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押题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包括( )方面的内容。

  • A.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翩标准化
  • B.作业行为管理标准化
  • C.安全警示标志标准化
  • D.相关方管理标准化
  • E.生产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
2

对于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从业人员做到( )。

  • A.会修理护品
  • B.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 C.会正确使用护品
  • D.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 E.会改进护品的防护性能
3

应急活动的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如重大事故的处置措施往往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 )处置等。

  • A.易燃物质
  • B.严重受污染土壤
  • C.复杂危险工艺
  • D.有毒危险物质E、矿山井下事故
4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的基础上,制定书面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 )。

  • A.承诺不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
  • B.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 C.承诺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D.承诺杜绝发生职业病
  • E.承诺遵守自身适用的法律法规
5

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 )。

  • A.疏散人群的数量
  • B.疏散所需的时间
  • C.风向等环境变化
  • D.财产损失的大小
  • E.疏散线路的风险
7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基本原则有( )。

  • A.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 B.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选用
  • C.根据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选用
  • D.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 E.美观大方、符合潮流
9

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已被列为职业病,下列属于引起手臂振动的有( )。

  • A.压缩机
  • B.振动传送带
  • C.电动工具振动
  • D.气动工具振动
  • E.冲击工具振动
10

根据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下列安全对策中,主要着眼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 )。

  • A.采用新材料
  • B.设备隐患整改
  • C.安全管理对策
  • D.安全教育对策
  • E.构建安全文化
13

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

  • A.电焊烟尘
  • B.悬浮于空气中的烟雾
  • C.紫外线(焊接工接触到红外线辐射)
  • D.噪声
  • E.苯蒸气
15

在人本原理中,根据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  )。

  • A.内在动力
  • B.精神动力
  • C.信息动力
  • D.外部压力
  • E.工作吸引力
17

下列关于“安全发展”的三层含义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
  • B.“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和财产为本
  •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 D.安全生产既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
18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 )情况,可不终止演练。

  • A.现场总指挥需参加紧急会议的
  • B.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理的
  • C.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的
  • D.某一参演人员发生中毒情况,危及生命的
20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演练报告必须详细说明的内容是( )。

  • A.应急预案的结构及内容
  • B.应急演练的策划
  • C.应急演练的准备
  • D.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2

下列各项不属于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内涵的是( )。

  • A.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
  • B.安全评价报告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
  • C.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技术改进的指导性文件
  • D.安全评价报告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24

煤矿监察时,对某些时间、某些季节加强的监察工作,称为( )。

  • A.定期监察
  • B.重点监察
  • C.一般监察
  • D.特殊监察
25

某机械加工厂为职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为喷漆车间职工配备防毒面具
  • B.为车工配发防护眼镜
  • C.为机械加工厂车间配发了电压力锅
  • D.为酸洗车间职工配发了防酸手套
26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 )、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 B.群众监督与专业机构监督相结合
  • C.新闻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 D.个人监督与集体监督相结合
27

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下述情况中,应确定为间接原因的是( )o

  • A.操作工操作不当
  • B.储存设施不安全
  • C.作业场所过于狭窄
  • D.劳动组织不合理
30

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

  • A.具有能保证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生产设备
  • B.具有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 C.具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 D.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31

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 )。

  • A.确定符合体系要求的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 B.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 C.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
  • D.建立并保持程序,及时与员工和相关方就有关信息进行协商和交流
32

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下列关于危险性与事故频率及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事故频率越大,危险性越大
  • B.事故后果越小,危险性越小
  • C.当事故频率不变时,危险性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成正比
  • D.当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不变时,危险性与事故频率成反比
34

下列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

  • A.隔离
  • B.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
  • C.疏散和救援
  • D.消除危险源
36

为了加强国家对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之问的协调配合,国务院成立了( )。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B.煤矿安全监察局
  • C.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D.安全生产委员会
3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与评审完善等步骤。下列各项工作中,属于初始评审的是( )。

  • 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 B.对现有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 C.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 D.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8

( )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

  • A.桌面演练
  • B.功能演练
  • C.现场演练
  • D.综合演练
39

事态监测与评估作为应急响应的一项核心功能和任务,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其目的是( )。

  • A.动态监测风向和环境的变化
  • B.动态监测事故发展势态及其影响
  • C.动态估算经济损失的大小
  • D.动态评估事故预防的有效性
41

以下不属于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是( )。

  • A.工作联系单制度
  • B.工作操作票制度
  • C.反违章管理制度
  • D.使用前检查标准制度
43

大型危险化学品制造企业的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为( )。

  • A.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
  • B.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 C.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
  • D.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
44

下列对应急准备工作认识错误的是( )。

  • A.只体现在响应工作所需的人员准备中
  • B.恢复工作中所需的资金准备也是应急准备的工作内容之一
  • C.预防阶段的人员教育准备也是应急准备的工作之一
  • D.监测预警工作所需的物资准备也是应急准备的工作之一
45

事件树分析使用的逻辑方法是( )。

  • A.演绎法
  • B.归纳法
  • C.合并法
  • D.因素法
46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证责任制落实
  • B.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
  • C.保证技术措施的科学性
  • D.保证计划的可靠性
47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 )。

  • A.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特性
  • B.危险化学品的比重及数量
  • C.危险化学品的密度及数量
  • D.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49

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应急预案概况、事故预防、准备程序、应急程序、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六个方面的内容。下列内容中,属于事故预防中危险分析内容的是( )。

  • A.火灾应急用的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水桶等消防器材准备的数量及完好程度
  • B.汽油储罐区,可能产生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根据储存数量来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 C.建立生产单位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 D.组织应急部门开展火灾应急演练
51

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可以不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的是( )。

  • A.金矿
  • B.某鞭炮厂
  • C.某小型化肥厂
  • D.某市5000MW电站(省级重点项目)
53

下列劳动防护用品中,不属予以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分类的是( )。

  • A.防酸碱用品
  • B.防辐射用品
  • C.防毒用品
  • D.防噪声用品
54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煤矿企业生产量在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风险抵押金存储应为60万~100万元
  • B.中型企业的风险抵押金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不含100万元)
  • C.企业风险抵押金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为处理本企业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 D.煤矿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由企业按时足额存储
59

某化工厂甲乙两班交接班前,车间主任老李检查甲班的当班记录时发现了问题,批评了甲班班长,并要求整改。甲班当班记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

  • A.接班记录中无上班交班内容
  • B.当天班中检查的路线有变动
  • C.记录中有反应温度高,后经处理后正常,但是没有写明温度高到何种程度,无数值
  • D.填料记录为3次,但间隔时问未写明确
61

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 )。

  • A.脂肪烃>环烃>酮>醇>芳烃
  • B.芳烃>醇>酮>脂肪烃>环烃
  • C.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
  • D.脂肪烃>芳烃>醇>环烃>酮
62

事故隐患分为~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下列属于一般事故隐患的是( )。

  • A.电动机的传动部分没有防护罩
  • B.塔吊的地基下陷
  • C.煤矿井下突水
  • D.煤气储罐泄漏
63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以“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是( )。

  •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 D.建设项目“三同时”
66

职业卫生执行“三级预防”原则。下列对“三级预防”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要少,且效果更好
  • B.第一级预防比第二级预防投入少,比第三级预防投入多,但效果比第三级预防好
  • C.第三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所需投入比第二级、第一级预防要少,效果最好
  • D.第二级预防比第一级预防效果好,但是投入比第一级多,比第三级少
67

在事件树分析中,事故是( )引发的结果。

  • A.人的失误
  • B.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
  • C.环境的不良
  • D.管理缺陷
70

下列不属于应急演练实施阶段内容的是( )。

  • A.演练前两小时,保障组组长老王检查演练器材
  • B.演练前导演组向演练人员讲解安全常识
  • C.演练总指挥老张宣布演练开始
  • D.小李拉响警报报警
71

某市一烟花爆竹厂生产烟花爆竹时使用的原料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该厂责令限期改正,并处( )罚款。

  • A.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B.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 C.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 D.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72

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下列不属于技术监察的是( )。

  • A.对项目的“三同时”的监察
  • B.对个人防护用品质量的监察
  • C.对管理效率的监察
  • D.对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
74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强制性和( )。

  • A.普遍适用性
  • B.普遍约束性
  • C.持续改进性
  • D.社会规范性
7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灾事故统计指标的是( )。

  • A.特大事故起数
  • B.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
  • C.十万人火灾死亡率
  • D.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
79

有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该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的是( )。

  •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 C.工作场所职业病接触人数
  • D.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
81

某铅笔厂制定的本厂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中,企业自身的定期全面审核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 A.安全管理部负责定期组织评审
  • B.评审的内容应包含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
  • C.应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次序,并识别新的改进机会
  • D.应采用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关注安全绩效下滑的前兆,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进
84

防范和整改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和时效性。

  • A.综合性
  • B.广泛性
  • C.指示性
  • D.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