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控制安全装置
- B.自动安全装置
- C.连锁安全装置
- D.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 A.1/2
- B.1/3
- C.1/4
- D.2/5
- A.5
- B.8
- C.10
- D.15
- A.隔离安全装置
- B.可调安全装置
- C.自动安全装置
- D.控制安全装置
- A.主动式隔爆装置
- B.工业阻火器
- C.被动式隔爆装置
- D.火星熄灭器
- A.1.5
- B.1
- C.0.5
- D.0.8
- A.分散度
- B.密度
- C.形状
- D.硬度
- A.12
- B.24
- C.36
- D.6
- A.路
- B.机动车
- C.环境
- D.驾驶人
- A.爆破片
- B.安全阀
- C.爆破帽
- D.减压阀
- A.出厂后若要改换包装,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拴、印刷标签
- B.安全标签应粘贴、挂拴、印刷在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包装的明显位置
- C.在正常情况下,标签的更新时间应与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同,不得超过10年
- D.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在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性完全消除之后,方可撕下标签,否则不能撕下相应的标签
- A.强制循环型和长管薄膜式
- B.浸没燃烧和降膜式
- C.管外沸腾式和悬筐式
- D.强制循环回转薄膜式和标准式
- A.直流水
- B.低压水流
- C.吊射水流
- D.开花水
- A.蒸汽夹套和绝缘保护层的厚度
- B.管道的耐压强度和绝缘层厚度
- C.蒸汽夹套和管道的耐压强度
- D.管道的耐热强度和绝缘保护层厚度
- A.造价高
- B.适用范围小
- C.功率消耗多
- D.使用寿命短
- A.1
- B.2
- C.2.5
- D.3.5
- A.0.05%
- B.0.08%
- C.1%
- D.1.2%
- A.遇湿易燃物品
- B.易燃液体
- C.爆炸物品
- D.毒害和腐蚀品
- A.密封可靠性差
- B.造价低
- C.使用寿命短
- D.结构复杂
- A.2
- B.1.5
- C.1
- D.1.3
- A.80~350
- B.100~500
- C.120~550
- D.350~600
- A.1/400
- B.1/1000
- C.1/800
- D.1/250
- A.20
- B.15
- C.10
- D.8
- A.3
- B.5
- C.6
- D.7
- A.85%
- B.80%
- C.90%
- D.75%
- A.项目经理
- B.技术负责人
- C.安全员
- D.总工程师
- A.40
- B.50
- C.60
- D.70
- A.施工现场应当保持排水系统畅通,不得随意排放
- B.施工现场四周用硬质材料进行围挡封闭,在市区内其高度不得低于1.8m
- C.场内的地坪应当做硬化处理,道路应当坚实畅通
- D.施工现场的入口处应当设置“一图四牌”,即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规定牌、消防保卫牌,以接受群众监督
- A.黏性土
- B.砂土
- C.杂填土
- D.碎石类土
- A.B
- B.C
- C.N
- D.PE
- A.必须装齐闸板手动操纵杆,操作杆与锁紧轴中心线的偏斜不大于45。
- B.装有二次密封装置的闸板防喷器,只有在活塞杆密封处严重漏失时,才能注入三次密封膏
- C.当井内有钻具时,应关闭全封闭闸板
- D.用完后,闸板应处于闭合位置
- A.掏小洞或采用撞楔法
- B.另掘开切眼
- C.沿煤壁掏小洞
- D.另掘巷道
- A.干式凿岩捕尘
- B.放炮防尘
- C.锚喷支护防尘
- D.风钻湿式凿岩防尘
- A.工艺管道与设备投用前应进行气压试验
- B.管线设备、阀件应严密无泄漏
- C.设备运行不应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 D.输油泵机组应有安全自动保护装置,并明确操作控制参数
- A.0.8
- B.1.0
- C.1.2
- D.1.5
- A.1
- B.2
- C.3
- D.4
- A.粉尘粒度、粉尘荷电性和粉尘浓度
- B.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吸附性和粉尘分散性
- C.粉尘浓度、粉尘荷电性和粉尘吸附性
- D.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 A.平板阀既能作截止阀用也能作节流阀用
- B.节流阀只能作节流用,不能作截止阀用
- C.平行闸板阀在阀板处于静置状态时才能密封
- D.压力变送器应水平安装,在测试压力的管路上应装一截止阀
- A.撒布岩粉法
- B.容积法
- C.比色法
- D.重量法
- A.风墙
- B.导风板
- C.调节风窗
- D.风桥
- A.粉尘爆炸压力
- B.可燃气含量
- C.灰分温度
- D.粉尘粒度
- E.湿度
- A.密度大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
- B.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 C.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
- D.未切断电源前的电气火灾
- E.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
- A.湿度
- B.浓度
- C.物理状态
- D.结晶粒子的大小
- E.杂质
- A.跨步电压电击
- B.直接接触电击
- C.两相电击
- D.间接接触电击
- E.单相电击
- A.医疗卫生上的消毒、灭菌
- B.塑料热合
- C.棉纱与木材的干燥
- D.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
- E.粮食烘干及橡胶硫化
- A.硝酸铵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
- B.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炸药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
- C.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储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引起爆炸事故
- D.乳化炸药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引起爆炸
- E.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翻车、撞车等事故,会引起危险品燃烧或爆炸
- A.事故发生地点
- B.周围环境
- C.事故类型
- D.受伤人数
- E.伤势情况
- A.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使用
- B.道路因素控制
- C.环境因素控制
- D.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 E.人为因素控制
- A.进一步降低漏电设备对地电压
- B.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问
- C.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 D.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 E.减轻PE线和PEN线断开或接触不良的危险性
- A.I类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设备的保护线应接保护干线
- B.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或地线)不应单独敷设,应采用带有保护心线的橡皮套软线作为电源线
- C.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Ⅰ类设备
- D.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别危险场所,应使用Ⅱ类设备
- E.绝缘电阻合格,带电部分与可触及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Ⅱ类设备不低于7MΩ
- A.预防火炸药生产中混入杂质
- B.生产、储存工房均应设置防尘设施
- C.在火炸药的生产过程中,避免空气受到绝热压缩
- D.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要防止摩擦和撞击
- E.在生产、储存、运输时,不允许使用明火
- A.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
- B.劳动作业者均可进入密闭空间
- C.在密闭空间外应设置警示标志
- D.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 E.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 A.脉冲式
- B.杠杆式
- C.敞开式
- D.弹簧式
- E.半封闭式
- A.关闭给水阀,冲洗水位表
- B.打开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冲洗汽连管及水连管
- C.关闭水位表的汽连接管旋塞
- D.关闭放水旋塞
- E.关闭排污阀及各疏水阀
- A.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 B.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 C.吊运平衡装置
- D.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 A.钻孔机
- B.金刚砂抛光机
- C.砂轮机
- D.操作电钻
- E.喷砂机
- A.在危险场所作业应架设临时性电气设施
- B.不得改变工厂设计方案规定的厂房、仓库的功能和用途
- C.生产厂房和仓库的周边应有相应的防火隔离措施
- D.制造硝酸盐引火线的每栋工房内不得超过4台机组
- A.接触—分离起电
- B.感应起电
- C.破断起电
- D.电荷迁移
- A.减轻接触不良的危险性
- B.减轻各种电压的危险
- C.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 D.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
- A.5
- B.10
- C.15
- D.30
- A.红外线
- B.紫外线
- C.激光
- D.可见光
- A.2
- B.5
- C.7
- D.10
- A.TT
- B.TN—S
- C.TN—C
- D.TN—C—S
- A.100~300
- B.500~800
- C.600~1000
- D.1000~3000
- A.20
- B.30
- C.40
- D.25
- A.门座式起重机
- B.梁式起重机
- C.流动式起重机
- D.塔式起重机
- A.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
- B.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是否保持完好状态
- C.影响容器安全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 D.容器的部件和附件有无塑性变形、腐蚀以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
- A.卡盘
- B.法兰盘
- C.防护罩
- D.可调托架
- A.持久性
- B.敏捷性
- C.批判性
- D.精确性
- A.14
- B.21
- C.7
- D.10
- A.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特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扩散燃烧
- B.混合燃烧
- C.分解燃烧
- D.蒸发燃烧
- A.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
- B.就地扩散、就地燃烧、就地净化
- C.就地扩散、就地填埋、就地回收
- D.就地燃烧、就地填埋、就地封闭
- A.死亡人数4人(含)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
- B.死亡人数3人(含)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500万元
- C.人员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含)~100万元
- D.人员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150万元
- A.有效性
- B.可达性
- C.系统性
- D.可靠性
- A.涡流检测可以探伤,不可以揭示尺寸变化和材料特性
- B.易于发现工件深处的缺陷
- C.检测速度很快,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
- D.适用于绝缘材料的检测
- A.感应式防护装置
- B.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 C.机械式防护装置
- D.光电式保护装置
- A.大于1
- B.大于2
- C.小于5
- D.小于8
- A.1
- B.2
- C.3
- D.4
- A.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 B.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酸碱灭火器
- C.储气瓶式灭火器、储压式灭火器、化学反应式灭火器
- D.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和悬挂式灭火器
- A.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 B.设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温水、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员撤离现场
- C.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监察机构
- D.立即判断和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进行事故处理
- A.安全报警信号装置
- B.安全联控装置
- C.正常启动和停机操纵装置
- D.紧急控制装置
- A.铝芯导线
- B.铝芯软线
- C.多股铜芯软线
- D.铜芯导线
- A.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
- B.酸碱、二氧化碳、卤代烷
- C.手提式、推车式和悬挂式
- D.清水、泡沫、干粉
- A.磨损残余物分析
- B.噪声
- C.湿度
- D.振动
- A.300
- B.350
- C.200
- D.250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A.雾
- B.烟
- C.粉尘
- D.蒸气
- A.0.5%
- B.1.0%
- C.1.5%
- D.2.0%
- A.特大火灾
- B.重大火灾
- C.较大火灾
- D.一般火灾
- A.40人及其以上
- B.39人及其以下
- C.45人及其以上
- D.35人及其以上
- A.A类火灾
- B.B类火灾
- C.C类火灾
- D.D类火灾
- A.保存期长,使用方便
- B.抗烧时间较短
- C.灭火能力比化学泡沫高3~4倍
- D.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A.空间
- B.照明
- C.管、线布置
- D.工作环境
- A.初起期
- B.减弱期
- C.发展期
- D.熄灭期
- A.C级厂房应采用独立砖柱承重
- B.A级厂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C.A级厂房宜采用空斗墙和毛石墙
- D.A、C级厂房不宜采用轻质易碎屋盖
- A.10
- B.15
- C.20
- D.30
- A.0类设备
- B.I类设备
- C.Ⅱ类设备
- D.Ⅲ类设备
- A.2
- B.3
- C.4
- D.5
- A.短路
- B.断路
- C.过载
- D.触电
- A.运行中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偏差不得超过额定值的士5%
- B.冷却装置应保持正常,呼吸器内吸潮剂的颜色应为绿色
- C.室外变压器基础不得下沉,电杆应牢固,不得倾斜
- D.通向气体继电器的阀门和散热器的阀门应在打开状态
- A.压实机械
- B.变压器
- C.电动机
- D.发电机械
- A.电阻应变测量法
- B.光弹性方法
- C.应变脆性涂层法
- D.密栅云纹法
- A.2~3
- B.3~5
- C.4~6
- D.5~8
- A.火雷管
- B.导爆管
- C.继爆管
- D.电雷管
- A.明确执行飞行任务机组成员在应急处置程序中的分工和职责
- B.机组成员,特别是客舱乘务员配额数要符合紧急撤离时的最低要求
- C.机长必须保证在飞行中有紧急情况时,指示所有机上人员采取适合当时情况的应急措施
- D.每一机组成员必须明确紧急时或紧急撤离时必须执行的任务、职责以及同其他机组成员间的关系
- A.10
- B.20
- C.30
- D.40
- 108
-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 )。
- A.内部检验和外部检验
- B.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
- C.全面检验和内部检验
- D.年度检查和季度检查
- A.燃料必须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炉膛中
- B.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燃的浓度
- C.有足够的点火能源
- D.达到一定的压力
- A.20
- B.50
- C.35
- D.65
- A.能早期发现火灾
- B.灵敏度高
- C.响应速度快
- D.抗干扰能力强
- 112
-
下列选项中,属于机床的是( )。
- A.电料装备
- B.汽车仪器仪表
- C.工业链条
- D.锻压机械
- A.频率
- B.强度
- C.声压
- D.声波
- A.机械式防护装置
- B.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 C.光电式保护装置
- D.感应式保护装置
- A.变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两面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
- B.变配电站的重要部位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 C.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增加出口
- D.室内充油设备60~60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