挖掘机转移工地应采用自卸汽车装运
- C.履带式挖掘机的驱动轮应置于作业面的前方
- D.履带式挖掘机作短距离行走时,主动轮应在后面,斗臂应在正前方与履带平行
- A.将火力减弱或停息,校验压力表并清洗压力表管道
- B.加大火力,并且检查压力表
- C.用蒸汽慢慢加热管道,待压力表正常后再加速升压
- D.检查是否有卡住现象,校验压力表是否正常
- A.进入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时,容器外必须有人监护,并且有可靠的联络措施
- B.容器内严禁采用明火照明
- C.检验检修压力容器时,禁止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卸下或上紧螺栓
- D.在容器内检验使用电灯照明时,照明电压为36V
- A.适用范围
- B.材质
- C.工作原理
- D.构造形式
- A.5
- B.3
- C.2
- D.6
- A.泄漏
- B.排气后压力继续上升
- C.排放泄压后阀瓣不回座
- D.到规定压力开启时间长
- A.设备出厂技术文件
- B.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 C.设备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 D.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
- A.煤的灰渣熔点低
- B.燃烧设备设计不合理
- C.运行操作不当
- D.管内异物堵塞
- A.黄线
- B.红线
- C.绿线
- D.蓝线
- A.300
- B.500
- C.800
- D.1000
- A.必须严格防止混酸与有机物接触
- B.不能把未经稀释的浓硫酸与硝酸混合
- C.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直接注人酸中
- D.反应混合物不得有油类、酐类、甘油、醇类等杂质
- A.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浇在污染处,再用冷水冲洗干净
- B.用氨水使其生成铵盐,再用水冲洗
- C.用稀盐酸溶液浸湿污染处,再用水冲洗
- D.用碱水和氢氧化铁解毒,再用水冲洗
- A.3
- B.2
- C.4
- D.5
-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A.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 B.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 C.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 D.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 A.搅拌器
- B.反应器
- C.精蒸馏塔
- D.换热器
- A.隔离开关
- B.断路器
- C.负荷开关
- D.熔断器
- A.首先用生石灰将泄漏的药液吸干,然后用碱水湿透污染处,再用冷水冲洗干净
- B.用漂白粉或5倍水浸湿污染处,再用碱水浸湿,最后用热水和冷水各冲洗一次
- C.用硫代硫酸钠的水溶液浇在污染处,然后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冲洗干净
- D.用硫黄粉覆盖,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 A.5%
- B.10%
- C.12%
- D.15%
- A.工作幅度
- B.起重量
- C.起升高度
- D.起重力矩
- 22
-
模板按其功能分类,常用的模板主要有定型组合模板、墙体大模板、飞模(台模)、滑升模板和一般木模板。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的烟囱、水塔、筒仓、竖井和民用高层建筑剪力墙、框剪、框架结构施工的模板是( )。
- A.墙体大模板
- B.一般木模板
- C.滑升模板
- D.飞模
- A.倒链
- B.卡环
- C.绞磨
- D.手搬葫芦
- A.1.5
- B.2
- C.1
- D.1.25
- A.1~3
- B.5~8
- C.6~10
- D.3~5
- A.50
- B.12
- C.24
- D.36
- A.通信装置
- B.断绳保护装置
- C.自动控制装置
- D.下极限限位装置
- A.1
- B.2
- C.3
- D.4
- A.2
- B.5
- C.8
- D.10
- A.10
- B.15
- C.20
- D.30
- A.滑坡事故
- B.崩塌事故
- C.滑塌事故
- D.坍塌事故
- A.违章采选作业
- B.库水位的监测
- C.违章建筑
- D.周边山体稳定性
- A.报警仪
- B.加压装置
- C.防喷器
- D.旁通阀
- A.50
- B.55
- C.40
- D.60
- A.留矿采矿法
- B.房柱采矿法
- C.分阶段矿房法
- D.阶段矿房法
- A.监测设备、分析设备和控制设备
- B.检测设备、控制设备和应急设备
- C.监测设备、控制设备和处理设备
- D.检测设备、应急设备和处理设备
- A.6
- B.3
- C.4
- D.5
- A.下游法
- B.中游法
- C.高浓度尾矿堆积法
- D.上游法
- A.房柱采矿法
- B.留矿采矿法
- C.分阶段矿房法
- D.全面采矿法
- A.易蒸发性
- B.压缩性
- C.易沸溢性
- D.扩散、流淌性
- A.激光强度和频率
- B.角质层厚度
- C.工作环境
- D.肤色深浅
- E.组织水分
- 42
-
机械感度包括( )。
- A.针刺感度
- B.摩擦感度
- C.静电感度
- D.撞击感度
- E.交直流电感度
- A.压力保养
- B.湿法保养
- C.干法保养
- D.维修保养
- E.充气保养
- A.湿度
- B.释放的能量
- C.加热时间
- D.温度
- E.热量
- A.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反应容器停止进料
- B.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要通过水喷淋冷却降温
- C.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料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 D.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
- E.压力容器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 A.静重式
- B.平衡式
- C.杠杆式
- D.弹簧式
- E.先导式
- A.中间站停留车辆,只有停留线路有坡道时,才应连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并以铁鞋牢靠固定
- B.加强机车车辆检修和机车出库、车辆列检的检查质量
- C.对车辆转向架侧架、摇枕实行寿命管理
- D.车辆入厂、段修转向架除锈后进行翻转分解探伤,重点检查
- E.机车在中间站停留时,乘务员不得擅自离开机车,并保持机车制动
- A.故障率
- B.维修度
- C.使用范围
- D.平均寿命
- E.有效度
- A.减缓药剂燃速
- B.增强制品机械强度
- C.降低药剂敏感度
- D.降低机械感度
- E.改善药剂物理化学安定性
- A.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正常运转
- B.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 C.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 D.安全防护装置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 E.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
- A.烟气流速的调节
- B.锅炉水位的监督调节
- C.排污和吹灰的调节
- D.气温的调节
- E.锅炉气压的监督调节
- A.电机绝缘破坏
- B.电机运行中发生过载、堵转、扫膛
- C.绕组断线或接触不良
- D.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高
- E.发生相间、匝问短路
- A.道路交通安全防护技术
- B.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 C.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 D.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
- E.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
- A.泄压反应慢
- B.结构简单
- C.结构复杂
- D.适应性强
- E.密封性能好
- A.吊钩缺少护钩装置
- B.吊钩因长期磨损,使断面减小
- C.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
- D.经常超载使用
- E.吊钩材质有缺陷
- A.燃点
- B.自燃点
- C.闪点
- D.最小点火能
- A.吸附法
- B.袋滤法
- C.洗涤法
- D.静电法
- A.NT
- B.TT
- C.TN
- D.IT
- A.暴露或活动的零部件较少
- B.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运行,活动空间较大,一旦造成事故,影响的面积也较大
- C.作业环境复杂
- D.起重机械通常具有庞大的结构和比较复杂的机构,作业过程中常常是几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同时操作,操作技术难度较大
- A.焊接
- B.铰链
- C.卡环
- D.吊钩
- A.电压
- B.强度
- C.指令
- D.转换
- A.强度和刚度
- B.表面平整度
- C.耐久性
- D.表面抗滑性
- A.关闭进汽阀门
- B.切断进料阀门
- C.切断电源
- D.打开放空管
- A.综合化、半机械化、密闭化
- B.半机械化、技术化、准确化
- C.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 D.技术化、机械化、自动化
- A.门座式起重机
- B.桥式起重机
- C.门式起重机
- D.缆索起重机
- A.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
- B.使用范围
- C.移动方式
- D.使用操作
- A.彩度
- B.明度
- C.色彩
- D.色调
- A.保护相线连接
- B.保护安全电压
- C.保护接地
- D.保护接地
- A.交通标志
- B.护栏
- C.路面标线
- D.隔离栅
- A.高级通风
- B.中级通风
- C.低级通风
- D.不通风
- A.0.75
- B.1.50
- C.1.25
- D.1.75
- A.护栏
- B.视线诱导标
- C.隔离栅
- D.交通标志
- A.电气火灾
- B.低压配电线
- C.直接接触电击
- D.间接接触电击
- A.6
- B.24
- C.36
- D.42
- A.气压试验
- B.水压试验
- C.动力试验
- D.气密试验
- A.高压负荷开关
- B.高压隔离开关
- C.高压断路器
- D.高压熔断器
- A.上风侧
- B.回风侧
- C.下风侧
- D.进风侧
- A.安装
- B.脱轨翻倒
- C.倾翻
- D.重物坠落
- A.氮气
- B.丙烷
- C.氢气
- D.硫
- A.初始报告
- B.继续报告
- C.问断报告
- D.最终报告
- A.机械性噪声
- B.空气动力噪声
- C.电磁性噪声
- D.冲击噪声
- A.25%
- B.20%
- C.10%
- D.15%
- A.全压强度
- B.动压强度
- C.重力压强
- D.静压强度
- A.100~300
- B.500~800
- C.650~850
- D.1000~3000
- A.X光
- B.红外线
- C.激光
- D.紫外线
- A.水循环故障
- B.严重缺水
- C.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
- D.锅水品质太差
- A.湿度
- B.振动
- C.温度
- D.噪声
- A.0类
- B.Ⅰ类
- C.Ⅱ类
- D.Ⅲ类
- A.不得单叉作业和使用货叉顶货或拉货
- B.两辆叉车不得同时装卸一辆货车
- C.叉装时,物件应靠近起落架,其重心应在起落架中间,确认无误后方可提升
- D.严禁货叉上载人
- A.2~3
- B.4~6
- C.8~10
- D.18~24
- A.0类设备
- B.Ⅱ类设备
- C.0I类设备和Ⅰ类设备
- D.Ⅲ类设备
- A.加强道路设计的安全性
- B.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
- C.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 D.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
- A.高压断路器
- B.高压负荷开关
- C.高压熔断器
- D.高压隔离开关
- A.高压罐
- B.混合器
- C.搅拌器
- D.反应容器
- A.对使用中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应定期用试验按钮检查其动作特性是否正常
- B.采用相线直接对地短路进行试验
- C.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工作年限一般为8年
- D.运行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后,应认真检查其动作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送电,经检查未发现原因时,允许试送电两次
- A.感应式或光电式
- B.机械式或按钮式
- C.机械式或电磁式
- D.电磁式或电子式
- A.2/3
- B.1/2
- C.1/3
- D.2/5
- A.逐级领导、逐级指挥、逐级负责
- B.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负责
- C.集中领导、逐级指挥、统一负责
- D.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
- A.降低负荷,关小主汽阀
- B.全开连续排污阀,并打开定期排污阀放水,同时上水,以改善锅水品质
- C.发现汽水共腾时,应减弱燃烧力度
- D.减弱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
- A.中和与泄露是静电消失的两种主要方式
- B.静电中和是通过空气发生的
- C.静电泄漏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其相连接的其他物体发生的
- D.静电内部泄漏过程所泄漏的电流遇到的是表面电阻
- 101
-
锅炉按载热介质分为( )。
- A.高压锅炉、中压锅炉、低压锅炉
- B.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
- C.电站锅炉、工业锅炉
- D.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
- A.锅炉检修前,要让锅炉按正常停炉程序停炉,采取措施使锅内和炉膛内的温度迅速降低
- B.烟道闸门要关严密,并于隔断后进行通风
- C.对于燃油、燃气的锅炉须可靠地隔断油、气来源,并进行通风置换
- D.检验部位的人孔门、手孔盖全部打开,并经通风换气冷却
- A.高压熔断器
- B.高压隔离开关
- C.高压负荷开关
- D.热继电器
- A.0类
- B.I类
- C.Ⅱ类
- D.Ⅲ类
- A.3000
- B.2800
- C.3400
- D.2500
- A.应力分析
- B.化学成分分析
- C.应力应变测试
- D.缺陷安全评定
- A.防爆通风系统
- B.冲洗喷淋设备
- C.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 D.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 A.特级
- B.二级
- C.一级
- D.三级
- A.最大最小准则
- B.可调性准则
- C.地域性准则
- D.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
- 110
-
特种车辆安全运行的要求是( )。
- A.洒水车、清扫车等机动车在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不受车辆分道行驶的限制,逆向行驶
- B.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驶
- C.警车、消防车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
- D.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
- A.连锁装置
- B.控制装置
- C.自动调节装置
- D.固定防护装置
- 112
-
防爆电气Ⅲ类设备主要用于( )。
- A.爆炸性气体环境
- B.煤矿甲烷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 C.爆炸性粉尘环境
- D.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 A.0.8
- B.1.2
- C.1.4
- D.1.8
- A.锅炉碱度过高,锅筒水面起泡沫、汽水共腾
- B.给水中带有油质,使金属壁过热或腐蚀
- C.锅炉水位过高
- D.给水呈酸性
- 115
-
属于交通管理系统的是( )。
- A.应急车辆管理
- B.紧急事件通告与人员安全
- C.自动路侧安全监测
- D.路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