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冲刺试卷(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般说来,单元的危险性别愈高,要求的受控级别也应愈高。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标准为(  )。

  • A.A级B<sub>2</sub>≤0.001
  • B.B级0.0012</sub>≤0.01
  • C.C级0.01<sub>2</sub>≤0.1
  • D.D级B<sub>2</sub>>0.1
  • E.E级B<sub>2</sub>>0.2
2

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是(  )。

  • A.算数平均数
  • B.几何平均数
  • C.百分位数
  • D.中位数
  • E.百分率
3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有(  )。

  • A.日常监察
  • B.重点监察
  • C.一般监察
  • D.专项监察
  • E.定期检查
4

事故的人员伤亡分为(  )。

  • A.财产损失
  • B.人员死亡数
  • C.死亡率
  • D.重伤数
  • E.轻伤数
5

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下列运用强制原理的是(  )。

  • A.安全第一的原则
  • B.3E原则
  • C.动力原则
  • D.监督原则
  • E.整分合原则
6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其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

  • A.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
  • C.从业人员的数量
  • C.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
  • D.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
  • E.注册资金的大小
7

以下属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

  • A.电磁辐射
  • B.噪声危害
  • C.电焊烟尘
  • D.甘蔗渣上的真菌
  • E.一氧化碳
8

预防原理中的本质安全化原则可以应用于(  )中。

  • A.设备
  • B.设施
  • C.建设项目
  • D.环境
  • E.条件
9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下列有关事故处理的说法中,属于“四不放过”原则要求的是(  )。

  • A.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
  • B.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 C.事故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D.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E.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刑事处罚不放过
10

下列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的是(  )。

  • A.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 B.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 C.编制应急预案
  • D.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 E.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
11

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  )等。

  • A.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 B.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 C.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 D.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
  • E.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12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 A.隔离
  •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 C.设置薄弱环节
  • D.个体防护
  • E.故障一安全设计
13

“三同时”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有(  )。

  • A.《劳动法》
  • B.《安全生产法》
  • C.《职业病防治法》
  • D.《建设项目劳动安全生产监察规定》
  • E.《建筑法》
14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

  • A.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 B.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评价
  • C.主体工作原理
  • D.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 E.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15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有(  )。

  • A.动力原则
  • B.整分合原则
  • C.安全第一原则
  • D.激励原则
  • E.能级原则
16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  ),并编制建设项目(  )报告。

  • A.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
  • B.安全预评价;安全与评价
  • C.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 D.风险评价;风险评价
17

下列不属于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原则的是(  )。

  • A.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 B.安全第一,预防未知,综合治理的原则
  • C.预防性原则
  • D.系统性原则
18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

  • A.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 B.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
  • C.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 D.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
20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要求的是(  )。

  • A.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
  • B.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C.符合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
  • D.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
21

下列属于对评价对象的要求的是(  )。

  • A.应按选择安监部门规定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 B.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 C.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可由同一安全评价机构承担
  • D.紧急情况下可以限制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23

《生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

  •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
  • B.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 C.人的因素、管理因素
  • D.可以消除危险、不可消除危险
24

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项目,应以(  )名义进行。

  • A.生产经营单位
  • B.单位相关部门
  • c.承包商
  • D.中介机构
27

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下列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做法(  )。

  • A.使用前先做外观检查
  • B.使用符合标准的产品
  • C.使用未经检测部门认可和检测的产品
  • D.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28

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是(  )的最基本条件。

  • A.“第一反应”
  • B.“底线”
  • C.“升级”
  • D.“确定”
29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出的明确规定不包括(  )。

  • A.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 B.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C.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 D.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不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0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  )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 A.安全规则;安全技术
  • B.安全管理;安全技术
  • C.安全管理;安全规则
  • D.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31

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是(  )。

  • A.安全生产委员会
  •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C.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 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32

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

  • A.日常性工作
  • B.统计报表
  • C.搜集资料
  • D.专题调查
34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是(  )。

  • A.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 B.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 C.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 D.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36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体系中,处于行政法规层次的是(  )。

  • A.《安全生产法》
  • B.《产品质量法》
  •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37

下列不属于特种作业的是(  )。

  • A.电工作业
  • B.切割与焊接作业
  • C.高处作业
  • D.交通运输
38

跨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实施“三同时”应该由(  )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B.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 C.各自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联合组织相关的
  • D.国务院相关的
39

安全现状评价是指(  )。

  • A.对在用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储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
  • B.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 C.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要求进行
  • D.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
40

下列不属于实施安全检查的方法的是(  )。

  • A.访谈
  • B.查阅文件和记录
  • C.现场观察
  • D.抽样调查
41

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加大有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
  • B.行政许可制度是指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有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事故应对措施
  • D.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是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
42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的机构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 A.卫生行政部门
  •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 D.煤矿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45

安全评价管理中,安全评价机构条件核查不包括(  )。

  • A.材料核查
  • B.现场核查
  • C.许可审查
  • D.会审
47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

  •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 B.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
  • 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 D.提高劳动生产率
49

现场指挥系统中,负责所有主要应急行动的部门是(  )。

  • A.策划部
  • B.行动部
  • C.事故指挥官
  • D.资金/行政部
51

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为(  )。

  •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 B.以人为本
  • C.精简、效能
  • D.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53

已完成的措施计划项目要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下列关于竣工验收时一般应注意的事项的中,不正确的是(  )。

  • A.所有材料、成品等必须经检验部门检验
  • B.外购设备必须有质量证明书
  • C.负责单位应向安全技术部门填报竣工验收单,由安全技术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验收
  • D.验收合格后,由中介单位持竣工验收单向计划部门报完工,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55

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  ),核心是(  )。

  • A.措施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 B.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
  • C.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法规
  • D.措施方案;安全技术法规
57

下列安全评价方法中,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的是(  )。

  • 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 B.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 C.预先危险分析
  • D.故障树分析
58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的伤害分为两类。其中,第—类伤害是指(  )。

  • A.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伤害,如冻伤等
  • B.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中毒伤害等
  • C.由于能量超过人体的损伤临界值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物体打击伤害等
  • D.由于接触的能量不能被屏蔽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触电伤害等
59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

  •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 D.建设项目“三同时”
60

事故调查组应当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事故等级,设事故调查组副组长l~3人,对一般等级的事故如何设置组长、副组长(  )。

  • A.设副组长1~2人
  • B.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
  • C.可只设组长l名,不再设置副组长
  • D.只设副组长,组长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担任
62

下列不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

  •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 B.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 C.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 D.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
63

下列有关职业卫生调查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职业卫生调查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 B.职业卫生调查方法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 C.想要了解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情况时,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 D.普查方法是职业卫生调查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67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评价对象的(  )的建立与实际开展和演练有效性方面进行评价。

  • A.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
  • B.安全对策措施
  • C.安全生产保障
  • D.安装施工情况
69

不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基本内容的是(  )。

  • A.职业危害管理
  • B.安全技术
  • C.安全管理
  • D.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70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有(  )。

  • A.故障树分析法
  • B.事故树分析法
  • C.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 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71

根据(  ),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 A.能量意外释放论
  • B.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 D.系统安全理论
72

应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 A.汇报人员过多
  • B.使用术语不同
  • C.通信不畅
  • D.救援物资准备不充分
73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2007年8月,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该法,下列有关突发事件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 B.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74

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

  •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75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安全评价,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下列有关安全评价的内容中,不属于安全现状评价的是(  )。

  • A.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危险识别、进行量化的安全状态评价
  • B.进行事故模拟,预测影响范围,分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和发生的概率
  • C.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 D.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
76

下列关于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 B.评价依据应当是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
  • C.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 D.设备出厂文件审核结果
79

根据骨牌理论提出的防止事故措施是(  )。

  • A.防止能量失控转移
  • B.防止人、物运动的时空交叉
  • C.从骨牌顺序中移走某一个中间骨牌防止事故发生
  • D.从事故模型中移走最后一个表示事故发生的图形
80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形成的主要成果之一,它的作用一是帮助企业查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二是(  )。

  • A.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策措施
  • B.指导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 C.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 D.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8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的是(  )。

  • A.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
  • B.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 C.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 D.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82

煤矿安全监管实行的是(  )相结合的方式。

  • A.综合监察与行业监察
  • B.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
  • C.国家监管与行业监管
  • D.一般监察与理论监察
83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投入较少资源
  • B.虽然存在诱发事故的因素,但并不一定会诱发事故,可不预防
  • C.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有效地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 D.本质安全化主要应用于小型设备、设施上,对于大型项目,由于系统复杂,不可能得到应用
8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为(  )。

  • 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 B.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如实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 C.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如实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 D.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当地公安部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