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评价项目的概况
- B.计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 C.危险性预先分析
- D.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 E.危险度评价
- A.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B.企业自身整体的经营方针和任务
- C.企业规模、开展的活动及其带来风险的特点
- D.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规划
- E.员工及其代表和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 A.经验检查法
- B.常规检查
- C.安全检查表法
- D.仪器检查法
- E.季节性安全检查
- A.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 B.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 C.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
- D.通过检验发现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
- E.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 A.法律
- B.法规
- C.规章
- D.技术
- E.教育
- A.综合分析法
- B.分组分析法
- C.算数平均法
- D.相对指标比较法
- E.统计图表法
- A.事故发生单位情况
- B.事故情况
- C.统计指标情况
- D.事故概况
- E.伤亡人员情况
- A.中暑
- B.减压病
- C.风湿性关节炎
- D.航空病
- E.高原病
- A.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 B.金属和非金属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 C.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 D.建筑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 E.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 A.事故发生的时间
- B.事故发生的地点
- C.发生事故的单位概况
- D.事故的类型
- E.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 A.性质
- B.原因
- C.可控性
- D.影响范围
- E.严重程度
- A.存放10t汽油和60t煤油
- B.存放60t煤油
- C.存放20t石油气
- D.存放5t汽油、20t煤油和5t石油气
- E.存放10t汽油和5t石油气
- A.最大危险原则
- B.概率求和原则
- C.相关性原则
- D.综合原则
- E.数学模型
- A.权威性与针对性原则
- B.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原则
- C.必要性与可行性原则
- D.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E.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 A.事故平均经济损失
- B.事故平均死亡人数
- C.10万人死亡率
- D.事故平均直接财产损失
- A.{X1},{X1X2},{X1X3}
- B.{X1}
- C.{X1},{X1X3}
- D.{X2},{X3}
- A.厂长
- B.投资人
- C.董事会
- D.总经理
- A.预防
- B.准备
- C.响应
- D.恢复
- A.职业危害管N
- B.安全技术
- C.安全管
- D.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 A.特大
- B.重大
- C.较大
- D.一般
- A.事前的监督管理
- B.事中的监督管理
- C.事后的监督管理
- D.技术监督
- A.最大危险原则
- B.相似性原则
- C.平均原理
- D.概率求和原则
- A.改善劳动条件
- B.防止事故
- C.预防职业病
- D.提高职工工作素质
- A.30
- B.80
- C.60
- D.15
- A.评价结果
- B.安全报告
- C.辨识结论
- D.安全措施报告
- A.设置薄弱环节
- B.消除危险源
- C.限制能量
- D.隔离
- A.方针和原则
- B.应急策划
- C.预案管理
- D.评审改进
- A.认可
- B.认证
- C.准入
- D.执业
- A.省级
- B.县级
- C.市级
- D.国家级
- A.作业环境
- B.卫生环境
- C.高温环境
- D.电离环境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A.原件
- B.职业病津贴证明
- C.职业病诊断证明
- D.复印件
- 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
- B.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
- C.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 D.安全生产责任制
- A.场内事故
- B.当地事故
- C.场外事故
- D.企业事故
- A.可见光
- B.振动
- C.紫外线
- D.烟尘
- A.有效性
- B.相关性
- C.强制性
- D.符合性
- A.根本上
- B.过程中
- C.观念上
- D.生产中
- A.职业性危害因素
- B.劳动强度因素
- C.安全隐患因素
- D.劳动事故因素
- A.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B.事故应急救援人员
- C.事故应急救援设施
- D.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 A.分析事件树
- B.简化事件树
- C.完善事件树
- D.画出事件树
- A.劳动安全
- B.劳动保护
- C.职业安全卫生
- D.安全生产
- A.生产安全
- B.劳动安全
- C.人身安全
- D.劳保安全
- A.一次造成1-2人死亡
- B.一次造成50-9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 C.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 D.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 A.10,6
- B.20,6
- C.6,10
- D.6,20
- A.优惠措施
- B.安全保障制度
- C.强制实行措施
- D.社会福利制度
- A.责任人
- B.行政执法机构
- C.安全管理机关
- D.审查验收机关
- A.48,24
- B.48,16
- C.24,8
- D.36,16
- A.明确被评价对象
- B.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 C.明确被评价范围
- D.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 A.工厂内的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撞伤行走中的人员
- B.起重设备提升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 C.牵引车辆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 D.停车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 A.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 B.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
- C.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A.15
- B.30
- C.60
- D.90
- A.正确
- B.不正确
- C.不完全正确
- D.不够完整
- A.人员伤亡
- B.环境污染
- C.技术改进
- D.企业利润
- A.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局
-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 C.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
- D.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 A.煤尘
- B.粉尘
- C.灰尘
- D.生产性毒物
- A.安全检查组
- B.生产提高组
- C.技术分析组
- D.安全管理组
- A.安全管理
- B.安全生产管理
- C.员工素质管理
- D.企业风险管理
- A.安全生产执行部门
- B.安全部门
- C.生产安全保障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培训场所重大危险源
- B.生活场所重大危险源
-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 D.休息场所重大危险源
- A.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 B.根据本质安全的要求,完善安全设施
- C.对企业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D.规范生产,科学预防
- A.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
- B.审批措施计划
- C.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
- D.监督检查措施计划
- A.安全规章制定者
-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C.生产经营单位
- D.企业员工
- A.目标
- B.组织
- C.资源
- D.保障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罚
- C.刑事处罚
- D.民事处罚
- A.次要
- B.主要
- C.直接
- D.行政
- A.文件编写
- B.体系策划
- C.初始评审
- D.管理评审
-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设备的维护
- B.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的演练、开展公众应急教育
- C.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应急设备的维护
- D.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急救与医疗行动
- A.预警准则
- B.安全标准
- C.作业标准
- D.预警体系
- A.一级文件
- B.二级文件
- C.三级文件
- D.四级文件
- A.事故管理
- B.事故分析
- C.事故预测
- D.事故处理
- A.这四者是前后顺序的因果关系
- B.如果没有监测活动,后三个环节的活动就是盲目的
- C.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入到监测系统中
- D.四者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具有独立性
- A.负荷超限
- B.指挥错误
- C.从事禁忌工作
- D.辨识功能缺陷
- A.SQ
- B.SQ/T
- C.W/ST
- D.WQ
- A.故障树分析
- B.事件树分析
- C.故障假设分析
- 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 A.卫生标准技术措施
- B.为尘毒作业人员配备淋浴、消毒室
- C.减轻劳动强度等安全技术措施
- D.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 A.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
- B.人员保障和设备保障
-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 D.制度保障和培训保障
- A.工艺工程师
- B.安全工程师
- C.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D.工艺和设备技术人员
- A.重要条件
- B.必要的前提
- C.硬件要求
- D.重要基础
- A.经验检查法
- B.常规检查
- C.安全检查表法
- D.仪器检查法
- A.“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
- B.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 C.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A.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
-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 C.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 D.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 A.专业技能要求
- B.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C.安全人员岗位
- D.安全标准