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有( )。

  • A.全身中毒
  • B.尘肺
  • C.放射性物质所导致癌症
  • D.局部感染
  • E.电光性眼炎
2

企业是安全投资的主体,要按规定应做好( )工作。

  • A.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 B.加强财务审计
  • C.确保专款专用
  • D.建立惩罚机制
  • E.完善应急手段
3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文件资料,包括( )。

  • A.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
  • B.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 C.建设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
  • D.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 E.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4

职业性致癌物有( )种。

  • A.确认致癌物
  • B.潜在致癌物
  • C.可疑致癌物
  • D.一般致癌物
  • E.工业致癌物
5

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的含义是______。

  • A.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实现本质安全
  • B.从人、机、物、环境等方面着手,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 C.假定事故必然发生,通过预先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的目的
  • D.事故后及时处理,并通过PDCA持续改进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 E.事故发生后,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8

可用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事故统计指标有( )。

  • A.事故死亡人数
  • B.损失工作日
  • C.百万吨死亡率
  • D.10万人死亡率
  • E.万车死亡率
9

城市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危险分析包括( )。

  • A.危险识别
  • B.程序分析
  • C.脆弱性分析
  • D.演练分析
  • E.风险分析
10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 )原则。

  • A.灵敏性
  • B.科学性
  • C.动态性
  • D.可操作性
  • E.公正性
11

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作用有以( )。

  • A.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 B.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获得注册或认证
  • C.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满足市场要求
  • D.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12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 )。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 B.物的不安全状态
  • C.管理上的缺陷
  • D.自然灾害
  • E.环境变化
13

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需具备( )等条件。

  • A.具有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力量
  • B.具有能满足产品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检测检验设备
  • C.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 D.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E.具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15

《安全生产法》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章中的“监督”是广义的监督,所构成的广义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包括( )。

  •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管理
  • B.监察机关的监督及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 D.各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 E.新闻媒体的监督及社会公众的监督
16

安全生产监察方式有( )。

  • A.生产监察
  • B.行为监察
  • C.作业监察
  • D.工种监察
  • E.技术监察
18

按照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下列论述不符合预防原理的是______。

  • A.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 B.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 C.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质安全的出发点
  • D.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
20

事故调查属于事故应急预案的( )阶段。

  • A.应急策划
  • B.应急准备
  • C.应急响应
  • D.现场恢复
21

演练目标制定应满足简单、具体、( )、可实现的原则。

  • A.可视化
  • B.可控制
  • C.可量化
  • D.可改动
23

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中的第三级预防原则是( )。

  • A.病因预防
  • B.发病预防
  • C.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 D.思想预防
25

引起心血管系统变化的是( )。

  • A.红外线
  • B.紫外线
  • C.激光
  • D.射频辐射
26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 )。

  • A.评价结果
  • B.安全报告
  • C.辨识结论
  • D.安全措施报告
28

国外重大事故预防的经验证明: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 )。

  • A.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 B.重大事故预防系统
  • C.重大危险源辨识系统
  • D.重大危险源评价系统
30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 )、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投入。

  • A.安全教育
  • B.安全法制
  • C.安全培训
  • D.安全技术
31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应在( )进行。

  • A.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
  • B.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
  • C.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前
  • D.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后
33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

  •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 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 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 D.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
3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又称为( )。

  • A.第一方审核
  • B.第二方审核
  • C.第三方审核
  • D.自检
38

( )是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出路。

  • A.安全教育
  • B.科技兴安
  • C.科技创新
  • D.和谐人文
40

考虑煤矿安全生产机构力量不足,国家赋予某些权利给地方政府,即实行( )。

  • A.国家监管
  • B.地方监管
  • C.企业员工监管
  • D.企业监管
41

______,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

  • A.1999年6月1日
  • B.1999年7月31日
  • C.1998年12月31日
  • D.1999年12月30日
42

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的危险性的( )。

  • A.受控程度愈小
  • B.受控程度不变
  • C.受控程度愈高
  • D.受控程度改变微弱
4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安全生产法》中所规定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做到的是______。

  • A.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 B.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 C.加强安全生产管
  • D.设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44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英文解释是______。

  • A.major hazard(重大危险源)
  • B.major risk sources(重大危险源)
  • C.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重大危险装置或设备)
  • D.其他
45

不属于特种设备的范围的是( )。

  • A.起重机
  • B.压力容器
  • C.气瓶
  • D.电动机
46

事故统计分析法是以研究(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 A.行业类统计
  • B.伤亡事故统计
  • C.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
  • D.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
48

可作为预防事故及控制事故扩大的安全技术的是( )。

  • A.故障——安全设计
  • B.告警
  • C.隔离
  • D.个体防护
49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关键阶段是( )。

  • A.可行性研究阶段
  • B.项目决策阶段
  • C.项目设计阶段
  • D.施工阶段
50

目标管理为每个成员制定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并对完成这些责任和任务规定了时间、数量、质量等具体要求,是( )的管理方法。

  • A.以人为中心
  • B.以工作为中心
  • C.以人为中心与以工作为中心相统一
  • D.以完成任务的方式为中心
51

关于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会员国都必须遵守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公约
  • B.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会员国
  • C.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的公约都适用于我国
  • D.我国还没有加入所有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52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A.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 B.国务院
  • C.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53

识别的主要任务是( )。

  • A.针对本企业(或行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识别指标
  • B.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的活动趋势
  • C.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
  • D.它既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业)已发生事故的历史纵向比较,也不是简单的同其他企业 (行业)发生事故情况进行的社会横向比较,而是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双重评价之下,针对生产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实现的事故控制绩效
57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 )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 A.事故原因
  • B.事故征兆
  • C.事故后果
  • D.事故关联性
6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的重大事故的是( )。

  • A.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
  • B.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 C.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 D.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62

( )不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目录。

  • A.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
  •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
  • C.可能引起人员伤亡的
  • D.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
63

高危行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的( ),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的管理程序。

  • A.监督管理制度
  • B.安全预防制度
  • C.内部管理制度
  • D.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64

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初始评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初始评审仅针对已有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 B.初始评审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提供基础
  • C.初始评审可以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 D.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及遵守内容应在学习培训阶段解决,而非初始评审阶段
65

某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发生了事故,造成2人死亡。按照事故调查分级原则,该事故调查组应由( )的人员组成。

  • A.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工会等部门
  •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 C.市(地)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66

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死亡9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由( )负责调查。

  • A.国务院
  • B.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 C.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 D.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68

下列( )不属于一般事故。

  • A.一次造成1-2人死亡
  • B.一次造成1-9人重伤
  • C.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 D.一次造成100万元-5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69

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 )。

  • A.确定符合体系要求的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 B.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 C.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
  • D.建立并保持程序,及时与员工和相关方就有关信息进行协商和交流
74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 )。

  • A.管理方法
  • B.管理制度
  • C.反馈手段
  • D.技术途径
75

以下不属于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要求的选项是( )。

  • A.页眉、页角
  • B.封面、目录
  • C.前言、正文
  • D.著录项、附录
79

( )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B.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D.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80

( )是应急活动的基本原则。

  • A.场内指挥
  • B.统一指挥
  • C.场外指挥
  • D.技术指挥
81

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包括设备和设施等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 C.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
  • D.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82

( )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 A.综合预案
  • B.现场处置方案
  • C.基本预案
  • D.专项预案
83

( )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

  • A.潜在指标
  • B.综合指标
  • C.具体指标
  • D.计划指标
85

安全生产管理的动态相关性原则表明,如果系统要素处于( )状态,则事故就会发生。

  • A.静止的、无关的
  • B.静止的、有关的
  • C.动态的、相关的
  • D.动态的、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