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行业的特殊性
- B.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多变性
- C.工作地点的移动性
- D.作业情况的不一致性
- E.工作时期的长期性
- 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B.火灾爆炸指数法
- C.故障树分析法
- 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E.调查表法
- 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 B.事故树分析
- C.逻辑树分析
- D.统计图表分析法
- E.预告危险评价法
- A.思想
- B.制度
- C.要求
- D.安全设施
- E.隐患
- A.只进行常规检查
- B.要明确双方责任
- C.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 D.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
- E.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 A.安全价值观
- B.安全愿景
- C.安全行为激励
- D.安全目标
- E.安全用品采购
- A.日常的监督检查
- B.安全大检查
- C.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 D.许可证审批
- E.事故调查处理
- A.警告
- B.撤职
- C.记过
- D.留用察看
- E.开除
- A.毒物
- B.噪声
- C.辐射
- D.粉尘
- E.空气
- A.事故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
- B.同一地区连续频繁发生多种事故的
- C.事故发生地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的
- D.社会和群众对下级政府调查的事故反响十分强烈的
- E.事故调查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的
- A.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B.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C.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 D.百万工时死亡率
- E.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 A.爆破作业事故与危害
- B.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 C.水体下开采煤炭的危害
- D.井下火灾与水害
- E.煤尘爆炸
- A.职业中毒报告卡
- B.农药中毒报告卡
- C.尘肺病报告卡
- D.职业病报告卡
- E.矽肺报告卡
- A.确定顶上事件
- B.确定基本事件失效模式
- C.确定基本事件逻辑关系
- D.判定安全功能
- E.判定事件发生概率
- A.爆炸性物质
- B.气体燃烧性物质
- C.固体燃烧性物质
- D.自燃物质
- E.毒性物质
- A.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 B.编制塔吊拆装专项施工方案
- C.做连续墙施工作业时,发现护坡钢梁锚索松脱,钢梁变形,应及时将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向甲方报告
- D.施工完成后,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监察机关
- C.公安机关
- D.人民政府
- A.全面通风
- B.吸声
- C.密闭抽风除尘
- D.冷却
- A.某化工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2个4.5t煤油储罐(临界量为10t)
- B.某工厂储罐区存有3个2t乙炔储罐(临界量为10t)
- C.某烟花爆竹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0.1t黑火药、0.1It烟火药、0.1t爆竹、0.1t烟花(临界量均为0.5t)
- D.额定蒸汽压力>2.5P
- E.且额定蒸发量≥10t/h的蒸汽锅炉
- A.根据标准选用
- B.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 C.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选用
- D.防寒保暖
- A.不纠正
- B.改进
- C.通报
- D.上报
- A.沟通
- B.参与
- C.学习
- D.实践
- A.安全风险
- B.时序性
- C.概率性
- D.严重性
- A.安全文化
- B.安全教育
- C.安全管理
- D.安全评价
- A.放射病
- B.放射性白血病
- C.电光性眼炎
- D.放射性白内障
- A.整群抽样
- B.分层抽样
- C.随机抽样
- D.系统抽样
- A.温度
- B.湿度
- C.高频
- D.辐射热
- A.非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 B.非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 C.未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 D.与劳动用工行为无关
- A.《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 B.《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 C.《安全评价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 D.《安全评价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 A.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
- B.安全生产制度规范体系
- C.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 D.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 A.500m
- B.400m
- C.600m
- D.550m
- A.人的健康状况
- B.产生能量的原因
- C.力的集中程度
- D.事故的类别
- A.一般
- B.较重
- C.严重
- D.特别严重
- 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
- B.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
- C.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 D.安全生产责任制
- A.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学习培训
- B.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 C.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宣传情况
- D.定期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 A.文件编写
- B.体系策划
- C.初始评审
- D.管理评审
- A.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 B.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C.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D.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A.12学时
- B.24学时
- C.32学时
- D.48学时
- A.管理理念
- B.管理内容
- C.管理过程
- D.管理活动
- A.12学时
- B.24学时
- C.32学时
- D.48学时
- A.责令立即排除
- B.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 C.责令停止生产作业
- D.当场予以纠正
- A.以整个厂区为一个评价单元
- B.以原料库、成品库为一个评价单元
- C.以贮药车间为一个评价单元
- D.以生产区和紧邻的半成品库为一个评价单元
- A.森林脑炎
- B.炭疽病
- C.布鲁氏杆菌病
- D.猩红热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 B.物的不安全状态
- C.管理上的缺陷
- D.环境的缺陷
- A.审核
- B.起草
- C.会签
- D.复审
- A.汽油
- B.酒精
- C.石棉
- D.食盐
- A.自我完善
- B.指导下属
- C.安全态度
- D.知识技能
- A.劳动组织不合理
- B.照明不良
- C.劳动制度不合理
- D.操作体位不良
- A.严格校验检查仪器
- B.修改职业中毒诊断标准
- C.对所选企业反复多次调查
- D.增加所调查企业的样本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 A.事故发生于2014年3月3日16时25分,农药厂三车间反应釜发生毒气泄漏
- B.事故造成2人死亡,16人中毒
- C.目前已经疏散了人员,停止向三车问供电,救援队已经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 D.一座反应釜损毁、10吨原料烧熔、运输斗损毁、毒气污染损失、事故造成停产大概30天,以上损失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
- A.合理安排劳动强度
- B.筛选职业禁忌症
- C.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 D.确定是否缴纳工伤保险
- A.煤尘
- B.一氧化碳
- C.噪声
- D.辐射
- 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 C.温度变化趋势
- D.压力变化趋势
- A.环境改善
- B.事故调查
- C.应急管理
- D.持续改进
- A.企业将重大危险源锅炉、煤气传输管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
- B.某烟花爆竹生产厂聘请安全评价机构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安全评价
- C.民爆器材生产厂编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D.企业落实好土地规划
- A.坍塌
- B.火药爆炸
- C.其他爆炸
- D.放炮
- A.明确被评价对象
- B.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 C.明确被评价范围
- D.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 A.暂时由政府支付抢险、救灾等费用
- B.将煤矿500万元风险抵押金全部转到抢险、救灾和善后的处理费用
- C.查封矿长资产,拍卖后将拍卖资金补充抢险、救灾费用缺口
- D.冻结该煤矿资金账户,将账户上所有资金转做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
- A.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时,可不再存储
- B.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可不再存储
- C.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上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 D.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
- A.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 B.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C.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D.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
- A.调度长8工人甲
- B.车间主任
- C.总工程师
- A.2%
- B.0.2%
- C.20%
- D.5%
- A.预警措施
- B.工程技术措施
- C.管理措施
- D.教育措施
- A.设备和人员抽查法
- B.常规检查法
- C.安全检查表法
- D.仪器检查法
- A.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 B.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改进措施
- C.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 D.初始评审、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 A.概率风险评价法
- B.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 C.危险指数评价法
- D.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
- A.现场指挥
- B.应急救援系统
- C.总指挥
- D.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 A.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 B.含有二氧化硫的粉尘
- C.含有沥青的烟尘
- D.含有氧化锌的烟尘
- A.常规检查法
- B.安全检查表法
- C.仪器检查法
- D.经验检查法
- A.2013年9月14日内
- B.2013年10月13日内
- C.2013年9月15日内
- D.2013年10月16日内
- A.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C.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D.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 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
- 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
- D.预防原理的3E原则
- A.危险识别
- B.脆弱性分析
- C.资源分析
- D.风险分析
- A.指标预警
- B.因素预警
- C.综合预警
- D.漏警
-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
- B.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 C.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 D.报送安全管理部门
- A.1小时
- B.2小时
- C.8小时
- D.9小时
- 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 A.预防和评价
- B.监测和评价
- C.管理和控制
- D.监测和预防
- A.检验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 B.示范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向参观、学习人员提供示范,为普及宣传应急知识而组织的观摩性演练
- C.研究性演练主要是为了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方法,试验应急技术、设施和设备,探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而组织的演练
- D.因为演练的分类依据不同,所以,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不能与其他演练方式进行组合,只能单独使用
- A.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 C.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
- D.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 A.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声
- B.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 C.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 D.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 A.机构管理
- B.项目管理
- C.安全评价质量
- D.安全评价过程和行为
- A.宣传娱乐法、课堂讲授法、操作示范法
- B.宣传娱乐法、课堂讲授法、口头指导法
- C.案例研讨法、课堂讲授法、操作示范法
- D.案例研讨法、课堂讲授法、实操演练法
- 84
-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一机一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 )。
- A.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化
- B.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C.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 D.人,即企业的每个员工
- A.行为规范与程序
- B.安全行为激励
- C.政府监督管理
- D.审核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