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冲刺试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关于自主学习与改进,企业应(  )。

  • A.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 B.建立正式的岗位适任资格评估和培训系统,确保全体员工充分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 C.制定人员聘任和选拔程序,保证员工具有岗位适任要求的初始条件
  • D.鼓励员工对程序的执行保持质疑的安全态度,必要时采取更加保守的行动并寻求帮助
  • E.通过各级管理者或被授权者观测员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和缺陷纠正
2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有关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是(  )。

  • A.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 B.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
  • C.减少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选定的部分危险性
  • D.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 E.仅在试运行阶段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3

车间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包括(  )。

  • 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B.典型事故案例
  • C.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
  • D.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 E.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4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除“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外,还包括(  )。

  • A.坚持中介服务和行政监察相结合
  • B.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C.坚持预防为主
  • D.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 E.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5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  )等组成。

  • A.编号
  • B.功能
  • C.单元
  • D.盾牌图形
  • E.使用条件
6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卫生部门规章的有(  )。

  • A.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 B.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 C.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D.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 E.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7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包括(  )。

  • A.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 B.监理单位名称
  • C.措施名称
  • D.经费预算及来源
  • E.措施目的和内容
8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  )方式获取信息。

  • A.访谈
  • B.仪器测量
  • C.现场观察
  • D.综合分析
  • E.查阅文件和记录
9

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等有害因素。

  • A.生产过程
  • B.个人因素
  • C.生产环境
  • D.工作场所
  • E.劳动过程
10

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  )。

  • A.低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
  • B.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 C.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记录
  • D.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资料
  • E.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11

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

  • A.有完整的领导机构
  • B.具有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力量
  • C.具有能保证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生产设备
  • D.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 E.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12

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主要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  )。

  • A.设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
  • B.有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
  • C.按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
  • D.及时维护、定期检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
  • E.检测、评价的结果存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14

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

  • A.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及审核时,应采用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
  • B.领导者应定期组织各级管理者评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
  • C.关注安全绩效上升的前兆,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进
  • D.领导者应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次序,并识别新的改进机会
  • E.必要时,应鼓励相关方实施这些优先次序和改进机会,以确保其安全绩效与企业协调一致
15

安全生产统计不包括(  )。

  • A.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
  • B.生产安全事故统计
  • C.社会保障统计
  • D.职业卫生统计
16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应明确(  )。

  •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器具的种类、使用前检查标准、定期检验和器具寿命周期等内容
  • B.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的岗位、人员,作业的一般安全措施要求等。特殊危险作业是指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明确作业的组织程序,保障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制定及执行等内容
  • C.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适用范围
  • D.生产经营单位除特种作业岗位外,其他作业岗位保障人身安全、健康,预防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一般安全要求
  • E.生产经营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领取程序、使用前检查标准和用品寿命周期
19

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方法中,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的是(  )。

  • A.数据分析法
  • B.安全检查表法
  • C.常规检查法
  • D.仪器检查法
20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的(  )等活动。

  • A.维修、操作、保养
  • B.维修、设计、保养
  • C.设计、操作、保养
  • D.维修、操作、保护
21

下列选项中,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依据的是(  )。

  • A.危险指数方法
  •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 C.安全检查表法
  • D.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23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  )。

  • A.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的整改信息
  • B.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
  • C.与事故有关的内部管理的整改信息
  • D.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的历史信息
26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实现,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统一组织实施的安全生产检查是(  )。

  • A.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 B.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 C.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 D.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29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应急救援不包括(  )。

  • A.应急预案
  • B.应急机构和队伍
  • C.安全警示标志
  • D.应急演练
30

关于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型企业不低于20万元
  • B.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
  • C.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
  • D.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50万元
34

从事森林工作的有关人员的常见疾病是(  )。

  • A.炭疽病
  • B.森林脑炎
  • C.减压病
  • D.布鲁氏杆菌病
37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内容不包括(  )。

  • A.危险度评价
  • B.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 C.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 D.有害因素辨识
41

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

  • A.及时救治伤员
  • B.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
  • C.降低伤亡率
  • D.减少事故损失
42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 A.必要性和可靠性原则
  • B.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 C.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D.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3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称为(  )。

  •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 C.最高容许浓度
  • D.超限倍数容许浓度
44

应急演练改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 A.按照改进计划,由相关单位实施落实,并对改进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 B.明确演练需求,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
  • C.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及其附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预演,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安排
  • D.按照演练总体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
50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

  • A.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 B.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基本原因→事故→伤害
  • C.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伤害→事故
  • D.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事故→伤害
51

计量资料的特点是(  )。

  • A.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多为连续性资料
  • B.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 C.有助于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所持的资料
  • D.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52

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  )。

  • A.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
  • B.综合监管和政府监管
  • C.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
  • D.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5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不包括(  )。

  • A.通过部分员工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 B.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
  • C.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基础上的安全自我约束
  • D.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
59

分层抽样的优点是(  )。

  • A.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 B.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 C.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 D.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61

职业卫生培训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不包括(  )。

  • A.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 B.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
  • C.建立健全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 D.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62

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  )予以保证。

  • A.经理
  • B.投资人
  • C.董事会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不包括(  )。

  • A.特种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
  • B.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 C.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
  • D.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64

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是(  )的职责。

  • A.行动部
  • B.后勤部
  • C.策划部
  • D.资金/行政部
67

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是(  )。

  • A.视力紧张
  • B.太阳辐射
  • C.异常气压
  • D.生物传染性疾病
68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分级监管、属地管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 C.设区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配备监管执法人员
69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原则不包括(  )。

  • A.及时性
  • B.全面性
  • C.高效性
  • D.连贯性
70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不包括(  )。

  • A.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 D.综合性原则
71

特种设备的监察实行省以下(  )的体制。

  • A.分级管理
  • B.垂直管理
  • C.政府监管
  • D.垂直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73

计数资料的特点是(  )。

  • A.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 B.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 C.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多为连续性资料
  • D.有助于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所持的资料
74

不属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的是(  )。

  • A.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参与起草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拟定煤矿安全生产规章、规程和安全标准,提出煤矿安全生产规划和目标
  • B.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依法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权
  • C.监督检查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煤矿企业贯彻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情况
  • D.组织或参与煤矿重大、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负责全国煤矿事故与职业危害的统计分析,发布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信息
75

单纯随机抽样的优点是(  )。

  • A.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 B.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 C.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 D.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76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  )。

  • A.类比方法
  • B.事件树分析法
  • C.对照、经验法
  • D.因素图分析法
79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称为(  )。

  • A.第二类危险源
  • B.第三类危险源
  • C.第四类危险源
  • D.第一类危险源
80

安全文化层次的划分不包括(  )。

  • A.处于深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 B.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
  • C.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
  • D.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
84

应急演练类型中,属于按组织方式分类的是(  )。

  • A.单项演练
  • B.检验性演练
  • C.桌面演练
  • D.示范性演练
85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属于安全评价方法的是(  )。

  • A.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
  • B.归纳推理评价法
  • C.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 D.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