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雷达检测系统
- B.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 C.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 D.全球定位系统
- A.29.0;19
- B.27.5;20
- C.29.0;20
- D.27.5;19
- A.劳动代谢率
- B.能量代谢率
- C.基础代谢率
- D.负荷代谢率
- A.持证操作人员
- B.充气班长
- C.持证操作人员和充气班长均应
- D.充气单位安全人员
- A.5
- B.10
- C.50
- D.100
- B.
- C.
- D.
- A.120
- B.90
- C.60
- D.30
- A.磷化氢
- B.金属钠
- C.有机过氧化物
- D.甘油
- A.把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到无穷大的混合物的初始压力
- B.混合物的初始压力等于2.0MPa时
- C.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
- D.混合物由燃烧向爆炸过渡的压力值
- A.安全接地保护装置
- B.安全报警信号装置
- C.安全距离隔离装置
- D.安全电器操作装置
- A.三角法
- B.滚雷法
- C.圆锥法
- D.直线法
- A.20
- B.25
- C.30
- D.60
- A.二氧化碳
- B.水
- C.泡沫
- D.酸碱
- A.有机物
- B.碱类
- C.盐类
- D.酸类
- A.严禁携带香烟
- B.严禁吸烟和明火
- C.严禁逗留
- D.机动车严禁驶入
- A.电瓶车
- B.翻斗车
- C.铲车
- D.载重汽车
- A.呼吸道
- B.消化道
- C.血液
- D.皮肤
- A.简单分解爆炸
- B.复杂分解爆炸
- C.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 D.有条件爆炸
- A.托运单位注册
- B.始发地
- C.目的地
- D.途经地
- A.8.0~12.0
- B.8.0~42.0
- C.1.2~1.9
- D.1.2~8.0
- A.放射性物品
- B.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
- C.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D.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A.施工条件
- B.部颁标准
- C.施工需要
- D.施工设计
- A.瓦面
- B.屋顶板面
- C.承载梁椽
- D.其他结构
- A.10
- B.15
- C.20
- D.25
- A.2;4
- B.3;5
- C.4;6
- D.5;7
- A.1/100
- B.1/200
- C.1/300
- D.1/400
- A.20°;30°
- B.30°;20°
- C.35°;25°
- D.25°;35°
- 27
-
蛙夯操作必须有( )人。
- A.1
- B.2
- C.3
- D.4
- A.项目经
- B.安全员
- C.施工员
- D.监理人员
- A.1
- B.2
- C.3
- D.4
- A.施工组织总设计
-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D.专项施工方案
- A.起始能量
- B.浓度超过爆炸极限
- C.粉尘分散度合适
- D.粉尘本身自燃
- A.5
- B.10
- C.15
- D.20
- A.气割设备
- B.铁制用具
- C.明火和点火用具
- D.电焊设备
- A.IB
- B.Ex
- C.MA
- D.FB
- A.电压检查
- B.外观检查
- C.跳闸试验
- D.试运转
- A.漏电
- B.断接保护
- C.双绝缘保护
- D.过电压保护
- A.瓦斯浓度
- B.放炮器
- C.泡泥
- D.雷管
- A.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爆破器材
- B.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穿化纤衣服
- C.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
- D.爆破作业必须按爆破设计说明书或爆破说明书进行
- A.自然通
- B.机械通风
- C.局部通风
- D.以上都可以
- A.外界条件
- B.人的失误
- C.技术故障
- D.不良航行条件
- E.导航的失误
- A.禁止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穿化纤衣服
- B.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方可上岗
- C.煤矿井下禁止使用电能激发的电雷管,只能采用明火起爆
- D.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或工作地点应使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符合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煤矿许用炸药
- A.完善道口报警和防护安全设施
- B.班中严格遵章作业,作业确保2人以上
- C.开展治安联防,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控,共同落实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 D.对作业区段的进路、道岔要落实锁闭,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
- E.认真落实道口员岗位责任制,加强瞭望和防护,提前立岗
- A.洗涤法
- B.吸附法
- C.袋滤法
- D.静电法
- E.水解法
- A.安全带
- B.安全气囊
- C.安全玻璃
- D.ABS系统
- E.灭火器
- A.形状错觉
- B.色彩错觉
- C.物体运动错觉
- D.文字错觉
- E.臆想错觉
- A.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 B.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
- C.安全装置部分失效
- D.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
- E.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
- A.手工电弧焊的特点是,适于锅炉制造、安装、修理中各种位置的焊接,焊接质量受焊工操作技术水平的影响很大
- B.自动埋弧焊的特点是,可进行全位置焊接,焊接质量稳定且焊缝表面平滑美观;焊接电流大,焊接速度较快,生产效率高
- C.钨极氩弧焊的特点是,一般限于平焊位置进行焊接,焊缝质量高,熔池较小,热影响区较窄
- D.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是,对焊件的焊前清理工作要求较严格,尤其是富氩或氩气保护时。焊缝质量高,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较高
- E.电渣焊的特点是,可以一次焊成很厚的焊件而不需开坡口和多层焊,因此生产效率高,热影响区宽
- A.设备本体和受压元件的结构尺寸
- B.设备变形程度
- C.设备沟槽和裂纹的长度
- D.设备表面腐蚀的面积和深度
- E.设备安全附件的动作限值
- A.提高锅水和蒸汽品质
- B.清除蒸发受热面中的铁锈
- C.清除蒸发受热面中的油污、其他污物
- D.防止炉膛倒塌
- E.减少受热面腐蚀
- A.烟气浓度探测器
- B.温度探测器
- C.光束对射式探测器
- D.感光(火焰)式探测器
- E.图像式探测器
- A.烟火药原材料粉碎应在简易工房进行
- B.黑火药原料的粉碎,应将硫磺和木炭两种原料混合粉碎
- C.铝粉、镁铝合金粉、氯酸盐、赤磷等高感度原料的粉碎必须在专用工房中
- D.所有粉碎和筛选设备应接地,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
- E.烟火药的配制和混合时要严把筛选、混合、装袋三道关口
- A.植物油
- B.碱性溶液
- C.酸性溶液
- D.氧化剂溶液
- E.有机溶剂
- A.甲烷报警指示仪
- B.爆炸压力探测器
- C.信号放大器
- D.信号分析器
- E.抑爆剂发射器
- A.低压绕组中性点
- B.外壳
- C.阀型避雷器
- D.高压绕组中性点
- E.变压器铁芯
- A.VTS
- B.GMDSS
- C.GPS
- D.SOLAS
- A.只有当控制装置完全闭合时,机器才能开动
- B.如果控制装置断开,机器的运动就会迅速停止或者反转
- C.只有当控制装置断开时,机器才能开动
- D.一旦控制装置闭合,机器的运动就会迅速停止或者反转
- E.机器能否开动与控制安全装置无关
- A.1
- B.2
- C.3
- D.4
- A.6
- B.7
- C.8
- D.9
- A.30
- B.50
- C.60
- D.70
- A.甲车高度从地面算起3.9m,车货总长达16m
- B.乙车高度从地面算起4m,车货总宽达2.6m
- C.丙车单车车货总质量达到49t
- D.丁车单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为10.99t
- A.碰撞事故
- B.搁浅事故
- C.浪损事故
- D.触损事故
- A.警车执行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灯信号的限制
- B.清扫车作业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的限制,可以逆向行驶
- C.工程救险车执行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灯信号的限制
- D.道路维修车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的限制
- A.机动车驾驶
- B.营业执照
- C.营运驾驶从业资格证书
- D.运输证
- A.6800
- B.6500
- C.6000
- D.5500
- A.4300;6500
- B.4200;5000
- C.4000;5000
- D.5000;5500
- A.15
- B.20
- C.30
- D.50
- A.4600;3500
- B.4800,3400
- C.5200;3500
- D.5600;3400
- A.1h
- B.半个工作日(4h)
- C.一个工作日(8h)
- D.24h
- A.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 B.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 C.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
- D.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
- A.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
- B.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是电磁性噪声
- C.可以使用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的办法防止噪声
- D.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气轮机发出的噪声是机械性噪声
- A.袋滤法
- B.吸附法
- C.直接燃烧法
- D.静电法
- A.用人单位
- B.质量监督部门
- C.劳动部门
- D.建设单位
- A.消化道
- B.呼吸道
- C.皮肤
- D.以上都是
- A.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 B.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 C.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
- D.无论是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还是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都是增强的
- A.无机性
- B.有机性
- C.混合性
- D.合成性
- A.煤气发生器
- B.高频输出变压器
- C.微波炉
- D.手机
- A.频率;强度
- B.强度;频率
- C.连续音;间断音
- D.间断音;连续音
- A.轻劳动
- B.中等强度劳动
- C.重强度劳动
- D.“很重”体力劳动
- A.1~3
- B.3~5
- C.5~10
- D.10~20
- A.省煤器损坏会造成锅炉缺水而被迫停炉
- B.煤灰渣熔点低、燃烧设计不当易产生锅炉结渣
- C.锅炉发生水击事件时,管道常因受压骤升而被破坏
- D.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主要发生在燃气锅炉上
- A.为避免浪费,每次应尽量将气瓶内气体用完
- B.在平地上较长距离移动气瓶,可以置于地面滚动前进
- C.专瓶专用,不擅自更改气瓶钢印和颜色标记
- D.关闭瓶阀时,可以用长柄螺纹扳手加紧,以防泄漏
- A.锅筒中的饱和水
- B.锅筒中的蒸汽
- C.炉膛火焰
- D.烟道的烟气
- A.不论何人发出,都
- B.只要是直接作业人员发出,就
- C.只有是作业指挥人员发出,才
- D.只要是领导发出,都
- A.3
- B.2
- C.1
- D.半
- A.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
- B.严禁用温度超过5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 C.安放气瓶的地点周围10m范围内,不应进行有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
- D.氧气瓶的操作者双手、衣服、工具上不应有油脂
- A.高压
- B.超高压
- C.中压
- D.低压
- A.容器底部
- B.容器顶部
- C.容器筒身
- D.容器受压元件
- A.4;60
- B.4;30
- C.8;60
- D.8;30
- A.超高
- B.高
- C.中
- D.低
- A.1~2;100
- B.1.5~3;50
- C.1.5~3;100
- D.2~3;150
- A.全相检验
- B.耐压试验
- C.气密试验
- D.爆破试验
- A.介质成分
- B.内部温度
- C.内部压力
- D.介质流量
- A.1;4
- B.2;4
- C.1;2
- D.2;2
- A.1.0
- B.1.1
- C.1.2
- D.2.0
- A.二氧化碳灭火器
- B.干粉剂灭火器
- C.泡沫灭火器
- D.1211灭火器
- A.变小
- B.变大
- C.不变
- D.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
- A.感烟式探测器
- B.感光式探测器
- C.图像式探测器
- D.光束式探测器
- A.C02
- B.CO
- C.S02
- D.H2S
- A.变小;变小
- B.变大:变大
- C.变小;变大
- D.变大;变小
- A.化学性质
- B.温度
- C.浓度
- D.光学效果
- A.防烟楼梯间
- B.封闭楼梯间
- C.敞开楼梯间
- D.室外疏散楼梯
- A.供人员疏散的门应采用悬吊门、侧拉门
- B.供人员疏散的门严禁采用旋转门
- C.建筑物内安全出口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
- D.汽车库中的人员疏散出口与车辆疏散出口应设置在一起
- A.最盛期
- B.初起期
- C.发展期
- D.减弱期
- A.可燃物的多少
- B.点火源的大小
- C.建筑物的通风情况
- D.灭火药剂性能
- A.2
- B.3
- C.4
- D.5
- A.六棱柱
- B.四棱柱
- C.多棱柱
- D.圆柱
- A.12;6
- B.36;24
- C.42;24
- D.36;12
- A.保护接零
- B.绝缘
- C.接地放电
- D.隔离
- A.整条绳股断裂
- B.麻芯外露
- C.钢丝绳有明显的腐蚀
- D.钢丝绳径向磨损时超过原直径的10%.
- A.滑块的上行程,上下模具之间的空间
- B.滑块的上行程,上下模具之外的空间
- C.滑块的下行程,上下模具之间的空间
- D.滑块的下行程,上下模具之外的空间
- A.保护接地
- B.工作接零
- C.工作接地
- D.保护接零
- A.4;5
- B.3;6
- C.2;8
- D.1;10
- A.50
- B.40
- C.30
- D.20
- A.0.5%.
- B.0.7%.
- C.1%.
- D.1.2%.
- A.紧急停车开关
- B.制动开关
- C.紧急制动开关
- D.停车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