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收集现场破损部件及碎片
- B.标注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
- C.清理有害物质时采取保护证据措施
- D.清除物证黏附的危险介质
- E.收集证人证言
- A.加大炸药量,降低一氧化碳产生量
- B.局扇采取吸音设计,降低噪声危害
- C.适当增加工作面通风量,降低工作面温度
- D.掘进工作面转载机附近进行喷雾降尘
- E.巷道采取疏水措施,减少巷道淋水
- A.综合应急预案必须明确所有临时性应急方案
- B.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冒顶片帮、透水、火灾、中毒和窒息等事故预案
- C.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对组织机构及职责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具体阐述
- D.中毒和窒息专项预案的编制应辨识井下破碎硐室的危险有害因素
- E.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当明确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应急处置措施
- A.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 B.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等人员
- C.承包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 D.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分包
- E.承包商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A.高温高湿
- B.有毒气体
- C.触电
- D.电离辐射
- E.机械噪声
- A.航空病
- B.棉尘病
- C.高原病
- D.森林脑炎
- E.手臂振动病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承担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 C.县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 D.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相应部门实施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
- E.跨两个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 A.从业人员260人的矿山单位
- B.从业人员450人的发电单位
- C.从业人员280人的洗衣机生产单位
- D.从业人员100人的建筑施工单位
- E.从业人员60人的烟花爆竹单位
- A.锅炉
- B.液氨压缩机
- C.办公楼电梯
- D.简易货物升降机
- E.污水处理站
- A.甲库房:300t乙醇,100t汽油,属于易燃液体类重大危险源
- B.乙库房:5t硝化纤维素,0.2t硝化甘油,属于爆炸品类重大危险源
- C.丙库房:30t苯,200t丙酮,属于易燃液体类重大危险源
- D.丁库房:10t乙醚,属于易燃气体类重大危险源
- E.戊库房:5t三硝基甲苯,属于毒性类重大危险源
- A.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 B.由安全管理人员执行
- C.以风险控制为主线进行系统性考虑
- D.由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制定
- E.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
- A.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
- B.塔式避雷装置可以用于防范直击雷
- C.施工前应对施工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D.采取临时防雷装置措施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5Q
- E.检维修方案必须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A.动火作业
- B.受限空间作业
- C.临时用电作业
- D.铲装作业
- E.高处作业
- A.人本原理的动态相关性原则
- B.人本原理的行为原则
- C.强制原理的能级原则
- D.预防原理的偶然损失原则
- E.安全系统原理的封闭原则
- A.炸药
- B.报纸
- C.电炉子
- D.休息室
- E.手电筒
- A.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的材料和设备
- B.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
- C.控制企业负责人
- D.提高风险抵押金的额度
- A.20%
- B.37.5%
- C.12.5%
- D.7.5%
- A.核销事故隐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B.核销事故隐患,同意恢复生产
- C.同意暂时恢复生产,30日内重新审查
- D.同意恢复生产,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A.简单压力容器
- B.叉车
- C.惰性气体气瓶
- D.工业压力管道
- A.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护眼镜
- B.防护眼镜、防护手套
- C.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
- D.防静电服、防爆照明灯
- A.设置薄弱环节
-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 C.隔离
- D.故障一安全设计
- A.不再存储
- B.继续存储150万元
- C.补存50万元差额
- D.按重新核定的标准补齐存储差额
- A.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甲市人民政府
- C.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乙县人民政府
- A.新建企业和投产不足1年的企业,以当年实际营业收入为提取依据,按月计提安全生产费用
- B.安全生产费用可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 C.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 D.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
- A.“地面湿滑”、“安全通道狭窄”、“料口围栏缺陷”属于环境因素,“岩体滑动”、“通风气流紊乱”属于物的因素
- B.“地面湿滑”、“安全通道狭窄”、“通风气流紊乱”属于物的因素,“岩体滑动”、“料口围栏缺陷”属于管理因素
- C.“地面湿滑”、“岩体滑动”、“通风气流紊乱”、“安全通道狭窄”、“料口围栏缺陷”属于物的因素
- D.“地面湿滑”、“岩体滑动”、“通风气流紊乱”、“安全通道狭窄”、“料口围栏缺陷”属于环境因素
- A.0.1%和0.2%
- B.0.1%和0.1%
- C.2%和0.2%
- D.2%和0.1%
- A.2.06
- B.1.75
- C.1.67
- D.1.53
- A.2万元
- B.3万元
- C.23万元
- D.33万元
- 29
-
某地下铁矿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造成刘某和程某当场死亡,钻机损坏,停产15日。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参与救援的张某被铲运机碰撞,造成腰椎压缩骨折。该起事故造成的下列经济损失中,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是( )。
- A.钻机损坏
- B.张某的医疗费用
- C.刘某和陈某的抚恤费用
- D.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 A.张某擅自委托叶某代为保管危险化学品库房钥匙,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 B.叶某进入危险化学品仓库将危险化学品混放,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 C.危险化学品仓储公司主要负责人管理不到位,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 D.危险化学品仓储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存在管理失职,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省人民政府
- D.市人民政府
- A.甲化工厂
- B.乙公司
- C.丙公司
- D.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A.事故发生后,酒店负责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8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B.B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C.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D.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时,酒店应当及时补报
- A.询问访谈目击证人应采取“一对一”方式
- B.地方政府可委托乙公司进行调查取证
- C.情况不明时,事故调查可采取技术鉴定
- D.事故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个月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 A.职业性自内障
- B.滑囊炎
- C.电光性眼炎
- D.铬鼻病
- A.国务院
- B.A省人民政府
- C.B市人民政府
- D.C县人民政府
- A.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减小
- B.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小,其毒性越大
- C.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 D.氮气是一种无毒的惰性气体,不会产生危害性
- A.演练方案培训、演练现场检查、演练执行、演练结束和领导点评
- B.现场检查确认、演练情况说明、演练执行、演练结束和现场点评
- C.落实演练保障措施、启动演练执行程序、结束演练和专家点评
- D.介绍演练人员及规则、演练启动与执行、演练结束和预案评审
- A.接警通知
- B.应急演练
- C.伤员救治
- D.事故调查
- A.隔离、减弱、监测、评估
- B.封闭、隔离、洗消、监测
- C.疏散、隔离、减弱、监测
- D.封闭、减弱、洗消、监测
- A.承包商
- B.发包企业
- C.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扣押安全生产许可证
- B.限期整改
- C.停产整顿
- D.上缴营业执照
- 43
-
某安全管理人员在机加工车间检查,发现甲某操作铣床时穿紧身工作服,袖口扎紧;乙某高速切削铸件时戴防护眼镜;丙某操作车床时戴一般防护手套;丁某清理铁屑时戴防尘口罩。上述操作行为中,存在隐患的人员是( )。
- A.甲某
- B.乙某
- C.丙某
- D.丁某
- A.防水手套
- B.防静电手套
- C.电绝缘鞋
- D.防电磁辐射服
- A.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和安全标志
- B.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 C.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 D.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 A.手套
- B.呼吸器
- C.防护眼镜
- D.耳塞
- A.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警示线
- B.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
- C.限制标识、警示标识、提示标识、导向标识
- D.限制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警示线
- A.限制
- B.警告
- C.提示
- D.指令
- A.地方职业病防治所
- B.地方职业病医院
-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 A.粉尘比重较轻
- B.粉尘比重较重
- C.粉尘的亲水性强
- D.粉尘的亲水性弱
- 51
-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编制职业病危害防治专篇。职业病危害防治专篇的编制应在( )阶段。
- A.可行性研究
- B.初步设计
- C.施工图设计
- D.施工建设
- A.高温
- B.噪声
- C.粉尘
- D.热辐射
- A.电焊作业产生的烟尘
- B.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
- C.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 D.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 A.接触因素、辐射因素、传染因素
- B.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 C.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有毒因素
- D.浓度因素、强度因素、生物因素
- A.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 B.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 C.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
- D.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关闭
- A.电气作业安全管理
- B.特种作业操作证管理
- C.电气装置及电气作业安全要求
- D.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 A.所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B.所有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C.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所有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所有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A.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 B.车间级、班组级
- C.车间级
- D.班组级
- A.市场准入和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 B.市场准入和设备准用制度
- C.危机处理和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 D.行政执法和设备准用制度
- A.甲、乙双方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明确了双方安全职责和要求
- B.甲方安全主管部门对乙方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和交底
- C.现场指定了专门负责人,用警示带对现场进行了围挡
- D.大修完成后,经甲企业检测、检验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
- A.15日
- B.30日
- C.60日
- D.90日
- A.90日
- B.180日
- C.270日
- D.365日
- A.电梯等人口处张贴警示标识;人员密集场所增加监控摄像头;播放消防知识
- B.禁止餐饮明火烧烤;电器销售金属柜架整体接地;临空栏杆增加玻璃围挡
- C.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人员密集场所增加监控摄像头;增设警示及逃生标识
- D.人员密集场所增加监控摄像头;加强人员安全培训;电器销售金属柜架整体接地
- A.照明电气间、燃气管道间,滚梯
- B.烟气监测系统、排烟管道、锅炉房
- C.保安室、自来水管、冰场管理室
- D.消火栓、灭火器、烟气监测系统
- A.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建设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 B.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监理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 C.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 D.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安全环境评价报告
- A.原风险抵押金自然结转存储
- B.重新核定,补齐存储差额
- C.B代理银行1个月内退还原风险抵押金
- D.M企业自主支配其原风险抵押金专户存储资金
- A.编制依据、应急处置方案、政府批文
- B.编制依据、经费来源、政府批文
- C.经费来源、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措施的检查验收
- D.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安全施工协议、应急处置方案
- A.M公司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3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B.M公司委托王某负责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 C.N公司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1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N公司委托李某负责本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 A.投资人
- B.总经理
- C.董事长
- D.董事会
- A.最大危险
- B.概率求和
- C.概率乘积
- D.频率分析
- A.辐射功能
- B.凝聚功能
- C.激励功能
- D.同化功能
- A.评价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
- B.评价工作可分为熟悉系统、确定顶上事件、定性分析3个步骤
- C.可由一位专家独立承担整个HAZOP分析任务,小组评审
- D.必须由一个多专业且专业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完成
- A.全员参与
- B.以人为本
- C.持续改进
- D.综合治理
- A.火灾、中毒窒息、其他爆炸
- B.火灾、机械伤害、电离辐射
- C.坍塌、放炮、灼烫
- D.坍塌、中毒窒息、淹溺
- A.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可由同一评价机构承担,评价人员可以相同
- B.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可由同一评价机构承担,评价人员必须不同
- C.同一对象的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应由不同评价机构承担
- D.经主管部门同意,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可由同一评价机构承担
- A.物体打击
- B.冒顶片帮
- C.放炮
- D.瓦斯爆炸
- A.“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 B.“关爱生命健康、责任重于泰山”
- C.“坚持安全发展、确保国泰民安”
- D.“坚持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 A.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专项资金管理,但不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 B.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备案制度,并及时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汇报
- C.安全设施随生产设备改造同步拆除时,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改造完成后立即恢复
- D.拆除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危险物品时,应及时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汇报
- A.在断手事故处设置警示标志
- B.采取排风措施降低设备温度
- C.锻造机安装双按钮开关
- D.缩短锻造设备连续运行时间
- A.风量平衡桶材质强度不够
- B.用16.5MPa气体直接吹扫
- C.员工个体防护缺陷
- D.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 A.人本原理的安全第一原则和系统原理
- B.强制原理的安全第一原则和系统原理
- C.预防原理的3E原则和强制原理
- D.系统原理的行为原则和人本原理
- A.设计
- B.安装
- C.使用
- D.检修
- A.王某、赵某操作失误
- B.杨某违章指挥
- C.玻璃板材质存在缺陷
- D.应急处置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